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博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新化山歌在民族聲樂教學與改革中的應用
唐 博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隨著民族聲樂教學改革的深化,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與改革應與地方優秀的音樂藝術結合起來。新化山歌作為民族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民族聲樂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本文通過對新化山歌在民族聲樂和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和影響進行分析,并對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改革運用新化山歌在文化內涵傳承、促進民族聲樂多元發展、豐富特性唱腔進行了論述。
新化山歌;民族聲樂;演唱教學;應用
新化山歌是湖南新化縣及其周圍縣市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隨著歷史發展漸漸形成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聲樂表演形式,是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隨著當代民族聲樂的發展,山歌漸漸成為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東西方聲樂理念文化的碰撞,促使當今的高校對民族聲樂教學內容進行新的改革,將新化山歌同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是聲樂教學改革的創新。
(一)是民族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化山歌集文學與音樂藝術于一體,是湘中梅山文化的精華,是區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國民族聲樂的重要組成分。新化山歌以其豐富的內容、獨特的唱腔、神秘的色彩受到世人的喜愛,其山歌題材涉及愛情、勞作、儀式、勸誡和政治四個方面,其山歌的種類可分為:陶情歌、勞動歌、宗教儀式歌、敘事歌和時政歌,這些優秀的山歌共同構成了我國民族聲樂體系的。
(二)對民族聲樂發展具有推動力
新化山歌作為民族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民族聲樂發展具有推動力。新化山歌以前是以血脈和師承關系進行“口傳心授”,在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搶占文化主導,以高校課堂授課對新化山歌進行教學,打破原先的傳承模式,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效促進新化山歌與民族聲樂的融合,從而推動我國民族聲樂向前發展。
(三)對民族聲樂文化有研究價值
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以新化山歌為代表的傳統農耕文化日漸走向衰落。新化山歌是地方文化的載體,是湘中文化的直接體現,它那豐富的表演內容、復雜繁多的山歌種類蘊含著強大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新化山歌作為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研究新化山歌的音樂和文化,也就是對我國民族聲樂文化的豐富和完善。
(一)激發學生山歌學習興趣
從現階段的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與改革體系來看,部分學生對新化山歌的認識度不高,這是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或是缺乏對學生新化山歌興趣度的正確引導,致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新化山歌。新化山歌內容豐富、唱腔獨特、色彩神秘,將其運用到民族聲樂教學與改革當中,能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新化山歌內容和情感的體會,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與改革的效率。
(二)豐富學生地方聲樂知識
地方高校的民族聲樂教學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民族聲樂人才為目標,因此,學生在學習民族聲樂時需要具有涉獵各民族和地方的聲樂文化、演唱技巧、表演形式等。聲樂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新化山歌的學習,了解新化山歌的發展歷史、表演感情和演唱技能,強化了民族聲樂表演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聲樂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民族聲樂素養,這些提升都有助于地方聲樂人才的培養。
(三)完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
現今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地方山歌的課程設置普遍處于單一化狀態,缺少明確、完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體系。將新化山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唱腔有效的結合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能豐富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民族聲樂演唱能力,完善地方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體系。
(一)傳承新化山歌的文化內涵
民歌是中國民族聲樂的根源,地方高校作為培養地方民族聲樂人才的主要陣地,對發展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民間傳統聲樂理念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新化山歌作為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族文化,地方高校對新化山歌的文化保護和傳承有著重要責任。高校通過將新化山歌的表演形式、唱腔發音等有效的整合到民族聲樂教學中,這能促進新化山歌和地方高校民族聲樂得到穩定發展,使新化山歌的文化內涵得到傳承和發展。
(二)促進民族聲樂的多元發展
高校對新化山歌和民族聲樂教學資源的整合,通過“走進來走出去”、“公開課”、“分組教學”等教學手段,以新化山歌演唱教學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民族聲樂的學習興趣,以新化山歌藝術鑒賞積極提升學生對山歌文化的理解,以新化山歌的特色教學勇于實施高校聲樂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地方聲樂應用型人才培養來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多元化發展。
(三)豐富民族聲樂的特性唱腔
新化山歌的獨特唱腔是民歌聲樂演唱技巧中的一朵奇葩,經過歷史的洗禮和沉淀高腔和平腔成為其最主要的唱腔。將新化山歌唱腔融入到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課堂中,使現代民族聲樂演唱融入了特色性的唱腔技法和演唱風格,豐富了我國民族聲樂的特性唱腔,為高校培養專業型地方民族聲樂人才貢獻智慧,提升當代民族聲樂演唱者的文化素養,有效促進新化山歌的傳承和發展。
地方高校通過在民族聲樂教學與改革中融合新化山歌,使新化山歌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有效推動民族聲樂發展,完善地方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體系,提升地方高校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的專業知識和聲樂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
[1]易丹丹.地域特色民歌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以浙江民歌為例[J].美育學刊,2016,(03).
唐博(1982—),男,湖南永州人,講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聲樂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
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現代文化沖擊下新化山歌在地方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XJK016CGD019)”;“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重大教改課題《地方高校聲樂教學中地方民歌的應用與創新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聲樂教學中新化山歌的應用與創新為例》(項目編號:RKJGZ15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