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冀巖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角下陜西經濟發展模式選擇
馮冀巖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西安710018
摘要: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期間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這一構想更加強調區域合作,鼓勵更多的區域聯動發展經濟。陜西應該契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機遇,構建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本文首先分析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背景,針對陜西經濟發展的現狀診斷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陜西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嘗試探索陜西經濟發展模式選擇路徑。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經濟發展模式;影響因素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提出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實現跨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鼓勵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各個區域加強“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
一、陜西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轉型發展的新背景下,陜西經濟增長動力有待提高,經濟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經濟主要指標增長速度加快,而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2015年1-10月,陜西經濟主要指標增長速度增快,工業增長速度加快,除能源化工外的八大支柱產業經濟增長速度勻速加快,產品產量呈現恢復性增長,但是工業效益并不樂觀,企業利潤降幅收窄,虧損企業虧損增長速度不斷加快,消費市場小幅回落,各類商品零售類出現回落狀態。陜西經濟主要指標增長速度加快,主要體現在工業增長上,但是服務行業增長速度回落,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二)各項投資出現增長,而推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動力不足
2015年1-10月,陜西省固定資產投資15802.90元,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均加快,但是增幅下降,商品房銷售額下降,推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動力不足,金融貸款總量增速下降,資金供應渠道不通暢等問題突出,創業經濟催生中小微企業發展資金不足,投資風險不斷加大,投資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明顯。
(三)傳統經濟體系難以滿足經濟發展,新的循環經濟體系有待構建
陜西經濟發展過去主要以政府投資驅動為主,消費主要以政府的高消費和單位高福利為主要推動力,出口主要依賴于政府補貼、勞動力要素的低成本,經濟循環系統,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高公共消費、高補貼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新的循環經濟體系有待構建。
二、陜西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
通過研究關于陜西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的文獻分析,陜西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政府角色、財政支出、經濟結構、固定資產投資、產業結構、投資水平、外貿進出口、對外開放程度、國民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產權制度、私有化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消費水平、金融水平、社會人力資本等。因此,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視角下,陜西經濟發展抓住機遇,創造具有陜西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
三、陜西經濟發展模式選擇路徑
(一)加強與中亞各個區域合作,繼續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創新區域合作新模式,陜西作為中國中東部連接歐亞的陸路通道,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陜西應要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機遇,加強與中亞各個區域合作,繼續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快陜西制造業生產能力向中亞國家輸出,鼓勵陜西有實力的企業去中亞開展生產建設活動,開拓新市場,分析中亞國家與陜西貿易需求差異,不斷改善服務與商業環境,建設西安自由貿易區,促進陜西對西的開發程度。
(二)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培育更多創業型企業
陜西響應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出臺各項創新創業各類措施,建設各類孵化基地或者孵化站,加強創新創業宣講,將各項創業政策落實到位,重視陜西省創新創業文化的宣傳,樹立典型的創新創業任務,讓大眾創新創業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鼓勵政府引導、民間運營的創業孵化器,培育更多創業型企業。
(三)發展共享經濟,大力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
陜西民營經濟活力日益顯現,各類共享經濟組織產生。陜西為促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大力推動互聯網和金融產業雙向融合發展,培育陜西新型金融業態和陜西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推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方面能夠完善和創新陜西金融體系,另一方面能夠深化金融運行改革,有助于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解決。通過互聯網金融體系,構建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完善配套措施,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四)轉變經濟發展理念,構建全新的經濟循環體系
陜西政府應該轉變經濟發展理念,減弱政府投資驅動,加大民間資本引入陜西經濟發展模式中,通過大力推進投資管制體制和融資管理體制,解決陜西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大力發展政府外包服務,促進社會居民收入增長,增加居民收入后刺激消費增長,契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契機,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刺激各類投資需求,構建全新的經濟循環體系。
總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陜西經濟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全新的思路,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視角,推動陜西經濟互聯網化、創新化、合作化,構筑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形成經濟增長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保忠,何煉成,李忠民.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路徑與實施對策[J].經濟縱橫,2013(11).
[2]姚蓉.推進陜西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路徑探討[J].中國商貿,2012(34).
中圖分類號:F224;F512.7;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99-01
作者簡介:馮冀巖(1980-),女,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