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樂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論法官的法律思維
秦小樂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摘要:法官思維決定司法能力和水平,然而國內的法官思維現狀不甚樂觀,本文從法官思維的概念出發,分析與總結當代中國法官思維的特色與不足,從實際和國情出發,試從主觀、客觀兩方面揭示提高法官思維的路徑和措施。
關鍵詞:法官;法律思維;完善路徑
我國是法治國家,作為法治必要條件的法律思維的價值意義愈顯突出,近年來對法官思維研究越來越突出,司法實務中我們通常會看到同樣的事實和證據,不同的法院和審判人員會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決是什么影響法官的決定呢?法官到底該如何思考呢?
一、法官思維概述
(一)法官思維界定
法律思維是指職業法律群體依據法律的品格對人的思想走向進行概括歸納所構成的一種思維定勢,是受法律意識和操作方法影響的一種了解社會現象的方式。法官思維不等于法律思維,它只是法律思維的一種,指法官在行使審判權時,以中立的思維和公平的法律尋覓,對具體的法律爭議,依認知規律與案件事實,以法律文本為準則,采用多種法律方法、技術,通過正當程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一種思維。
(二)法官思維的特征
獨立性。這首先意味著法官可以完全自主地對法律問題做出判斷。獨立是指法官地位意義上的獨立。審判思維必須在獨立的環境中展開,即“法官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法官在行使審判權時,應該以法律規范為前提,在法定范圍內進行裁判。其次指法官因發表言論而免于追溯。
中立性。這是針對法官的地位而言的,法官始終處于中立裁判者地位,法官處于訴訟過程這一等腰三角形的頂點,僅負責主持整個訴訟活動。法官中立性的角色定位,決定著法官在思維時也應恪守中立,不受非正當的影響。
被動性。即程序的啟動須有人來打開,分權制衡及司法分立的理念也要求法官行使審判權以不告不理為原則。
二、法官思維現狀分析
(一)自身素質偏低,難以形成職業化共同思維
法律的專業性要求法律人用專業知識進行獨立思維。目前我國法官隊伍良莠不齊。據統計:1979年到1998年法官文化水平大大“提高”,所謂的“高學歷”者部分是通過非正式途徑速成的,如此自然難以形成統一的法律思維。
(二)重實體輕程序
司法體制官僚化決定了法官審理更關注實體而非程序。查清事實幾乎成了法官的全部工作,在他們看來審判結果比過程更重要,程序只是實現實體正義的工具,為了得到真相,可以適當犧牲程序。這樣的背景下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現象,這種錯誤觀念導致現實社會中的冤假錯案層出不窮。
(三)法官思維行政化
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凸顯,司法環境復雜。行政化司法管理體系導致法官思維有明顯的行政化傾向,因此當務之急是去除行政化,樹立法官中立、獨立的司法理念。其次,繁重的審判工作使法官沒有時間鉆研新理論,裁決時只簡單地按法律條款字面意思,缺乏系統化全局化考慮。
三、完善措施
(一)客觀方面
1.改革現行法院管理制度
司法體制上的管理要體現本部門的直接領導,法院必須擁有獨立人事權,不能將人事權交給其他機關,司法審判與司法行政長期混為一談,這種錯誤傾向導致法官的獨立性思維嚴重喪失,易形成對領導的依附性思維。故需保證法院內部獨立,將行政和審判工作完全分開,保證法官與領導在審判上的平等地位。
財政上可配備獨立財產管理體制,實行中央垂直管理,借鑒類稅務、工商等單位的模式,由國家財政部統一撥款,保證各級法院經費,使其在經濟上擺脫地方政府的控制,為法官思維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2.健全法官職業保障
職業地位上,法官一經依法選舉或任命后,不得隨意被免職,工作方面的變動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職業收入上,充實法官生活保障,安定人心,避免人才流失;職業安全上,保障法官不受報復地行使審判權,避免其中懼怕成分的產生。
3.改革教育體制,形成職業化思維
一要加強法官崗前培訓。我國的法學本科教育存在較多弊端,多而不精,滿足不了社會需求,所以我們須從源頭出發,在法學院內開展法官思維任前培訓;另外,調整現有的法學課程,增加法律思維、職業技能等課程;同時結合法院職業培訓,保證法官思維判斷的形成。二要注重日常培訓和繼續教育。加強理論與實踐訓練,提高法官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培養理性思維。
(二)主觀方面
樹立法律信仰。法官要系統全面地理解司法理念的內涵,自覺遵守司法客觀規律,依法裁判;不斷反思違法的思想、行為,深化對司法理念的理解,嚴格堅守法律至上的理念;堅持以司法理念思維方式開展審判活動,以影響公眾思維,傳播司法理念,樹立法律權威。
主動學習,提高技能。法律的專業性要求法官加強自身學習,熟練掌握專業理論,站在條文背后揣摩立法目的,找到法律理論的支撐點,形成穩定的法律知識為背景的先見。在實踐中更新、補充、升華法律知識,并從中反思和重新認識法律預設以此促進法律思維的更好形成。司法實踐可以幫助法官有意識地強化法律方法,增進思想深度,培養法外看法的習慣,法官還可以通過研習法律領域之外的其他方法與技巧,提高自己的全面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孫笑俠.法律家的技能與倫理[J].法學研究,2001(6).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76.
[3]龔祥瑞.西方國家司法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95.
中圖分類號:D9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39-01
作者簡介:秦小樂(1992-),女,河南許昌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