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寧濤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
監獄行刑中罪犯勞動改造的進路
蔣寧濤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成都610207
摘要:我國現存的勞動改造罪犯的措施不夠合理。國際社會已開始探索罪犯入監前的分類處遇制度及入監后的社會化行刑方式。我國的監獄勞動改造也應當在罪犯分類制度,勞動改造措施,改造環境等方面進行突破。
關鍵詞:罪犯勞動改造;罪犯分類處遇制度;行刑社會化
一、我國罪犯勞動改造的現狀及困境
(一)法律規范的欠缺
我國《監獄法》對勞動改造的條文規范只有8條內容且條文規定過于簡單粗糙。性質都是宣告式而缺乏操作性。例72條:“監獄對參加勞動的罪犯,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報酬并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的規定。”但是有關規定一直呈現空白狀態。
(二)罪犯勞動改造的目標:懲罰性重而社會化程度低
《監獄法》70條:“監獄根據罪犯的個人情況,合理組織勞動,使其矯正惡習,養成勞動習慣,學會生產技能,并為釋放后的就業創造條件。”可以看出我國罪犯勞動改造的目標為回歸社會模式。但目前監獄勞動改造的措施并沒有與此目標相對應。監獄的勞動仍是一種半開放半封閉式的,在獄內的工廠進行。
(三)罪犯勞動改造方式及程度上的空白
我國監獄法規定罪犯實行強制勞動。但國外許多國家卻是自愿勞動。且我國對于如何組織罪犯進行勞動并無具體規定。《監獄法》70條僅規定“根據罪犯的個人情況,合理組織勞動”。但個人情況應怎樣劃分、對于不同類型的罪犯、判處不同刑種、刑期的罪犯應怎樣區分安排勞動,在安排勞動時是否應考慮罪犯自身的能力、興趣、愛好都沒有細化。
(四)罪犯勞動報酬并未落實
我國監獄法規定對罪犯發放勞動報酬,但是其并沒有得到切實執行。發放工資的范圍也沒有具體規定。雖然北京、福建一些地區開始推行罪犯勞動報酬制,但普遍罪犯工資較低,發放率也低。08年罪犯勞動報酬發放率僅為10%,09年為17%。03年福建某監獄中罪犯一個月的勞動報酬人均30多元,最高僅為124元。
二、我國罪犯勞動改造的出路
(一)收監前罪犯勞動改造的工作——罪犯分類處遇制度
對于罪犯的分類處遇,目前我國仍然是簡單的按照男女性別、年齡,突出罪犯的危險程度來進行區分。并沒有建立專門的罪犯分類機構。對罪犯的人格調查甚少。而加拿大的罪犯風險評估從法院判決到判決后罪犯應當安置于何種警戒級別的矯正中心,再到在什么條件下將犯人從監禁機構釋放到社區中,均要對罪犯進行評估。我國在對罪犯進行收監勞動改造之前,應當對罪犯實行分類處遇。通過收監前的罪犯風險調查,對高風險的罪犯安排其從事相對較重為重體力的勞動工作。而對風險較低的罪犯,安排其從事社會化程度更高,體力負擔較為輕松的勞動。
(二)收監后罪犯勞動改造的工作——以行刑社會化理念為基調
1.設立罪犯勞動改造專章
作為與教育改造、獄政管理相并列的監獄改造三大手段之一的勞動改造應當從“對罪犯的教育改造”中剝離出來,設立專章并細化其內容。單獨設章以后,如何組織罪犯進行勞動、罪犯勞動的時間、罪犯勞動報酬、勞動保護以及監獄管理者侵犯罪犯上述權利時的責任承擔也應當條條細化。
2.罪犯勞動方式上的“獄內與獄外結合模式”
在勞動種類上,我國長期一直堅持以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性勞動為主。女性主要從事一些服裝、食品、手工藝品加工等行業,男性從事汽修、機械、等零部件加工行業。在行刑社會化思潮的推動下,監獄罪犯勞動應堅持獄內和獄外相結合,加強罪犯同社會人士的交流,避免社會交往功能的退化。建立監獄產品的政府采購制度,將監獄生產的供求對象主要限定為政府和公益機構;應當選擇那些適宜罪犯的勞動項目,如國外監獄普遍開展的洗熨、制衣、標志制作、木工、針織、造信封、印刷和書籍訂裝等項目;積極探索建立勞動能力分類制度,根據罪犯不同刑期、惡習深淺程度、認識能力、文化程度、性格類型和行為傾向,組織安排罪犯進行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改造活動。
3.罪犯勞動報酬的工資激勵制
法律應當細化罪犯勞動報酬發放辦法,明確規定罪犯勞動報酬發放時間、方式、額度,確立責任機制,針對不發、少發罪犯工資的監獄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刑事責任。建立起罪犯勞動報酬管理和分配體制,確保罪犯工資利用率、避免罪犯肆意揮霍。根據罪犯給被害人造成的損失、家庭情況、個人開支情況、管理費用等罪犯勞動報酬分配制度,進行體系化和比例化。
4.罪犯勞動保護工傷賠償制度的建立
在罪犯的勞動保護上,統一工傷賠償適用標準,給罪犯以國民待遇的觀點,罪犯工傷補償可以適用普通工傷賠償辦法,以保護罪犯權利。同時,罪犯勞動的工作環境也應當進行保護。保證罪犯勞動環境適用社會上同種類同行業的安全衛生標準和規格,向罪犯發放必要的安全保護用品,保護罪犯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預防和減少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發生。
[參考文獻]
[1]黃勇峰,彭春芳,謝毅.新體制下罪犯勞動改造制度問題問題研究——基于完善監獄法規的維度[J].中國司法,2011(6).
[2]鄭敏.我國罪犯勞動改造制度的立法缺失及建議——以<監獄法>為視角[J].巢湖學院學報,2012,14(5).
[3]王美玉,陳立毅.我國勞動改造的現狀分析[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0,9(5).
中圖分類號:D9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27-01
作者簡介:蔣寧濤(1992-),女,四川廣安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