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朕川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
期租合同提前還船時船東減損行為與損害賠償關系初探
張朕川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摘要:在定期租船中,尤其金融危機引發的航運市場的持續低迷使承租人提前還船的事件屢見不鮮。此時,船東必然采取減損行為(如尋找下一個租家即替代租約,或者將船直接出售)來避免或者減少自己進一步的損失。那么如果船東接受還船并因此而簽訂了一個租金更高的期租合同或直接將船出售而獲得更高的租金或者船價款,在計算損害賠償時,是否應當考慮這種獲益?
關鍵詞:定期租船合同;提前還船;減損行為;損害賠償
一、The New Flamenco案
該案中船東接受了承租人的提前還船(毀約)后不久將船舶出售。出售的價格遠遠高于約定還船日期的船價。船東以未履行完的約定的剩余租期的凈利潤為基礎提起損害賠償。爭議的焦點是毀約時和約定還船時船價的差額是否應當被考慮。Longmore大法官援引British Westinghouse一案的判決,認為法院只需要決定出售船舶是否源于承運人的違約行為。從公平正義的角度看,合同法損失賠償的首要原則是補償原則(the “Golden Victory”案)。從因果關系角度看,承租人的違約行為是船東獲得利益的一個有效原因。最后的判決結果是:在計算損害賠償時,應當將減損行為的獲益考慮在內。
二、英美合同法和《合同法》對違約的原則
英美合同法對違約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非違約方應當在經濟上得到合同正常履行時所應當得到的利益(Robinson v Harman案)。這和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相似。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時,損失額的計算是否具有合理的確定性是法官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缺乏合理的確定性的、具有主觀一些性質的損失是不被法院所接受的。
三、定期租船合同提前還船時船東減損行為對計算損害賠償的影響
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將減損行為的獲益考慮在內:
(一)從因果關系角度看,如果承租人沒有提前還船,那么船東也就不可能從減損行為中獲益。那么我們當然有理由確定提前還船行為和船東減損行為的獲益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
(二)雖然美國返還法(the law of restitution)的原則是某人不能從自己的錯誤行為中獲益。但英美法院更傾向于認為違約不是錯誤。筆者認為,承租人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選擇提前還船的行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即不能期待此種情況下承租人繼續履行合同,所以不能認為是一種錯誤行為。
(三)我國《合同法》119條規定守約方在違約方違約后,應當采取適當措施減少損失的擴大。因此違約行為發生后,船東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或減少損失的進一步擴大。否則,船東應當對擴大部分的損失負責。但是,筆者認為這里的“應當”二字并不能做嚴格的解釋。“應當”應當解釋為船東盡了合理努力做出了減損行為。如果船東已經盡了合理的努力但卻找不到可以合理減損的措施,那么承租人應當對他的違約行為造成的船東的損失負全部賠償責任。而且根據賠償原則,賠償船東在假設期租合同正常履行時所能期待獲得的利益。如果在承租人毀約時,船東如果盡了合理努力能夠采取減損行為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那么應當在合理的范圍內減輕承租人的賠償。如果船東盡了合理的努力且采取了合理的措施,那么在計算船東的損害賠償請求時,應當將他的減損行為的獲益考慮在內。這樣也完全符合公平正義理念。
[參考文獻]
[1][1843-60]All ER Rep383第385頁(the rule of the common law is that where a party sustains a loss by reason of a breach of contract,he is,so far as money can do it,to be placed in the same situation with respect to damages,as if the contract had been performed.
[2]The New Flamenco[2015]EWCA Civ.1299案是2015.12.21日英國上訴法院做出的判決.
[3]The “Golden Victory”[2007]2 Lloyd’s Rep.164案是2007年英國最高法院做出的判決.
[4]返還法重述(RESTATEMENT OF RESTITUTION)§3(1937):A person is not permitted to.
[5]鄭睿.提前還船下船東減損行為之后果與損害賠償計算的關系[J].航運界,2016.01.
[6]張辰舟.定期租約下提前還船損害賠償計算問題研究——以中英法律對比的角度[J].中國海商法年刊,2010,09:21(3).
[7]初北平,李壘.期租合約下船東針對租家提前還船的救濟權利[J].世界海運·海商法評論,2012:08(206).
[8]李曉楓,張建生.論英國法下提前還船法律爭議的發展—A quafaith 案件的影響及對策[J].世界海運·海商法評論,2013,06:36(6).
[9]陳凌云.英美合同法之違約獲益賠償責任研究—兼論我國合同法違約賠償責任體系之完善[D].吉林大學,2009.
中圖分類號:D922.294;D9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63-01
作者簡介:張朕川(1993-),男,山東樂陵人,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