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刻
(武漢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
從聲樂教學的角度談歌曲《松花江上》
刁 刻
(武漢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摘要】毫無疑問,《松花江上》是我國聲樂領域中被頻頻使用的演唱與經典教材曲目之一,有關《松花江上》的音樂研究與分析不在少數。作為歌唱者,同時也作為音樂學院的聲樂教育者,如何將自我演唱的感受用規范的語言,清晰的思路,從教學研究的角度予以梳理,使受教者或同行無論從實際表演、理論升華還是教學范本需要等角度,都能有所借鑒,都能真切的為教學本身所用,甚至成為實際教學研究之范本,即是本文試圖所概。作為音樂學院的聲樂教育者,本文將切實從教學研究角度出發,談論涵蓋作品《松花江上》在教學中所涉及到的不可缺少的五個方面,為聲樂學科演唱作品的實際教學研究形成文字藍本,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聲樂教學;《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由作曲家張寒暉譜寫詞曲。如果嚴格的從“藝術歌曲”的概念去說明的話,本首作品應屬“抒情歌曲”的范疇,因為其歌詞部分并非嚴謹的“詩詞”,而是具有強烈抒情性質的描繪性語言。作品的原調是為男高音而作,在教學中也經常移調用于男中音聲部。
歌曲創作于“九一八事變”發生后的1936年。描述了我國東北地區被日軍占領后,居民們的苦況及收復失地的盼望與決心。作品的歌詞以敘述性、抒情性為特點,內容真切感人。第一部分以敘述的口吻傾訴著自己的家鄉東北,有豐富的物產,還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用抒情的旋律反復詠唱,音調悲憤但堅定,感情越來越激動,直至最后尾聲,回腸欲斷的呼喊性旋律,將歌曲推向高潮。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要起來反抗的斗爭力量。
歌曲適用于完成了穩定中低聲區技術訓練,并有一定歌唱機能的大學本科二、三年級的學生演唱。作品里的中低聲區,演唱時聲音要自然流暢,不要為了增加音量而造作的過份使用歌唱機能,如“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整日價在關內流浪”。歌曲結尾的高音部分,演唱時要讓聲音充分展開,體現出相對的戲劇性,表現出男高音的英雄音色,在強有力的聲音中結束全曲。在演唱“爹娘啊”的時候,由于強烈情緒的需要,要特別強調“爹”字的字頭,即漢語拼音聲母“d”的演唱,這個字頭既要強出來,又要保證聲音的質量。對于男高音來說,尤其要注意在唱之前將氣息吸塵,強調輔音字頭的時候要有穩定喉頭的力量,如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總得來說,演唱過程中,中低聲區要自然平穩,過度音區、高音區,如f2、g2處,既要照顧到情緒的強烈,又要正確平衡的使用歌唱機能,注意歌唱技術的使用,如吸沉氣息、穩定喉頭、放松下巴等,不可過激。當然,在教學中,不同的學生會存在不同的問題,應因其聲音問題并結合作品技術需要進行不同的指導。
中國字較意大利語、法語等語種來說,在歌唱中的咬字較難。中國字特有的音調、眾多的復合元音、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都為歌唱的咬字帶來一定困難。很多人雖然唱的中國字,卻讓人聽不明白,音調的問題首當其沖:若字是第二聲、第三聲時,一定要劃上去演唱,如“哪里有森林煤礦”,作曲家在寫作中也很規范,如“有”字、“林”字為第三聲、第二聲,他便寫為上行的旋律以便符合字的讀音;若字是第一聲、第四聲時,則不能劃唱,如“拋棄那無盡的寶藏”中的“棄”、“藏”如劃唱,那么就將字的音調唱錯了。另外,某些地方口音為歌唱中中國字的咬字帶來困難,如湖南很多地方的學生分不清輔音“l”、“n”,如“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中的“哪”,在授課時要給與糾正。此外,多音字在中國作品里的咬字也要多加注意:有具體意思的多音字需根據歌詞內容的意思判斷其讀音,常用的無具體意思的副詞,如“的”、“著”在美聲唱法中一般唱為“/di/”、“/zhuo/”,如“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之前提到的,中國字讀音中的復合元音、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問題,都應在具體教學中根據學生本人的情況給予提示和糾正。
這首作品在演唱時需抒情、流暢、連貫。尤其一些強弱對比的地方要強調出來,以刻畫音樂的情緒和性格,如“f九一八!九一八!p從那個悲慘的時候”,“哪年哪月f才能夠回到我那p可愛的故鄉”,演唱時要特別注意樂句間的連貫且要作出較大的強弱對比。“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一句,要強調“爹”字的字頭,并用悲泣的情緒去演唱全句。演唱中,具體的音樂處理要符合其音樂風格,才能淋漓盡致地刻畫出音樂作品的性格。
一首完整的聲樂作品演唱中,表演是不可缺少的。表演要根據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緒恰到好處,不可太過夸張,但對于表演經驗不多的本科學生來說,又要鼓勵其“敢做”。舞臺上所有的動作都要很緩慢,包括上下臺敬禮,不可慌忙冒失。這首作品一開始的樂句是對東北家鄉的敘述性描寫,“森林煤礦”、“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表演時要很驕傲、自信,演唱景物的過程中,眼睛里要看的到,還可有些方位的變化,但無論是肢體動作還是眼神動作,都要很緩慢。景色的描寫是為了烘托人的感情,接下來的樂句“還有那衰老的爹娘”,實際上暗示著是已經失去了衰老的爹娘,表演時要用悲泣、無助的情緒去演唱。隨著鋼琴聲部下行哭泣旋律的結束,表演應轉變為雖悲痛,但絕不畏懼,雖失去,但絕不失望的情緒。要懷著無比堅定的信心去表演并唱出接下來的樂“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總得來說,聲樂作品的表演要根據音樂本身要表達的情緒去恰到好處、恰如其分的進行,好的表演與聲音相結合,可以珠聯璧合的詮釋出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