吳紹偉
(西昌現代職業技術學校,四川 西昌 615000)
中學音樂鑒賞教學方法研究
吳紹偉
(西昌現代職業技術學校,四川 西昌 615000)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的音樂課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與標準,音樂鑒賞教學是新課標下中學音樂課堂重要的教學方法,因此尋求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成為了中職教育工作者最為核心的任務之一,而對于改進現有的中職音樂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從根本上改變音樂鑒賞教學的思路與模式,進而打造積極高效的音樂鑒賞課程。
中職音樂;鑒賞教學;課程改革
在新課標中對中學音樂課程的標準是如此表述的:“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可見音樂課堂對學生人格及素養的塑造作用,本文就現今中學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的課堂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以供各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閱讀與參考。
所謂鑒賞,既是人們對藝術形象所產生的反應、感受與評判的過程。對于音樂作品的藝術鑒賞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技術感知水平,更可以幫助其建立健康的人格素養,培養豐富的精神生活,得到身心上的愉悅感,并利于其樹立遠大的理想。有關研究表面,對音樂的正確欣賞能夠有效提高人們對藝術的品鑒能力,建立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
而新的教學大綱中對中學音樂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標準,要求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由單純的欣賞轉變為鑒賞,引入了更高的音樂教學要求。鑒賞與欣賞所區別的地方在于,鑒賞是對音樂作品更深入的感知和探尋,除了增強了對音樂文化與樂理知識的學習深度以外,還要求學生積極理解與探索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與美學,著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與判斷、評價能力,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
而在這一要求下進行的音樂課堂,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單方面授課的教學方式,而轉而采用多樣化的、個性化的、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內容的選取也應當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勵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與情感,鼓勵學生表達自身的感受與見解,為學生進一步進行對音樂的鑒賞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教師與學生均缺乏對于音樂教學的積極性
音樂學科的地位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一直處于最不重要的幾門課之一,面臨著升學與就業的壓力,音樂課常常會被主課所占據,這使得本就相對較少的課時進一步受到了擠壓。由于課程無法正常進行,連教學大綱中指定的教學內容都無法順利完成。
學校不夠重視,給音樂課安排極少的課時,主課老師任意擠占音樂課的排課時間,并且音樂老師也鮮少有補上所缺課程的意識。這樣的做法使得學生從心里覺得音樂課只是可有可無的副科,因此很難會對這門課程提起足夠的重視。根據調查表明,在所有的課程中,音樂課的缺勤率占據所有課程缺勤率的前幾位,而在課堂上聽課的學生,也大多抱著混時間的心態,不會認真地聽課,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
學生普遍的倦怠心理使得老師更加缺乏上課的積極性,老師沒有認真備課和上課的動力,音樂課課堂內容混亂不堪,授課內容沒有價值,學生既學不到新鮮的知識,也提不起上課的興趣,更加不會主動與老師互動,探究所學內容,甚至產生逃課的念頭。學生反響不好,出勤率低下更加影響老師的授課水平。這樣就形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惡性循環,雙方都缺乏對音樂教學課堂的積極性,只會使得音樂課程的效果越來越差。
(二)教師對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課堂中,出現的教學誤區是音樂鑒賞教學內容過于死板,老套。教師對于授課內容的選擇偏向課本上已有的素材和例子,或者干脆跟著課本的內容按次序進行教課。這樣的做法缺乏顯然明確的目標性,更罔論達到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了。
音樂鑒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幫助其建立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教授方式應當是多樣化,充滿愉悅感的,但是當今的很多教師不愿在課下多下功夫,只是把完成課本上的教學內容當做任務來完成,不僅不會尋找更加豐富的資料來完善課堂的教學工作,更不會尋求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已經成為現在音樂鑒賞課堂中最為普遍的問題之一了。
對于學校中教師與學生普遍缺乏對音樂課的積極性的問題,解決對策有:
學校應當出臺相關政策,明令禁止無故占用其他課程的行為,一旦有缺課的情況,視具體情況與時間進行補課的安排,無論哪一門課程,不得有少于計劃課時的授課情況發生,如出現上述情況,將按照相關教師的教學事故處理。
音樂課堂的學生出勤率與上課表現按一定的比例計入期末測評成績,在平日的音樂學習中加入多樣化的音樂鑒賞及表演活動,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便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程內容的重視程度。
如此之外,對于教師的授課水平應當采用嚴格的評價制度,督促音樂老師對課堂授課內容進行精心的準備與規劃,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與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制訂優質的教學綱要,對于音樂課堂內容的選擇也要從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探究的角度入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真正地重視起音樂課堂的教學任務,盡職盡責地完成音樂鑒賞活動的教學,學生才能受到感染與熏陶,培養起感悟音樂美學的習慣與素養。
學校也應當重視與鼓勵音樂課堂的教育工作,為音樂鑒賞課程配置優質的硬件設備,鼓勵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設備進行教授,為教師與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鑒賞氛圍。
在課改之后,中學的音樂課堂不再重復傳統課堂中填鴨式、枯燥無味的授課模式,而是立足于學生的自身發展目標,因材施教地進行能夠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的教學方法。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現今的音樂鑒賞課堂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同時,也有著巨大的上升空間,只要遵循科學的解決對策,就能夠在中學的音樂教學中取得更加豐厚的成果。
[1]呂安萍.淺析中職院校音樂鑒賞教學的理性與審美[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5(11):83-83.
[2]吳曉曼.提升中職院校音樂鑒賞教學效果的綜合方法研究[J].音樂大觀,2014(23):56-57.
[3]范歡.中職音樂鑒賞課堂中教學語言的藝術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