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振坤
康??h公安局刑警大隊,河北 康保 076650
?
研究危險社會和刑法的謙抑原則
閻振坤
康??h公安局刑警大隊,河北康保07665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危險,對人們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一定影響。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保護人們基本利益的刑法應運而生,本文重點分析刑法中的謙抑原則,以期達到協調危險社會和刑法的關系目的。
關鍵詞:危險社會;刑法;謙抑原則
社會的飛速發展,給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帶來了很大變革,使得刑法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如在社會結構較簡單的前資本主義社會,其危險因素主要來自于個人法益,因此,其刑法也主要針對個人,只有個人法益受到了其他行為侵害,才能被稱之為“犯罪”。在目前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危險因素較多,特別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工業經濟不斷增長,提升了安全事故發生機率,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災難。
一、刑法與危險社會關系分析
從國外刑法形成經驗來看,其法益保護主要是傾向獨立犯罪處罰。如德國特別關注抽象危險犯,它是一種較好地刑法預防手段,其主要條例有:煽動民眾犯罪、鼓吹暴力、贊同犯罪等。分析刑法與危險社會關系,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獨立犯罪的刑法判定
判定獨立犯罪的情況主要針對危險犯,即以法益侵害為基礎,并構成犯罪要件事實[1],主要可以分為抽象和具體兩種類型。從抽象危險犯的角度分析,其發生的危險結果無法構成犯罪要件,一般來說,抽象危險犯屬于立法者本身動機;從具體危險犯角度分析,其主要是指構成要件造成具體侵害的一種犯罪類型,如放火罪等。兩者本質沒有差別,其主要區別在于:具體危險犯對社會已經造成危害,而抽象危險犯對法益對象并沒有發生現實威脅,但存在一定發生機率。如目前國內酒醉駕駛、無證駕駛等現象較多,很多學者將這類現象與刑法相聯系,建議將此類現象歸為危險犯,保障人們生命安全。從以上分析可知,我國也正在加快研究刑法與危險的關系,關注法益保護,并將其不斷提前,使得抽象危險犯的刑法判定法則越來越細致。
(二)規定犯罪構成,處罰侵害結果行為
處罰具體侵害行為,其形態主要包括中止犯:即侵害行為被罪犯自動放棄[2];預備犯:即罪犯準備好侵害某種法益的工具和行為,在實施前被偵破;未遂犯:即罪犯已經著手實施侵害行動,但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響而沒有得逞的侵害行為。在我國,對于某一類嚴重侵害犯罪行為,即便其沒有實行或處于預備階段,仍然要進行相應處罰。
二、謙抑原則概念及重要性
謙抑原則主要發源于羅馬,壯大于英國,其主要內容包括片段性、補充性。基于片段性角度分析,刑法不能全面保護人們法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條例規定中,刑法無法處罰所有對法益侵害的行為,只能選擇部分重點保護對象,如人們生命安全等,只要威脅到生命安全,不管是哪種形態的攻擊,都將受到刑法的制裁。但對于侵害財產等法益時,根據片段性內同可知,只處罰故意侵害類;基于補充性角度分析[3],它主要是指現有刑法無法滿足法益保護需求時,可以適當借助其他形式。將謙抑原則運用于刑法制定過程,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基于立法角度
基于法益角度,既可以判定為犯罪行為又可以不判定為犯罪行為時,在刑法中不能歸為犯罪范圍;基于規定刑法輕重角度分析,當無法較好地區分刑法定刑時,可以不規定重法定型;遇到減輕處罰的情況時,可以做出專門處理。如我國人大代表會議準備將鑒定胎兒性別加入刑法,但多數代表意見分歧大,因此,該規定沒有出現在刑法條例中。
(二)基于司法角度
從謙抑原則的角度分析,對于可以捕或可以不捕的情況,應選擇不捕;對于可以上訴或可以不上訴的情況,應選擇不上訴;對于可以重判或可以不重判的情況,應選擇不重判。將謙抑原則運用于實際審查過程,必須注重兩者間協調性,如我國目前實行的暫緩起訴、死刑延緩執行等。但也存在部門漠視謙抑原則的現象,必須引起檢察機關的重視,并加大對其整治力度,確保刑法謙抑原則的順利執行。
三、協調危險社會和刑法謙抑原則
謙抑原則在刑法中過程中要求縮小侵害行為范圍,在可以不用刑罰的前提下,應盡量不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權。協調危險社會和刑法謙抑原則,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注重早期化法益保護,考慮其具體入罪問題,在危險社會中,存在很多未知風險,因此,在風險沒有發生之前就利用謙抑原則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規定,如酒駕等,可以適當在刑法中添加酒駕條例,減少酒駕對公共安全的威脅力度;二是將犯罪形態與謙抑原則相聯系,將中止犯、預備犯和未遂犯等具體形態有機融合,合理擴大其范圍,更好地保護法益權利。
[參考文獻]
[1]崔志偉.風險刑法觀視闕下抽象危險犯之檢視與重釋——從危險駕駛罪及其擴張化切入[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4:88-96+112.
[2]崔志偉.風險刑法觀視闕下抽象危險犯之檢視與重釋——從危險駕駛罪及其擴張化切入[J].福建法學,2015,03:21-30.
[3]何天翔,謝晴川.日本打擊侵犯著作權私人下載行為的罰則探析——兼評個人下載行為在中國入刑的可行性[J].知識產權,2015,12:111-120.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71-01
作者簡介:閻振坤(1988-),河北張家口人,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在讀,刑法專業,就職于康??h公安局刑警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