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清
(珠海市藝術高級中學,廣東 珠海 519000)
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策略研究之樂感優化
周立清
(珠海市藝術高級中學,廣東 珠海 519000)
高中音樂鑒賞課的課程內容可以說得上是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就類別來說,它包含了各種不同類別的音樂作品,比如歌曲有民歌、戲曲、說唱、歌舞劇和藝術、群眾歌曲等;樂曲有民族器樂、管弦樂、室內樂、交響樂和協奏曲等。按照中外不同的時期分類,也可以分為中國古代、中國近現代和西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民族樂派、現代音樂等幾個不同的時期,在每個時期都有許多非常優秀的音樂作品。談到音樂這個藝術學科,我們不能把它單獨的列出來,因為它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和其他的學科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而高中音樂鑒賞這一門課程和其他課程的關系同樣如此。所以只有在上音樂鑒賞這一門課程的時候注意將它和其他學科相結合,這樣才能夠達到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的效果。
音樂鑒賞;策略研究;樂感優化方法手段
在高中音樂鑒賞這一門學科的教學模塊中,“感受與鑒賞”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它主要是通過欣賞各類優秀的音樂作品來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發展學生們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達到樂感優化的目的。其中音樂感受能力是最為基礎的,因為各個領域音樂的學習比如唱歌、樂器演奏或是音樂創作等都是離不開它的。在國家正大力進行新課程標準改革之際,本人有幸以音樂欣賞課《歡樂頌》參加了廣東省第三屆中小學音樂優質課高中組的現場比賽,又觀摩了第四、第五屆比賽。在此我來談談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策略研究之樂感優化。
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策略研究之樂感優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音樂放在第一位,從音響開始,堅持每天都要聽音樂。要想培養人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最重要的就是音樂、音響和聽覺三個要素,其中最主要的培養方式就是傾聽音樂,并且還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雖然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幫助,比如圖像、語言、道具等,但是這些輔助僅是一種媒介,而最重要的還是“傾聽音樂”。而且在音樂鑒賞的課堂上所放出來給學生們聽賞的都是最優秀、最具代表性、最能激發學生潛力的音樂作品。比如歌曲有民歌、戲曲、說唱、歌舞劇和藝術、群眾歌曲等;樂曲有民族器樂、管弦樂、室內樂、交響樂和協奏曲等。向學生們展示最頂級的音樂作品,使他們從中能夠獲得非常美好的音樂享受,這樣就能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生興趣。之后再經過悉心的引導,讓他們慢慢養成傾聽音樂的好習慣,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積累下很多的音樂感受和對于音樂鑒賞的經驗。
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策略研究之樂感優化的形式并不是只有單一的一種,而是多種多樣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體驗到其中的美妙。樂感優化要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來合理安排,要能適應學生普遍不太愛唱、不太愛跳的情況。形式上可以采用綜合性的音樂欣賞活動,比如加上視頻播放或者是他們喜歡的其他方式,調動起學生們的各個感官,特別是在思維方面,讓他們積極的活躍起來,融入其中,得到更加深刻的體驗。樂感優化單純依靠聽覺和講解使課堂變得死板乏味,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不在乎表演技能的發展有多高,而側重于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的熱情和能力的發展,從而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濃郁、活躍,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策略研究之樂感優化要做到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樂感優化是要是學生在聽到音樂作品的時候,將作品的表現手段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從而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沒有想象力的話,知識就不能進化,世界也不能進步。而鑒賞音樂使學生產生想象力的形式有三種,分別是描繪性的音樂引起聯想,情節性的音樂引起聯想,還有就是音響情感和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以描繪性的音樂為例,它其實就是對于外界的一些描述,它可以是生動形象的故事,也可以是動人的語言,或者是一些圖像或者幻燈片等,讓學生在自身生活經驗上來理解音樂,從而產生想象和聯想。比如我國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關于描繪性的音樂引起聯想的描寫,他之所以會淚下青衫濕就是因為在聽過琵琶女的哭訴后聯想到了自己遭貶后無依無靠、孤苦伶仃而產生了共鳴。還有俄國的大文學家托爾斯泰之所以會在聽過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之后淚珠滿腮,是因為這部作品就是以俄國農民歌曲為素材,將農民們的苦難深刻具體的展現了出來,從而打動人心,引起共鳴。除了以上的三種形式之外,在課堂上還可以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不同的音樂情感、表現手段、演奏風格等,讓學生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講述每個人內心的審美體驗。
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策略研究之樂感優化中老師的講解是十分重要的,講解的風格要做到簡潔生動。在課堂上老師要對每個鑒賞的作品進行適當的分析和講解,最基礎的比如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曲式結構、風格流派等要事先對學生們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同時,還要注意在講解過程中結合到歷史、地理、文學、哲學等其他多個相關學科的知識,這樣的話可以更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簡單的音樂課堂變得豐富有趣,這樣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在欣賞鋼琴協奏曲《黃河》時,就可以以偉大的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同時也讓學生理解到“文革”的政治烙印;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可以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展示出來,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多的音樂之外的其他知識。
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策略研究之樂感優化中老師的講解非常重要。要力求語言內容緊扣主題,語言表達生動干練、簡潔。既不能像舞臺表演那樣夸張,也不能像和尚念經那樣呆板。要多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表達,可采用簡要提示——傾聽音樂——討論探究,最后引導大家得出比較合理的答案。
[1]《新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新課程標準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9).
[3]《中小學教學評價——音樂》北岳出版社,2003 (9).
[4]鄭莉.現代音樂教學論文與方法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