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湖北 潛江 433100)
?
試論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區別與聯系
王 波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湖北 潛江 433100)
【摘要】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作為聲樂表現形式中的重要方式,其在教學、表演風格、聲帶、共鳴和呼吸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但是兩者都是人們表達情感的有效途徑。演唱者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需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兩種唱法的表演形式、發聲方法、特點和歷史等方面,對作品蘊涵的內涵加以理解,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唱法,從而準確表達作品的內涵,充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本文就對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區別和聯系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美聲唱法;流行唱法;區別;聯系
對于現代聲樂表演而言,其較為常見的形式就是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兩者在演唱風格方面既存在差異性,也具備一定的共通性。如美聲唱法中會將一些流行元素加以融入,從而更為貼近聽眾的審美觀念,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流行唱法中會適當添加美聲的發聲技巧,確保流行歌曲更具有韻味[1]。總體而言,流行唱法需要以發聲為基礎,對美聲唱法加以融合與借鑒,而美聲唱法則需借鑒流行唱法的樂感與表演狀態。
美聲唱法主要是對發聲方法的科學性加以倡導,嚴格區分聲部,對音區的和諧加以注重,具有統一的氣聲和較高的音量可塑性,能夠勻凈和平滑兩個音之間的銜接部分,對人產生較大的影響。美聲唱法產生于文藝復興的意大利,隨后由于教廷唱詩的衰落,抒情音樂劇開始出現,其將音樂與戲劇加以融合,能夠有效突出人物形象,有利于推動美聲唱法的發展。我國美聲唱法的發展可追溯于五四時期,大部分歌唱家開始在歌曲演唱上靈活運用美聲唱法,促進了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對于流行唱法而言,其聲音較為自然,與人們平常的說話方式相接近,在中聲區多利用真聲,在高聲區則利用假聲,較少使用共鳴,因此其音量相對較小。一般演唱者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往往會借助音響擴音器來擴大聲音,并利用舞臺燈光效果來渲染現場氛圍,將電聲樂器伴奏、舞蹈表演、伴唱和伴舞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加以融合,以此保證演唱情感的細膩性與真實性。流向唱法作為發展變化最大、感染性最強和普及型最廣的唱法,其包括音樂劇、rap、爵士、搖滾、鄉村、民謠和抒情等形式,唱法風格靈活多變。
(一)演唱技巧的差異性
美聲唱法在實際演唱過程中,不能利用喉頭以上進行歌唱,需要保證口型的垂直性,利用真假混聲進行歌唱,并需要結合全共鳴加以吐字,打開喉嚨才能形成元音,從而保證演唱聲音的良好性。而流行歌曲的內容較為簡單,通俗易懂,能夠與實際生活相貼近,因此流行唱法對喉頭狀態無特殊要求,音樂不需很寬,只需保證口形的水平以及利用真聲進行歌唱,確保咬字與正常說話一樣即可。同時美聲唱法的表演多采用戲劇的形式,重視聲音的美感,并且選用莊重典雅的晚禮服樣式;而流行唱法則會結合舞蹈與伴奏等形式,具有較強的節奏感、時尚元素和流行元素,以演唱風格和內容為依據協調搭配,較為時尚和隨意,能夠對時代的特點加以間接反映。此外,美聲唱法的教學主要是對聲音進行訓練,因此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鋼琴伴奏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結合學生的聲部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對于流行唱法而言,其主要是對學唱者的音色特點加以強調,重視演唱者音樂創作力、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具有前衛的思想和超前的預見性,能夠對新元素加以及時敏感發現,促使演唱者個性得到張揚。
(二)共鳴和氣息的差異性
美聲唱法的演唱往往需要聲門具有極強的氣息和對抗作用,而流行唱法則是與正常說話基本一樣,不需具備較大的其他對抗動作。此外,美聲演唱往往需要人的額腔、頭腔、鼻咽腔、胸腔、口腔、骨骼等全部參與,從而實現全部的共鳴,并且其要求聲音的明暗和強弱具有明顯的變化,音色相對純凈和圓潤,穿透力較強。流行唱法對聲音的甜美更加追求,需要使用口腔、鼻腔、喉咽腔等部分,只需保證音色的美化,不需產生共鳴和較大的音量。
(三)聲帶的差異性
美聲唱法對聲帶的天賦具有嚴格要求,很多具有良好聲帶天賦的人可從中音音區到高音部。一般從聲帶的長短和厚薄等方面進行劃分,可將人的聲音氛圍不同的聲部,即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其中男高音可分為抒情男高音和戲劇男高音,女高音可分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戲劇女高音。而流行唱法則存在較大的不同,對人的聲帶沒有特殊要求,也不會對聲部進行劃分,只需音質具有特色以及聲音具有磁性即可,聲音沙啞的人也可進行演唱。
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聯系可從兩個方面加以考慮:一方面是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的有效融合。聲樂藝術的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的融合,形成了全新的“美通”唱法。該唱法在表演組合、表演技巧和表演方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突破,在市場中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是流行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相互借鑒。首先,在流行唱法對美聲唱法的借鑒方面,由于美聲唱法屬于古典音樂藝術,其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方面較為傳統,表演動作過于單一,大部分學唱者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錯誤地認為只有掌握高音C就能學好美聲唱法。這樣的學習方式會對演唱者的情緒加以限制和壓抑,影響演唱情感的發揮,無法感染聽眾。因此美聲唱法的演唱可對流行歌曲的特點加以借鑒,加強表演過程的自然性、隨意性和表現力,在演繹中完全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提高演唱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其次,在美聲唱法對流行唱法的借鑒方面,大部分學唱者在演唱流行歌曲時,往往難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發聲方法,認為自己的高音較弱且音色不美,長時間演唱則會導致嗓子疲勞,因此可將美聲唱法有效利用在流行歌曲中。
綜上所述,聲樂藝術具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無論是美聲唱法還是流行唱法的演唱,都需要演唱者從自身的實際需求出發,選擇恰當的演唱方式,從而準確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使流行音樂變得高雅化,嚴肅音樂變得時尚性。總而言之,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既存在區別,又相互聯系,具有自身的特色和風格,處于互補共存的狀態,需要演唱者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增強演唱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參考文獻
[1]石林.論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區別與聯系[J].大舞臺,2011,(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