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晨 汪明銳 楊小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
我國《旅游法》的實施困境及相關對策研究*
徐夢晨汪明銳楊小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南京211100
摘要:2013年10月1日,在我國醞釀了多年的《旅游法》終于得以正式實施。《旅游法》雖然以明文形式對社會上與旅游相關的活動進行了規制,但近些年來旅游行業存在的“老頑疾”仍然根深蒂固,新癥狀也層出不窮。如何正確認識和應對我國《旅游法》實施的困境,保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在旅游活動中的合法利益,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
關鍵詞:旅游法;旅游景點;實施困境
一、我國旅游行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面對行業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巨量旅游交易,旅游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各類旅游糾紛日益凸顯,歸納起來,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旅游景點門票價格聽證“逢聽必漲”、一路飆升,部分景區一次提價的幅度之大高達百分之百;門票車票保險捆綁銷售,剝奪游客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票只在暑假或是特定月份銷售……
第二,部分旅行團低價攬客,“零負團費”、“一元出游”的宣傳廣告隨處可見,以此為噱頭,放長線釣大魚,誘客深入,除了以招攬游客規模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籌碼,還有連續的、甚至沒底兒的實際消費行為,很多都是以更多響當當的銀子購買的旅游服務、體驗消費[1]為收回成本,導游強迫游客購物、消費,由此引發的打斗、故意傷害事件也屢見報端。
第三,本地商家惡意坑騙外來游客,從青島的天價大蝦到哈爾濱的天價鰉魚,商家價格模糊不透明,利用消費者形成的錯誤認知而進行的欺詐,依仗自己強勢地位強買強賣。
第四,各個旅游景點的接待能力不足,導致交通癱瘓、人滿為患,被踩禿的草坪,被涂鴉的石壁,四處亂飛的白色垃圾,不僅沒能帶給游客們身心的愉悅,生態環境還因此遭到嚴重的破壞。
我國旅游行業亂象叢生,其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旅游法》,這使得旅游業必須從法律角度完成一次“自我陳述”。
二、我國旅游法局限性的分析
然而,經過兩年時間的檢驗,《旅游法》在發揮作用的同時,其缺陷也日漸顯露。新法出臺威懾力有限,首次立法經驗不足,執法人員力度不夠……總之問題仍然層出不窮,糾紛仍然無法得到有效的處理,《旅游法》實施面臨窘境。
首先,《旅游法》的法律條文僅有簡短的十章一百多條,主要是針對以往傳統的旅游活動做出的規定,對旅游行業新興現象的規定尚不夠明確,以至于在發生新情況后,受害者難以在《旅游法》中找到具體相對應的條款加以應用,最后還是在《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其他法律條文中尋求幫助。
其次,《旅游法》對于景區“門票問題”的規定相對粗略,導致這類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發改委日前在對全國200余家景區檢查時發現一些景區仍然存在“逢聽證必漲價”、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捆綁銷售和不合理聯票等亂象。發生此類問題時,由于絕大多數游客為圖省事,存在怕惹麻煩的心態,或是根本不知情,使得這類問題往往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有關監督部門工作流于形式,并未真正依法辦事,認真履行監管職責。
再者,雖然《旅游法》第35條已經明確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并通過安排購物或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但不久之前,國家旅游局在其官網上提醒游客:如果游客在明知是不合理低價團的情況下,與旅行社簽訂虛假的合同,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且一旦被查獲,不僅不能獲得賠償,還將受到處理。此舉一出,不僅未能緩解當前焦灼的形勢,反而引發了更大的爭議,受害者還要承受更大的損失,這種規定是否合情合理有待商榷。
除此之外,《旅游法》實行過程中呈現“兩極分化”現象,景區最大承載量等問題未出具指導建議,未表明游客維權的形式及如何適度維權,安全保障問題有待進一步明確……
三、對走出我國《旅游法》實施困境的建議
雖然我國旅游立法工作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提了出來,但成文法領域仍存在較長空白期,首次立法,經驗不足,存在疏漏也不可避免,進一步完善旅游立法,加快出臺相關解釋,彌補法律空白是根本。對包價旅游合同規定的細化,對景區門票上漲問題應出具具體意見,對景區最大承載量問題按照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尤其對景區的門票,重要景區應效仿上市公司,做出經過第三方整合的財務報表,使景區的財務、運營處于全民監督之下,“有理有據”的景區門票價格調整才能被公眾接受。[2]
與此同時,法律依賴于執行,執行不力的法律只能是一紙空文。執法監管工作是關鍵,提高旅游執法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還應當借鑒其他國家的旅游立法經驗,旅游立法與教育學習相結合,在旅游立法中做到全面細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與前瞻性,用法律手段對旅游業實行宏觀調控,通過嚴格執法,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小榮.1 元出境游”是無底線的低價競爭[N].中國旅游報,2015-04-06.
[2]徐忠彪.多地景區門票漲價亂象叢生[EB/OL].中國青年網,2016-02-15.
中圖分類號:D92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047-01
作者簡介:徐夢晨(1993-),女,湖北襄陽人,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專業;汪明銳(1994-),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專業;楊小鳳(1994-),女,江西贛州人,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專業。
*校級指導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我國旅游法的實施現狀研究》(2015CX010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