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論鋼琴音樂在電影《莫扎特傳》中的美學功能
王一涵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電影《莫扎特傳》出自于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之手,以意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埃里的回憶為主線向世人呈現了維也納古典樂派大作曲家莫扎特驚人的音樂天賦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本文以影片中的鋼琴音樂為切入點,從時代背景的鋪墊、劇情的融合、高潮的推動三個方面著重分析鋼琴音樂在電影《莫扎特傳》中的運用所具有的美學功能。
鋼琴音樂;《莫扎特傳》;美學功能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是古典樂派中與海頓、貝多芬齊名三大作曲家之一,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音樂天賦,被譽為“音樂神童”。他18歲時就已譜寫出近200多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尤其奏鳴曲、協奏曲、小夜曲等體裁都成為了后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在他短暫的一生當中,他向世人展露了他非凡的才華,并廣受當時王公貴族的追捧喜愛,但也遭受了上流社會對他的人格侮辱。
電影《莫扎特傳》由電影導演米洛斯·福爾曼執導,以意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埃里的回憶為主線向世人呈現了莫扎特這位音樂神童驚人的音樂天賦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導演采用細膩的鋼琴音樂,根據主人公內心多層次的感受加以塑造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形成全方位、立體感的鋼琴音樂氛圍,不僅給人以完美的視聽享受,同時對人性的復雜與矛盾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18世紀末,奧地利作為進入工業時代最早的幾個歐洲國家之一,各類音樂流派的音樂靈感在啟蒙思潮的影響下競相迸發,音樂創新上的成果也日益增多。莫扎特自幼隨父親周游列國旅行演奏,可以直接了解到當時歐洲各國最優秀的音樂成就,極大地開拓了藝術視野,因而莫扎特所創作出來的音樂以其多元性、創新性廣受大眾追捧青睞。但由于當時古典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只能作為上流社會的附庸以宮廷樂師的身份活動,其經濟情況的好壞基本取決于上流社會的喜好,從而莫扎特常常處于貧困潦倒的困境之中。這部電影中所運用的鋼琴音樂一方面向觀眾呈現了當時歐洲的主流音樂風格,另一方面也描繪了當時奧地利宮廷的傳統守舊與愚昧無知。
在電影《莫扎特傳》中,導演以莫扎特的生平與其音樂作品為主體,以薩列埃里的回憶作為主線,采用倒敘手法完美再現了莫扎特的傳奇人生,為觀眾呈現了19世紀奧地利宮廷樂師之間殘酷甚至血腥的激烈競爭,電影中刻畫出的薩列埃里是一個熱愛音樂卻才華不及莫扎特的人,一方面他是莫扎特僅有的音樂知己,另一方面他也及其嫉妒莫扎特的才華,他的不斷逼迫最終使得莫扎特耗盡生命譜寫出了令世界矚目的《安魂曲》。
影片開場就采用了莫扎特的經典作品《唐璜》,在澎湃的琴聲中出現了薩列埃里的自殺鏡頭,隨后,薩列埃里獲救并在雪中被送往某處,背景音樂則為《第25交響曲》,激昂的音樂為整部影片拉開了序幕。鏡頭在第五分鐘切換至精神病院,薩列埃里安靜地坐在一個單獨房間的角落演奏《弦樂小夜曲》,房內流淌的優美旋律與墻外嘈雜的人聲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安靜的音樂伴奏下,薩利埃里向神父講述了自己與莫扎特之間的恩怨,他一方面認為莫扎特的光芒太過耀眼掩蓋了自己,另一方面又懷疑自己江郎才盡,最終得到一個落魄的結局,到此時,這三首鋼琴曲充分為觀眾揭示了薩利埃里的潦倒生活。
電影第十分鐘處,出現了年幼時期的莫扎特,他所演奏的F大調快板樂章使得站立在一旁的薩列埃里震撼不已,一個六歲的兒童如何將這樣一首樂曲演繹得如此完美?鏡頭往后再推10分鐘,是莫扎特在音樂會上指揮第10小夜曲第三樂章的鏡頭,他將這部作品指揮的游刃有余,儼然使得薩列埃里愈發自覺自身地位將受到威脅。
本部影片中運用的鋼琴音樂均是采用莫扎特的經典鋼琴作品,整部影片引用的54個音樂片段包括歌劇音樂、交響樂、鋼琴協奏曲等各種體裁,這些音樂片段與劇情高度融合,不僅作為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本身也作為劇情的一部分而存在。莫扎特的創作生涯中,鋼琴協奏曲是最突出的體裁之一,影片中莫扎特的妻子將莫扎特的手稿帶到薩利埃里處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以讓莫扎特渡過貧困生活時,薩利埃里看到莫扎特的手稿,腦海中瞬間出現了精妙的旋律,《降E大調第十雙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就誕生于此。
莫扎特所創作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他創作事業的巔峰,同時也是本片的高潮所在,弦樂獨奏與鋼琴配奏結合,加上芭蕾舞表演,讓當時的觀眾耳目一新,在這部歌劇中,鋼琴演奏盡管是作為配樂出現,但仍然功不可沒,尤其是當丈夫喬裝打扮下跪,鋼琴在男高音歌聲的陪伴下彈奏出優美的旋律,19世紀奧地利貴族社會瞬間就鮮活的出現在觀眾面前。
隨后,噩耗伴著《唐璜》的奏起降臨,莫扎特父親的去世是本片的又一個高潮。沒能看到父親最后一眼成為了莫扎特后半生的陰影,但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說,這使莫扎特的音樂更具有靈魂性,憤怒、悲傷和震撼代替了他前半生所創作音樂的歡快、明朗的特點,在他之后的創作中,風格多偏陰暗,卻更豐富了莫扎特的創作風格。影片最后,莫扎特已經出現精神恍惚的狀況,身體情況也很糟糕,但妒火中燒的薩列埃里仍要阻止莫扎特最后一次登上音樂創作的巔峰,他裝扮成莫扎特父親的模樣,成功激發了莫扎特最后的靈感,此時莫扎特已經無力再從床上坐起,于是委托薩列埃里執筆,由他口述,完成了《安魂曲》的創作。
這部影片從多個角度為觀眾展現了莫扎特的一生,幼年時期的鋒芒畢露,玩世不恭卻才華橫溢,窮困潦倒卻靈感泉涌,伴隨著精彩的鋼琴演奏,觀眾可以從莫扎特的音樂中深刻感受到歐洲古典音樂的魅力。而影片中運用的鋼琴音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不僅推動了劇情向高潮發展,更豐滿了影片中的音樂架構,莫扎特鋼琴音樂在這部電影中的美學功能和美學價值是不可磨滅的。
[1]包慧琴.莫扎特及其鋼琴作品藝術風格[J].藝海,2010,(04).
[2]丁娜.談鋼琴音樂在電影配樂中的運用[J].電影文學,2014,(03).
[3]王冰,徐杰.論“啟蒙運動”對維也納古典樂派音樂的影響[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05).
[4]白丹.電影《莫扎特傳》中鋼琴音樂的藝術特色[J].電影文學,2012,(03).
王一涵(1994—),女,湖南株洲,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音樂舞蹈學專業,研究方向:鋼琴表演與藝術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