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蘭(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淺析雙排鍵電子琴的產生及在我國的普及與應用
石金蘭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摘要】雙排鍵電子琴起源于歐洲早期教會管風琴。上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科學家在原教會管風琴基礎上,開發了以科學家命名的“哈蒙德風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電子科技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日本科學家在原“哈蒙德”風琴的基礎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努力,進而開發研制出不同層次、規格、不同品牌、型號的雙排鍵電子琴,得到世人的追捧,且風靡全世界。上世紀80年代初期,雙排鍵電子琴從日本傳入我國,日本雅馬哈音樂振興會功不可沒,為我國培養出第一代雙排鍵電子琴演奏家、教育家,使我國雙排鍵電子琴教育事業從無到有與國際接軌。隨之而來的我國雙排鍵電子琴制造業也迅猛發展,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經過近十余年的研制開發,我們已有了自己的品牌且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關鍵詞】電鳴樂器;雙排鍵電子管;產生; 普及應用
世界上的樂器從發音原理上看可分為五大類,即體鳴樂器、膜鳴樂器、弦鳴樂器、氣鳴樂器、電鳴樂器,雙排鍵電子琴屬電鳴樂器。19世紀初期歐洲各地及世界各地的教會普遍使用巨大、宏偉、聲音雄厚的管風琴。此時管風琴是靠人力或水力操控風箱形成風壓吹響管子發出聲音,由于體積過大(有的高達三層樓,重則幾噸、幾十噸不等)給制造、運輸、維修、使用等諸多方面帶來不便。于是,人們把目光投向電能應用。20世紀30年代初期,德國E·韋爾特,W·法斯和管風琴制作家K·曼伯格共同開發了“利希特”風琴,但該琴仍龐大得需兩個房間才能安裝完畢。為此,美國發明家L·哈蒙德研制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電式風琴稱為“哈蒙德”琴,它由兩層61鍵手鍵盤和一組20鍵腳鍵盤,能模擬出20多種不同音色、節奏。此時電子樂器工業也已開始形成,為后來的電子科技發展奠定基礎。
20世紀50年代后期,日本科學家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臺即雅馬哈D-1型雙排鍵電子琴,取名Elecotone。此時,雙排鍵電子琴以電子管器件為電路主體,音色多是分立元件的模擬電路產生,以管樂音色為主加已顫音的夸張修飾,可用的聲音效果也屈指可數。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隨著晶體管電路的發展,雙排鍵電子琴科技含量得以大大改善,音源采用晶體振蕩器和分頻電路為主,此時主要代表性雙排鍵電子琴為:雅馬哈E-3型。
20世紀70年代末期,雙排鍵電子琴采用FM音源技術即科學家克服了模擬電路音色模糊、渾濁的缺點,提高了音質的準確度和穩定性,尤其在和弦、自動節奏系統上有了較大的改觀。此時,最具代表性的雙排鍵電子琴為:雅馬哈FX-20型。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科學家在FM音源基礎上,引入了MIDI接口、后觸鍵技術,以及琴面板布局以輕觸按鈕和液晶顯示屏為主體,引入數字技術處理音色和節奏,使音色選擇不再局限面板,同時又引入了SM卡存儲功能,大大擴展了AWM音色庫,使雙排鍵電子琴在演奏及音響效果上更進了一步。此時最具代表性的雙排鍵電子琴為:雅馬哈EL-87、EL-90型。
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科學家在原AWM音源的基礎上,又創造性的開發研制出具有顛覆性的AWM2/AV音源。該音源大大提升了雙排鍵電子琴科技含量,使雙排鍵電子琴演奏效果更逼真,作品表達更完整,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受到專業人士及愛好者的追捧,確立了雅馬哈雙排鍵電子琴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此時最具代表性的雙排鍵電子琴為:雅馬哈EL-900、EL-900m型。
綜上,縱觀雙排鍵電子琴的發展,使我們對科學家們肅然起敬。雙排鍵電子琴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日本傳入我國,由雅馬哈音樂振興會與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聯合舉辦首屆日本雅馬哈雙排鍵電子琴師資培訓班,由日本雅馬哈音樂振興會著名雙排鍵電子琴演奏家、教育家齋藤英美、后藤將也、小澤明雄教授親自執教,為我國培養了第一代雙排鍵電子琴演奏、教學專門人才。雅馬哈音樂振興會功不可沒。隨后,1990年始天津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以及全國九大音樂學院相繼開設雙排鍵電子琴專業,高等師范院校音樂系也開辦雙排鍵電子琴專業,使我國高等藝術院校、高等師范院校雙排鍵電子琴專業與國際、國內接軌。隨之而來的我國雙排鍵電子琴制造業也迅猛發展,以振興名族工業為己任,我們已有了中國自己的品牌且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雙排鍵電子琴在我國普及之快,發展之迅猛,經過近三十余年的共同努力,現已培養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雙排鍵電子琴演奏家、教育家及師資隊伍。以中央音樂學院、上海、沈陽等音樂學院為辦學典范,全國高等師范院校電子鍵盤專業為辦學特色,在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教學規模、教育教學方法上并駕齊驅,使我國雙排鍵電子琴大到專業,即本科、碩士研究生學歷及專業院團,小到社會音樂普及,即由中國音協承辦的業余音樂考級以及少兒中心、群藝館等形成合力,為共同促進我國雙排鍵電子琴教育事業的發展再創輝煌。
參考文獻
[1][英]杰拉爾德·亞伯拉罕編,顧犇譯.簡明牛津音樂史(第一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英]肯尼迪,[英]布爾恩編,唐其競等譯.牛津簡明音樂大辭典(第四版)[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陳國順.英漢電子音樂詞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