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棋文(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
明代樂戶若干問題考
鄭棋文
(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樂戶是中國古代專門從事音樂歌舞的一個群體。作為一個專業世襲的賤民群體,樂戶最早出現于北魏時期,續存于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到雍正時期才因廢除樂籍而逐漸消失。其中,明代樂戶及其管理制度最具特色。本文擬從明代的樂戶管理機構、樂戶的生存現狀以及樂戶對明代音樂的諸多貢獻等方面進行研究,再現明代樂戶真實生活。
【關鍵詞】明代 ;樂戶 ;樂籍 ;音樂
明代樂戶主要來源于前代的樂戶,這個不用細說,因為一個王朝滅亡后,前朝的樂戶必然要被后一個朝代所接收。除此之外,明代樂戶的來源還有掠獲的部分蒙古后人、建文朝一些大臣的妻女及親屬,民間的百姓由于多種原因而被迫買賣入籍,民間的藝人、妓女因為技藝超群而入籍。
明代樂戶及其管理制度最具特色。首先,明代樂戶來源廣泛,除繼承前代樂戶外,還有把部分蒙古后人罰為樂戶、把一些民間藝人、妓女籍為或買為樂戶等來源,更有特色的是永樂時把建文忠臣的妻女打入樂籍,這在前代是十分罕見的。其次,明代樂戶的法律和社會地位都十分低下。統治者在法律上對他們的服飾、行動、婚姻等都做出了種種歧視性的規定,在法律懲處上也要比其他的階層殘酷的多。不僅一般樂戶受到社會的普遍歧視,甚至管理樂戶的官員也以當教坊官為恥,而武宗時個別伶官地位的提高只是特例而已。最后,明代樂戶為傳承和發展中國古代的音樂舞蹈藝術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由于他們廣泛服務于國家典禮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所以成為當時國家政治生活和多種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明代音樂舞蹈藝術的主要從事者和發展者。
明代的教坊與前代的教坊有所不同,明代教坊分為南北教坊。
(一)明北教坊司建制
教坊的設立,始于唐朝,教坊設立之后獨立于太常寺以外,目的是為了區別雅俗音樂,教坊可以說成為俗樂的管理機構。據《新唐書》載:“唐武德后,置內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二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為使,開元二年,又置內教坊于蓬萊宮側。”教坊建立之后,歷代均有,明朝時由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所以,明朝有南北教坊。明代北京教坊內部機構設置完備、分工明確,但教坊官員的品級與元朝相比卻差很多。
(二)明南教坊建制
教坊司最初位于南京,后來由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教坊司也隨著遷到了北京。但是,南京的教坊仍然存在,但南教坊的建置已經很簡單了,基于這樣的情況,使得許多人對南教坊的情況很模糊,史籍對此記載也不是很詳盡。
(三)明代教坊職能
教坊除了具有創作的職能外,教坊司還要負責召集樂戶到宮中輪值,同時還要對進京的樂戶進行訓練,這就是輪值輪訓,這在項陽先生的《山西樂戶研究》中有相關描述:“明代的教坊經常征集地方樂戶到宮廷演出,這就促進了宮廷與民間的交流。這些調入中央的樂戶,不會永遠的留在中央,一旦過了承應期,他們都要回到地方繼續為地方服務。”這里面就是涉及到輪值輪訓制度,雖然史書上沒有直接給出輪值輪訓的概念,但在明代的很多歷史資料當中反映了這種制度的發展狀況。
(一)明代樂戶的規模與責任
明代樂戶分布廣泛,因此樂戶的具體數目是無法去精確統計的,但從一些文獻的記載中可以大概清楚宮廷樂戶、王府樂戶和民間樂戶的規模。樂戶分布于全國各地,他們在中央主要為宮廷的各項活動提供樂舞,除此之外,京中樂戶還要為朝中大臣、京中富戶服務;地方上的樂戶,除了為王府和地方官府服務,他們更多的是為民間百姓服務。
(二)明代樂戶的社會地位
樂戶的經濟待遇相對普通百姓來講,基本上是衣食無憂的,但是其法律地位在明朝來講是十分低下的。他們的基本生活受到限制,他們不能與良民結婚,不能讀書,犯了罪處罰要比其他階層嚴厲,備受社會其他階層的歧視,因此,明朝樂戶可以說是毫無社會地位而言的。由于明朝樂戶的法律地位十分的低下,導致他們受到世人鄙視。但是到了武宗朱厚照時,個別伶官的地位有所提高,并出現了左右朝政的現象,但是只是曇花一現。可見,樂戶地位的高與低完全取決于統治者的態度。
對于樂戶的作用,以明朝隸籍的官妓為代表來談,這樣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當時社會地位十分低下的樂戶對社會各個方面的貢獻。他們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作曲方面
晚明名妓對音樂的造詣是很高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尹春、顧眉、王寶奴、馬湘蘭等。
(二)其它藝術方面
在書法、繪畫、詩詞方面,馬湘蘭、顧媚、卞賽等名妓等很有名。樂戶作為專業賤民永墮賤籍,甚至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廢除樂籍后的數百年里,來自社會各階層的習俗和偏見,仍使他們處于受歧視和被排斥的邊緣地位。但客觀事實卻是,樂戶在明代社會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醒目而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張正明.明代的樂戶[J].明史研究,1991,(7).
[2]康保成.明代樂戶史料辨析二則[J].文化遺產,2007,(11).
作者簡介:鄭棋文(1982—),女,漢族,黑龍江人,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