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忠祥 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黨委書記
?
《慈善法》十大顛覆性創新
■文|劉忠祥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黨委書記
對比原來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公益事業捐贈法》《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慈善事業的發展的現狀,《慈善法》有以下十大創新之處或者說是亮點。
以前,法律規定了公益的概念。1999年《公益事業捐贈法》頒布后,“公益”因為有了法律的界定而被普遍使用,根植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的“慈善”呼喚法律的界定。
現在《慈善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洞壬品ā穼Α按壬啤钡慕缍ɑ镜韧凇豆媸聵I捐贈法》對“公益”的界定。如此一來,慈善不僅僅是“雪中送炭”,也包括“錦上添花”;不僅僅是“授人以魚”,也是“授人以漁”?!靶〈壬啤弊兂闪恕按蟠壬啤?。從此,“慈善”登上了法律的圣殿,“慈善”與“公益”并行不悖。
以前規定慈善組織須有業務主管單位。
現在《慈善法》規定“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同時規定“本法公布前已經設立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非營利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其中,沒有規定直接登記還是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后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梢酝贫▽Υ壬平M織實行直接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的前置審批,改變了實施多年的社會組織“雙重負責”的管理體制。直接登記使成立慈善組織更容易,慈善組織將會大量涌現。
以前對“詐捐”、“騙捐”沒有明確規定。
現在《慈善法》規定,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方式公開承諾捐贈的,或者捐贈財產用于下列活動(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并簽訂書面捐贈協議的,捐贈人違反捐贈協議逾期未交付捐贈財產,慈善組織或者其他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受贈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起訴。這可有效地減少、防止“諾而不捐”和“詐捐”的出現。為防止騙捐,《慈善法》規定“開展募捐活動,應當尊重和維護募捐對象的合法權益,保障募捐對象的知情權,不得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募捐對象實施捐贈”,并在“法律責任”一章對此款規定進行了呼應。
以前的相關規定,由于法律中“有關公益事業管理機構”不明確和“信托監察人”責任過大,造成公益信托難以落地。
現在《慈善法》明確了設立慈善信托的文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信托監察人可以根據需要設立,移去了公益信托難以落地的障礙,使公益信托落地,將極大促進社會財產進入慈善領域。
以前規定,基金會管理費用(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經費)不得高于當年總支出的10%,公募基金會每年的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會每年的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基金余額8%的規定,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現在《慈善法》規定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數額的70%,年度管理費用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特殊情況下,年度管理費用難以符合前述規定的,應當報告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并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這樣規定,既考慮了慈善組織的一致性,又考慮了慈善組織的多樣性,有利于慈善組織根據自身實際,統籌安排收入和支出。
以前沒有關于政府統一信息平臺的規定。
現在《慈善法》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在統一的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慈善信息,并免費提供慈善信息發布服務?!奔确奖懔诵畔⒐_主體公開信息,也方便了社會公眾了解和監督。
以前法律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超出12%的部分,依法納稅。這一定程度阻礙了大額捐贈。
現在《慈善法》規定“企業慈善捐贈支出超過法律規定的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當年扣除的部分,允許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將進一步促進大額捐贈的出現。
以前的法規都沒有涉及慈善領域的行業組織。
現在《慈善法》規定“慈善組織可以依法成立行業組織”,要求“慈善行業組織應當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行業組織法律地位的明確,將促進行業自律的發展。
以前,社會組織是否參加評估由自己選擇。
現在《慈善法》規定“民政部門應當建立慈善組織評估制度”,使得對慈善組織的評估有了法律依據。
以前規定,社會組織要向登記管理機關報送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工作報告,接受年度檢查。由于登記管理機關力量有限、手段不足,年檢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有時還流于形式。
現在《慈善法》規定“慈善組織應當每年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報送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年檢改年報,有利于慈善組織自主意識的提升和自我管理機制的形成。
(轉載自“中社輿情”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