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 張 帥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北京 102200
?
職務犯罪專案偵查模式探究
王文龍張帥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北京102200
摘要:專案偵查是為了應對特別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而產生的一種偵查組織形式。在專案偵查過程中,專案組集中優勢資源,通過組織優勢偵查力量,綜合采取各種偵查措施和偵查手段,對案件實行專案專辦,提高案件查辦效率。職務犯罪專案偵查作為職務犯罪偵查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旨在發揮專案偵查的優勢,在短時間內集中優勢力量,發揮“大兵團作戰”優勢,提高對大案、要案的偵查效率。本文主要介紹了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概念及發展、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組織模式、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優勢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等幾個方面,并就它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職務犯罪偵查一體化;職務犯罪專案偵查;制度完善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201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各類職務犯罪案件41487件55101人。其中,查辦貪污、賄賂、挪用公款100萬元以上的案件3664件;查辦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4040人,其中廳局級以上干部589人、省部級以上干部28名。[1]隨著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職務犯罪偵查工作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這就要求檢察機關不斷完善辦案機制,提高職務犯罪偵查的質量和效率。職務犯罪專案偵查,作為偵查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組成機制,旨在短時間內集中優勢力量,發揮“大兵團作戰”優勢,提高對大案、要案的偵查效率,成為當前檢查機關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職務犯罪專案偵查概述
(一)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概念和性質
職務犯罪專案偵查作為職務犯罪偵查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況下,職務犯罪專案偵查是指省級或市級檢察院對一些涉及人員較多、級別較高、偵查難度大、犯罪情節復雜或牽扯區域、部門較多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統一組織部署,統一調集偵查力量集中進行攻堅的偵查活動。[2]
在實踐中,專案偵查是對于特別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組織專門的偵查力量,綜合采取各種偵查措施和手段,實行專案專辦,攻堅克難的偵查組織形式。[3]就職務犯罪專案偵查而言,專案偵查是適應反貪斗爭的重要偵查組織形式。重大、疑難、復雜的職務犯罪案件涉及的犯罪嫌疑人級別一般較高,而且案值巨大、涉及人員多,有時案件還會涉及不同領域、跨不同行政區域。對于這些案件,常規的承辦人承辦制、搭檔制、辦案小組或者主辦偵查官制等組織形式難以取得好的偵查效果,組織職務犯罪專案偵查就成為偵破復雜、重大、疑難職務犯罪案件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發展
1.我國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相關法律規定
我國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相關規定,分布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相關文件當中。主要包括:
最高人民檢察院于1999年11月頒布的《關于檢察機關反貪污賄賂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其中第12條規定:“對于需要若干個檢察院共同偵查或者需要統一部署偵查的重大案件,可以成立辦案組織,由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或者省級檢察院統一指揮”。
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6年9月26日下發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健全國職務犯罪偵查工作一體化機制的若干規定》,其中第六條明確規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轄區內發生的需要統一部署偵查的重大復雜案件,經檢察長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列為專案,從本級偵查人才庫、轄區內各級人民檢察院抽調人員,成立專門辦案組織,也可以調集若干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偵查力量,統一進行偵查”。
2.我國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適用
在職務犯罪專案偵查體制建設的過程中,各地檢察院在實踐中進行了不斷探索,并就專案辦理的相關經驗進行了總結: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鄭州鐵路運輸分院[4]、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5]等機關,在實踐中應用專案偵查模式,辦理了大批大案、要案,并進行了經驗總結。其中,北京市檢察機關先后辦理了鐵道部、國家信訪局、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等多個在全國有影響,有震動的大型專案,以及多個省部級領導干部涉嫌職務犯罪專案,在專案調查工作機制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且運用靈活的辦案模式。[6]
二、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組織模式
專案偵查常見組織形式就是專案組,專案組設立因案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專案組設立時需要考慮一系列的因素,包括犯罪的嚴重程度,是否為窩案、串案,犯罪涉及人員的職位等;而且,在專案的辦理過程中,專案組需要隨著案情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適應偵查工作的客觀需求。
(一)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人員組成
專案組組建的目的之一,在于整合優勢力量。專案組打破原有的人員組織結構,縮減領導指揮層級,提高團隊整體辦案效率。
在實踐中,對于特別重大案件,可以由自偵部門負責人擔任指揮人員,在一線直接指揮偵查人員辦案。而專案組的辦案人員可以從偵查“人才庫”中抽調,也可以由辦案單位內部的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其它業務部門抽調,還可以由上級檢察院從非辦案單位的檢察院抽調組成。因此,專案組的人員組成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同時又有一定的隨機性。
