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桐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幼兒教師鋼琴彈奏能力提升對策與研究
李欣桐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幼兒教師是我國教育的起點,幼兒教師的專業化要求也日益提高,針對西部農村地區的幼教更是緊隨時代的步伐。我校地處貴州,是一所專門的農村幼兒教育的高等師范專科院校,本文將從我校學前教育鋼琴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方法和考試大綱的使用為切入點展開研究,并探討如何提升幼兒教師鋼琴彈奏能力,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幼兒教師;鋼琴彈奏
(一)銅仁幼專學前教育系鋼琴教學大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培養目標不同:原有的鋼琴教學大綱是以傳統的師范學校的教學大綱為指導,主要培養的是基礎演奏型人才,這幼專服務山區應該培養應用型人才有本質的區別。
教學模式不同:傳統大綱培養目標直指反應在教學模式上,是一對一的形式,它不實用于地方院校集體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中體現出來,主要是高、精、尖的教學方法。怎樣把高難度的鋼琴作品處理好,彈奏好,鋼琴教師在教學中只會對鋼琴作品進行分析和講解,目的是讓鋼琴專業的學生在臺上能夠完美的把高難度的鋼琴作品演奏成功。鋼琴的自彈自唱能力與鋼琴的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不在鋼琴教師的授課范圍之內。不適用于地方院校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方法。
(二)銅仁幼專學前教育系鋼琴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
針對性不強,我們的音樂專業的學生在考進大學之前受過鋼琴教育的學生很少,鋼琴基礎幾乎為零,而我們使用的教材為全國統編教材起點較高,需要降低難度。突出地主性特色不夠,我們有許多的地方民歌旋律都非常優美都可以改編成鋼琴曲,比如《情姐下河洗衣裳》、《我的家鄉梵凈山》、《山妹子》等。但是現實是我們的學生對地方音樂了解太少,這會對他們進入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產生困難。實用性不強,大量的樂曲與練習曲對提高學生自彈自唱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的提高結合不好,需要改進。
(三)銅仁幼專學前教育系鋼琴考試大綱存在的主要問題
評價體系不完整,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每學期末進行一次考試,不能考量學生正真的彈奏水平,有的學生平時不練琴,期末時死記硬背一首考試,有的甚至單手彈奏,一學期下來收獲寥寥,這需要鋼琴任課教師平時定期的考量,可以分小組選組長幫助老師共同完成考試。
(一)幼兒教師要具備扎實的鋼琴彈奏基本功
完美的音樂教學需要長時間的技能積累,幼兒鋼琴教師在要想在學生面前展現出高深的鋼琴造詣,就需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首先,需要對手指進行獨立性訓練,這是保證鋼琴音色完美的基礎,彈奏出清晰的音符,才能讓幼兒準確的把握住鋼琴的音色,在連奏或跳音的手指獨立性訓練中,可以選擇一些兒童歌曲,利用優美的音樂線條和跳躍的音符,向學生展示出音樂的獨特風格,還要對音階和琶音進行基本功訓練。其次,雙音與和弦整齊彈奏的訓練,幼兒教師大多數都是在成人之后才進行鋼琴學習的,手指的靈活性比較差,但在兒歌的鋼琴彈奏中,雙音與和弦的應用最為廣泛,因此,幼兒教師要配合不同調的音階進行分解練習,對和弦與主和弦進行轉為訓練,提高幼兒教師的鋼琴彈奏能力。再次,音調的轉移訓練,幼兒教師所學的鋼琴音調多數都是五線譜,具有固定的音調,但是在兒童歌曲的彈奏中,多數以簡譜的形式呈現,每首兒歌都有自己的音調,因此,幼兒教師需要進行轉調訓練,可以參考《什密特鋼琴手指練習》進行音調轉調訓練。最后,要有兒歌視奏訓練,兒童歌曲具有短時間即興彈奏的特點,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鋼琴視奏能力,可以在鋼琴訓練的過程中加入由淺到深的視奏教學內容,分成不同長度的樂句,進行節奏訓練,培養幼兒教師的鋼琴即興彈奏能力。
(二)幼兒教師要不斷鍛煉手、眼、耳、腦之間的協調性
多數幼兒教師都是在成人之后才進行鋼琴學習的,鋼琴學習的過程中,協調性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將手、眼、耳、腦進行協調訓練對于彈唱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幼兒教師在彈鋼琴的過程中會忘了唱,在唱過程中,又會忘了彈,這就是手、眼、耳、腦之間的不協調,需要針對這些情況,進行手、眼、耳、腦多個部位進行分解,轉化為兩個部位進行協調訓練。例如,可以采用左手彈奏旋律,進行歌唱訓練;也可以左手彈伴奏,右手彈主旋律,配合歌詞進行彈唱訓練等,這些都可以訓練手、眼、耳、腦之間的協調性。
(三)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
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既包括基礎的樂理知識,良好的節奏感、完美的音樂彈奏,又包含對普通音樂常識的掌握,了解與音樂相關的自然、人文知識等,這些都是幼兒鋼琴教師的音樂素養。音樂是通過幼兒教師的指尖彈奏傳遞給幼兒的,幼兒教師要能準確的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才能傳遞給幼兒美的音樂體驗。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在認知發展理論中提到,學前兒童(2-7歲)在思維認知上還處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主要是通過簡單的符號來認識和描述外部世界,利用自己的直覺來想象事物的外在表征,嬰幼兒期是兒童學習音樂的關鍵期。因此,需要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幼兒的直觀感覺切入,為幼兒呈現出連貫的、完整的、富有表現力的音樂,對音樂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能將音樂的內涵傳遞給幼兒,提高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此外,需要幼兒教師自身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地積累,多聽音樂劇,多看世界各地的音樂書籍,了解音樂的發展脈絡,拓寬自己的音樂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養。
音樂家莫扎特說過:“如果語言可以表達一切情感,那我為什么還要創作音樂呢?”音樂所能傳達的是一種心靈的感悟,不能單純的用語言表達出來,顯得太過蒼白無力。幼兒教師作為音樂的傳遞者和引導者,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通過嫻熟鋼琴彈奏,將音樂的美傳遞給幼兒,促進幼兒健康的成長。
[1]宿宏雙.幼兒師范院校鋼琴教學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