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毅
(淮安市袁集鄉初級中學,江蘇 淮安 223303)
淺論在中學普及戲曲音樂教育的必要
朱 毅
(淮安市袁集鄉初級中學,江蘇 淮安 223303)
我國的戲曲音樂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更是我們中華名族獨有的一種音樂文化的傳播形式。我們的祖先利用戲曲的形式 抒發自己生活中喜悲愛憎的感情,或者某間事情,或者勞動生活。戲曲音樂是我國寶貴的藝術瑰寶之一,對中學生進行戲曲音樂的教育可以培養他們對戲曲藝術的欣賞與興趣,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操與民族精神。
中學;戲曲教育;必要性
中國戲曲是一種蘊涵極為豐富的文化現象,與中國的哲學、宗教、民俗、倫理、藝術、政治、經濟等有著千絲萬縷、深淺不同的關聯的戲劇藝術。中國戲曲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是集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大成者,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藝術。而戲曲音樂是戲曲重要的元素,可以集中地表現戲劇的內容。中國戲曲音樂是以群體風格、地方風格、民族風格為特征的。其發展歷史悠久,民歌、百戲音樂、唐代的歌舞音樂和宋代說唱藝術音樂是其發展的基礎。戲曲中的臉譜是和中國的書法繪畫連在一起的,而戲曲的文學語言是詩詞格律化的,有對偶句式和各種長短句式等;戲曲音樂有曲牌,構成了戲曲藝術嚴謹和諧、節奏鮮明、氣韻生動的藝術品格。
戲曲音樂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藝術瑰寶之一,其生存與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中國戲曲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戲曲音樂無論是在音樂表現形式,還是音樂語匯的運用上均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它不僅是一種音樂現象,也反映了各個時代各個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俗語言、美學觀點等狀況。采用這樣的傳統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加強世界音樂文化的交流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學校戲曲音樂教育可以明確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戲曲音樂的地位沒有足夠的重視,一個劇種如果沒有音樂人才接班,這個戲曲劇種的前景讓人擔憂,戲曲音樂背后的文化傳承更讓人擔憂。
戲曲音樂的傳承離不開發展,而發展也離不開傳承,發展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精神意義。面對文化裂變的時代,戲曲音樂必須尋求發展。如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程硯秋等不僅是京劇的表演大師更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在他們的藝術人生里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戲曲音樂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具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也是在繼承和不斷推陳出新的基礎上的結果。我國戲曲音樂要想發揚光大,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我們必須在中學的音樂教育中普及發展出更多的理解和熱愛我們本民族戲曲音樂的學生來。
眾所周知,戲曲界的傳承主要依靠血緣網或者是師徒網,這也正是中國戲曲傳承的兩個主渠道,決定了“口傳心授”的傳承模式,正是這種傳承方式,培養了大批戲曲人才。
現在的學生感興趣的多是留行音樂,他們張口哼的都是流行歌曲,知道的只是張韶涵、林俊杰、周筆暢、周杰倫呀,而對我國戲曲表演藝術卻是一問三不知的,這是一個很可悲的現象。戲曲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代表,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有很多的流派和杰出的表演藝術家,如京劇的梅蘭芳、程硯秋、尚長榮、周信芳等;淮劇的筱文艷、陳德林、王志豪等;豫劇的李樹建、常香玉、常小玉等;越劇的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茅等,黃梅戲的馬蘭、嚴鳳英等,更不知道這些藝術家背后的故事。戲曲是中國獨有的藝術,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記述。學習戲曲音樂,不僅要學習音樂本身的知識技能,而且還會接觸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群體及地區和民族,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哲學、地理、民族學、人類學及其他藝術等領域,通過學習,學生將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逐漸發育成長,道德情操及世界觀和審美觀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對文化知識的吸收是如饑似渴的,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我們不希望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戲曲音樂被我們留在了記憶里、留在了書本里,知道的只是西洋音樂、流行音樂,而忘記了我們祖先的東西。戲曲音樂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不能讓這種傳承斷裂了,要讓我們的后代子孫了解、繼承、發揚戲曲文化,做一個中國的文化人,不忘中國歷史傳統的中國人。戲曲音樂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更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忽略戲曲音樂的教育,必將是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斷裂。
現在的中學生對戲曲音樂接觸的機會甚少,感興趣的人不多。越是這樣的背景下,學校開展戲曲音樂教學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如何讓戲曲音樂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讓學生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這種魅力去吸引下一代,讓戲曲音樂與學生親密接觸,感受戲曲音樂,熱愛戲曲音樂,激發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我在講授戲曲音樂的時候,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個戲曲背后的故事。中國的每一個戲曲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讓學生對故事感興趣,然后才讓學生接受由這個故事編出的戲曲音樂。只有了解,才能關注,最后才能達到熱愛。這樣,學生從感性上先有了認識,去欣賞的時候才會接受,深入進去。
中學生學習戲曲音樂,不僅可以提高戲曲音樂的欣賞,理解能力,而且可進一步弘揚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我們不光要傳授古典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 更要讓我們的學生了解和學會接受我們祖先的戲曲音樂,從中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