(二)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組織結構
專案偵查的組織一般有決策領導層、指揮管理層和行動層三層。指揮管理方面,一般由基層院或分院反貪局長負責對全案的偵查工作進行具體指揮;行動層面,一般由各主要承辦人負責具體偵查方案的落實和偵查取證工作。
在專案辦理過程中,指揮管理層一般處于辦案一線,直接負責指揮案件的辦理。而行動層一般分為不同的職能小組,例如:偵查取證組、審訊組、追逃組、證據材料審查組、綜合信息組、技術支持組、后勤保障組等。在分組時,要根據專案的規模以及任務的輕重緩急,并充分考慮人員的能力特長等,來確定職能組人員的規模和組成。
(三)職務犯罪專案偵查的組織與指揮
專案偵查的組織與指揮沒有刻板和固定的模式,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要根據偵查的進展和案情的變化而隨時變動和調整。[7]專案偵查的關鍵環節和步驟一般包括:篩選確定專案;確定辦案組織;研究分析案情,制定偵查計劃;組織分工,實施偵查;強化信息溝通與決;證據材料審查;結案與總結等。
三、職務犯罪專案偵查面臨的挑戰
職務犯罪專案偵查在提高偵查效率、優化偵查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然而,其在人員管理、辦案規范性以及“專案后”問題解決方面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一)專案組人員管理
在人員專業性方面:在一般的刑事專案偵查過程中,專案偵查為了實現偵查的有效性,一般都要抽調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外調、審訊、財會、法律、后勤等方面的業務專家和骨干參站。但是,職務犯罪專案偵查人員的構成,多是檢察系統內部偵查人員。這些偵查人員大多是法律專業畢業,很少有精通財會、審計或者偵查技術的專業型人才;而在專案偵查中,這些技能都是必要的。
人員適應性方面:專案工作任務繁重,考驗著專案組人員的承受能力。同時,專案工作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熟悉的工作環境,考驗著每個偵查人員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
在人員分工方面:案組人員數量多,而且專案組當中可能有許多人是新調入人員。專案指揮人員要根據每個人的優缺點進行分組、安排任務,而現有的人才庫資料并不能真實反映偵查人員的真實情況,造成人才抽調的混亂。指揮人員只能根據現有人員情況,憑借自己的經驗判斷確定專案組人員的分工。
(二)辦案規范性方面
專案組工作復雜且繁重,而且在實際工作中,專案組人員組織復雜,辦案條線眾多,臨時性、突發性的案件決策往往未能予以清楚的書面記錄。在偵查過程中,證據的調取、證人的詢問、嫌疑人的突破都是統一進行的,而在這個過程中,辦案資料往往是統一存放之后隨意拿取,一旦專案組織解散,這些辦案資料無法得到完整系統保存。一旦出現案件質量問題,后續追查辦案責任將十分困難。如何確保專案組高效有序進行,并保證工作內容、流程符合程序性規定,成為專案組面臨的重大難題。
(三)“專案后”線索偵查困境
專案的辦理過程中,往往會發現其他相關聯的線索。專案結束后,這些線索如果尚未偵結,一般會交由專案組中的相關人員繼續進行查辦,或者移交到專案組之外有管轄權的檢察機關繼續辦理。而在辦理這些“專案后”線索時,就會遇到諸多困難,如:異地辦案、地方壓力等等。專案組成立初期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支持,而專案結束之后,線索偵查失去了優勢資源支持,往往會陷入偵查困境。
四、職務犯罪專案偵查制度的完善
職務犯罪專案偵查具有自身的優勢,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職務犯罪專案偵查模式的優化,仍需檢察機關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并加以完善。
(一)優化專家型人才庫建設
為了保障專案偵查的順利開展,需要擴大“專家型人才庫”的專業涵蓋范圍。這就要求在建設“人才庫”時,不局限于檢察系統偵查部門,同時將擅長財會、審計、偵查技術應用的其他部門的專業人才納入到專家型人才庫,使“人才庫”囊括更多領域。
加強偵查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偵查人員偵查能力。同時,加快“人才庫”數據更新,使“人才庫”的資料真實反映偵查人員的基本情況;定期開展專業人才考核機制,確保“人才庫”名副其實。
(二)強化專案偵查規范化建設
專案偵查雖然從辦案組織上講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在辦案程序上沒有任何特殊性。在專案辦理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程序性規定辦案,通過程序性規定規范辦案人員的司法行為。這就要求在專案組內部,進一步優化專案組織結構設置,強化各職能小組作用,明確各小組分工及責任,優化專案組內部管理體系。
同時,加強專案組內部監督,構建行而有效的監督體系。要做好監督工作,就要求專案組人員形成完整工作記錄,確保全程留痕,保證追責的準確性。同時,專案組還要做好各職能小組之間的工作銜接,通過各職能小組的相互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如有必要,還可以通過設置專門的監督小組,負責監督整個專案組的運轉。
(三)建立“專案后”問題處理機制
1.建立專案組長效聯系機制
專案辦理要有始有終,專案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專案偵查的終結。專案組解散之后,可以設立專門的聯系機構,負責“專案后”問題的協調和處理。同時,隨時監控“專案后”線索的辦理,將專案“吃透”,徹底解決專案遺漏問題。
2.總結犯罪規律
辦理專案的目的不僅是要打擊犯罪,同時還要預防新的犯罪發生,對可能違法犯罪的人員起到警示作用。專案所偵查的案件一般為大案、要案,其中許多是窩案、串案,這些犯罪行為當中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有規律性可循。專案結束后要認真總結專案當中反映出的犯罪規律,及時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并向相關部門反映,做出檢察建議。
五、結語
我國職務犯罪專案偵查模式是在具體辦案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發展,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制度基礎,但仍需完善。在反腐敗新形勢下,研究和發展職務犯罪專案偵查制度,不僅有利于提高職務犯罪偵查質量和效率,還有利于應對職務犯罪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同時,在推進司法改革的今天,完善專案偵查模式對于構建職務犯罪偵查一體化具有探索意義,為檢察機關創新工作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2015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2]朱小芹,李京生,李學強.新形勢下職務犯罪偵查一體化的完善和發展[J].中國檢察官,2015,4(217):50.
[3]雍立賢.刑事案件偵察[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2.
[4]劉玉生.職務犯罪大要案(專案)的偵查組織與指揮[J].中國檢察官,2010(6)(總第101期).
[5]陳國峰.大要案偵查中的綜合工作[J].中國檢察官,2014(4)(總第194期).
[6]朱小芹,李京生,李學強.新形勢下職務犯罪偵查一體化的完善和發展[J].中國檢察官,2015,4(217):50.
[7]王德光.職務犯罪偵查中的專案偵查芻議[J].人民檢察,2007(2):23.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