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弋的
(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
彭弋的
(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鋼琴教育模式對于學生鋼琴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鋼琴專業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的問題,對學生鋼琴素養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此高校進行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十分必要,文中就此問題給出了相關的建議與思考。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構建途徑
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帶動了我國文化事業的繁榮與進步,社會對于優秀的音樂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近年來,我國高校的鋼琴教育專業逐漸步入正軌,其主要目的在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健全人格,為社會輸送更加高素質的鋼琴音樂人才。但是我國的鋼琴教育較之于部分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在鋼琴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相對落后。因此,目前進行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十分必要。
鋼琴音樂作品的演繹效果與演奏者個人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性。但是在傳統的鋼琴音樂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重視鋼琴學習理論和技巧的講解,授課形式缺乏新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同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性化和創新性的想法往往無法得到教師的認可和重視,這會極大的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失去對鋼琴音樂進行突破和創新的熱情,這樣一來,學生對鋼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也將會受到不利影響。
鋼琴作品的展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與演奏者個人的情感表達以及鋼琴技巧存在關聯。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具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才能確保學生呈現出最佳的鋼琴作品效果。鋼琴音樂本身就具有比較強烈的創新性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墨守成規,只有了解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夠最終實現鋼琴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意義。近年來,隨著社會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加,高校鋼琴教育水平也亟需提高,這同時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只有不斷創新鋼琴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才能夠培養與社會需要相互適應的鋼琴音樂人才。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可以經受考驗,鋼琴教學也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出于時代的發展特點相互適應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鋼琴音樂人才。
實現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需要對當前的鋼琴教學目標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良和創新。鋼琴教育的最終目的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鋼琴素養,使之成為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鋼琴教育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生活品味,成為具備綜合素質能力的人才。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對鋼琴教學的理念和模式進行全面的改良與創新。鋼琴教學可以適當的打破學科的限制,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內容相互結合,讓學生將不同的知識以不同的思維進行了解和創新,提高學習效率。
另外,在傳統的鋼琴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般為課堂中的主體,學生們主要是聽從教師的講解,很少有學生愿意主動的去討論自己對音樂內容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想法形成了比較嚴重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探索和領悟的過程中了解到鋼琴藝術的真諦,更好的享受鋼琴音樂帶給他們的精神上的美好感覺。但是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全面否定,教師需要以辨證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保留傳統教學模式中可取之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鋼琴音樂潛能,提高學生的鋼琴音樂素養。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了解不同學生的鋼琴水平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并了解鋼琴音樂,逐漸培養其學生對鋼琴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沒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到鋼琴音樂的藝術美感。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之外,教師還可以適當的穿插一些小的環節,比如邀請學生進行作品情感賞析,讓學生描述自己對音樂內容的聯想,也可以讓學生及西寧即興表演,自主進行音樂的創作。但是教學活動仍然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以教學大綱中的內容作為參考標準。
另外,教師需要為學生爭取更多的舞臺表演機會,讓學生在實際的表演經歷中去總結鋼琴表演的經驗,另外,教師也可以多組織學生參加鋼琴音樂會,并在課堂上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不斷汲取優秀鋼琴演奏者的長處,并利用這些經驗去不斷提高自身的鋼琴演奏水平以及對作品的情感表達能力。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項持續性的活動,教師需要不斷的分析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的展開教學創新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傳統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已經無法與當前的音樂人才需求形式相互適應,文中提出了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的幾點建議,以做參考。
[1] 熊梅梅.試論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和若干思考[J].藝術研究,2014,01:128-129.
[2] 暢言.全面分析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4:67+72.
[3] 熊奕萍.分析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音樂大觀,2014,02:310-311.
[4] 林俊.關于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7:117-118.
彭弋的(1985-),男,四川南充人,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音樂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電腦音樂、鋼琴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