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揚
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6
?
論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特征、困境及其消解
王振揚
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江蘇南京211816
摘要:診所式法律教育因其自身特征而倍受重視,十余年來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因診所式法律教育最初由美國傳入,這一“泊來”制度在發展過程中顯現出一些現實困境亟待解決。
關鍵詞:診所式法律教育;特征;困境與消解
一、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與特征
(一)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
“診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美國逐漸通行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方式,是對美國標準案例教學法反思的產物。其在教學方法上的特殊之處在于:在法律教育中引入醫學院學生臨床實習的教學手段,倡導學生在實踐和經驗中學習法律。具體而言,診所式法律教育(或稱法律診所)是指在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指導下“診所”學生通過代理真實的案件,為案件當事人“問診”案情并開出“處方”的實踐性教學方法。
(二)診所式法律教育的特征
法律教育自其產生就存在職業培訓和學術研究兩種目的差異,有學者稱之為法律教育的二重性。[1]而我國傳統法律教育概念化、教條化的色彩濃厚,學生接觸真實案件的并親身參與體驗的并不多,在法律職業教育方面呈現出先天不足的狀況,診所式法律教育所具有的某些特征能夠填補這些不足。
第一,主體性。主體性是指學生以“主人翁”而不是“旁觀者”的角度參與案件爭議的處理。具體而言,學生主動向案件當事人了解案情、會見當事人、為當事人代寫訴狀、整理證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準律師”的身份親自出庭給案件當事人辯護。
第二,真實性。“真實性”并不是指學生能夠接觸到來自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即案件來源的真實性。其是指學生設身處地參與案件處理的全過程,即從談判接洽到案件爭議解決都由學生“主導”。真實參與案件爭議的解決能夠使學生脫離書本的桎梏,在社會環境中各種困難的磨礪下形成獨屬于自身的辦案經驗。
第三,實踐性。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此能準確地傳達“實踐性”所包含的真意。學生從書本上獲取的各種知識并非無用,只是缺少在具體實際案件中運用的機會。具體而言,學生在法律診所中為當事人想方設法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實踐過程,這使每一個生硬、晦澀的法條都有可能成為打開案件突破口的“鑰匙”。
二、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困境
2000年9月在美國福特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大學等7所大學開設了診所式法律教育的課程。診所式法律教育因其自身特點吸引了眾多法學院的關注。截至2011年10月,全國已有144所法律院校加入了法律診所專業委員會,其中有80余所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的相關課程。[2]雖然診所式法律教育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同,但是其終究是一種“舶來品”,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顯露出諸多“水土不服”的現象。
第一,缺乏重視。我國法律教育受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影響較深,通常采取講座式的授課方式,在教學內容上更加倚重于理論教育。這種偏好使有部分教育者輕視“法律診所”。雖然他們認同法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同時也認為這些實踐技能能夠在學生日后的工作中習得,因此并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
第二,經費不足。診所式法律教育要開展實踐性課程,學生辦案需要有固定的場所,為當事人辦案也會產生出行費用。診所教師在很多院校都是兼職,如果診所教師沒有工資,辦案的積極性就會有所缺失。從診所課程實踐看來,學生和教師的必要費用長期得不到相應的支持,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第三,制度缺失。我國現行的律師法以及三大訴訟法對律師的訴訟權利做出了特別的規定,這些規定使學生無法進入實際的訴訟。
三、診所式法律教育困境之消解
為了應對診所式法律教育的現實困境,必須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轉變觀念。摒棄“重理論、輕實踐”的老觀念。美國的法律教育多為本科后教育,學生普遍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我國法律教育的起點是大學本科,學生大多年紀較輕,缺乏相關的社會經驗,因此學校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是“對癥下藥”,并非是人力物力的浪費。
第二,多渠道籌措經費。面對診所式法律教育經費方面的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解決。首先,國家可以效仿美國福特基金會模式,通過財政撥付,成立診所式法律教育專項基金。其次,法學院可以從每一年的預算中為診所式法律教育預留一部分資金。最后,加強對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宣傳,爭取一些社會捐贈。簡言之,政府撥一些、自己存一些、社會捐一些即可解決。
第三,制度借鑒。學生代理案件的“身份”問題可以借鑒美國“無執照特許出庭者”制度。無執照特許出庭者制度是指法院制定出庭規則,在規則中確定各類標準和要求,賦予學生“無執照特許出庭者”的身份從而出庭辯護的制度。[3]因法院對診所學生的出庭資格具有最終認定權,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正當身份出庭辯護還可以加強高校與法院之間的合作。
[參考文獻]
[1]王晨光.法學教育的宗旨——兼論案例教學模式和實踐性法律教學模式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關系[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6):33-44.
[2]劉英俊.中國診所法律教育十年反思[J].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2011,02(6):32-36.
[3]劉曉兵.診所學生在刑事法律援助中的出庭資格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63-68.
中圖分類號:D630;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45-01
作者簡介:王振揚(1991-),男,漢族,江蘇宜興人,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