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男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
關于音樂學研究的若干問題思考
李冬男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摘要】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經濟領域迅速發展相比,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由于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而獲得可喜的成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作為我國音樂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各部分相比,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關鍵詞】音樂學;研究;思考
所謂音樂學指的是研究音樂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隨著國家經濟的提升,人們欣賞水平也不斷提高,音樂能夠給人心曠神怡的感受,提升人的品位,也就意味著,隨著欣賞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音樂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音樂學研究領域存在的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以期進一步提升國內音樂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
對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行表述,但是問題卻由此而來,人們都認為藝術之王是音樂,其他現代藝術類學科都應該以多種方式靠攏音樂。相比之下,國內美術、文學等大師有很多是自學成才的,但是反觀曲作家,特別是創作大型作品的作家,他們大都在音樂學院經過嚴格而系統的學習。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在藝術領域,音樂需要具有較強的技術性,抽象的形式手段。但是作為一項需要高科技的產物,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沒有給與去獨立藝術門類應該具有的空間。我國歷史崇尚“文以載道”。孔子認為音樂是維護統治的一種手段,這似乎讓音樂具有較高的地位,但其實質卻成為一種統治者的工具,讓音樂受限于政治,地位不獨立。在國內,音樂背負著很多的社會要求和期許,這不僅是處于道德倫理、風俗教化等的需要,而且動輒就上升至關系國家興亡的高度。這樣的背景導致我國音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對待,對我國音樂創作和音樂學研究的研究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其他藝術門類相比,國內音樂創作、研究等傳統積累不足。
或者對音樂現象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后,音樂研究就會進入文化的范疇,讓音樂在文化的整體框架內進行相關探討、研究。。但是這種研究,應該能夠進入社會現象和音樂現象相互印證的狀態,也就意味著,音樂學者不能僅僅是社會學家或者人類學家,應該改進音樂事實,對相關學科進行駕馭,利用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成果等對音樂現象之成因進行解釋,用音樂現象來描述社會現象,對其因果關系加以明了。就這以層面的研究而言,我們大都集中探討社會原因和音樂制度的關系,但是在對音樂因素生成的原因卻沒有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較少。當然,和前者相比,后者的研究更難。從事后者研究的學者,不僅需要系統的學習兩種以上的學科,還應該耐得住寂寞,忍受一段時間的孤獨。
作為一門人文科學,音樂學綜合多門類音樂知識,同時其和哲學、史學、美學等有很復雜且密切的聯系。甚至上述學科內部子學科和和其有很大的關聯。
作為在西方起源的現代音樂學,其之所以能過成為一個學科能具有不斷深化和拓展的趨勢,這和西方長久以來縝密的思考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意味著近代音樂學是思維的產物。洛克等用這種思維方式極大地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但是在其上升到一定的階段后,便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恩格斯曾說過: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雖然其對象比較廣泛,且在各個領域中也是正當的甚至必須存在的,但是其早晚要實現某一個界限,一旦突破這一界限,那么他會變得非常狹窄、抽象,這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因為世界萬物之間都存在聯系;我們僅僅著眼于其的存在,卻沒有關注他們的出現和消失;我們著眼于他們靜止卻沒有發現他的運動。這種忽視萬物之間普遍聯系的思維方式,讓音樂徐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桎梏。筆者認為,這正是當前國內外音樂學研究過程中需要面對且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就國內音樂學研究來講,沒有重視發展相關學科和成就以及研究進展;甚至在音樂學院教學的過程中,內部子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也常常忽略,各自在各自的領域“埋頭苦讀”,這種不相往來的研究方式對國內音樂學乃至這個學科的發展極為不利。
對我們來講,事實上這個問題主要是對自己學術視野進一步擴大的問題。讓音樂學學科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擴大,讓音樂學學科從各個學科中均能汲取養分,保障音樂學內部個學科之間能夠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這對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當前一些人文學科、音樂學的子學科已經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這就更需要我們擴大音樂學學科的研究范圍,拓展自身的學術視角。要是我們僅僅把學術目光停留在音樂學學科內部,甚至局限于音樂學子學科內部,不愿意聯系不同學科之間,拓展他們之間的關系,放棄個子學科之間的交叉點,在上述中尋找新的學術,那么音樂學研究會拘泥于當下,其發展也會受到極大的阻力,突破當前的困境也很難。所以,作為研究音樂學的學者應該然自己的眼光更加開放,保障視野的拓展,對人文學科的相關領域加以重視,重視子學科呈現的最新成果,這對音樂學研究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不管是什么學術,創新最為重要,但是在人文學科領域進行創新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音樂學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把存在的問題很好的解決,這對音樂學研究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重視精神生活,作為藝術之王,人們對音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上的需求,音樂學研究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了音樂學研究的若干問題,以期更好的促進音樂需研究進展,讓其成為音樂創作的理論指導,以便于更好的創作音樂,讓人們身心更加愉悅,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潤洋《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與終曲的音樂學分析》,見論文集《音樂史論問題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年版,第268頁.
[2]恩格斯《致斐·拉薩爾》,見《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 年版,第35-42頁.
[3]于潤洋《悲情肖邦——肖邦音樂中的悲情內涵闡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年版。
[4]于潤洋《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