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佳
成都文理學院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1
?
高校輔導員工作法治化工作的初探
宋佳
成都文理學院文學院,四川成都610401
“法者,治之端也”。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努力建設法治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也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徑和努力方向。高校輔導員這支特殊的戰線,在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也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響應國家的號召,依章程管理學生、依法管理學生,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和良師益友。
法治;高校輔導員;管理;信仰
一方面是高校學生違法犯罪的現象,部分高校存在大學生盜竊、搶劫、故意殺人等犯罪現象,比如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一方面是高校學生受到傷害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一方面是高校學生受到侵害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主要表現在幾種情形,一種是在學校受到犯罪行為的侵害的情況,一種是在高校的日常管理教育中出現學生的教育權受到侵犯的現象。大學生涉法現象越來越多,情況也比較復雜,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生活,面對這種現狀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已經迫在眉睫。
(一)現狀
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觸碰另一個靈魂,是造就人靈魂和信仰的工作,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引路人,在教育的前沿陣地,在大學生的人生道路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管理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輔導員的法律知識比較欠缺,法律意識相對淡薄,缺乏法律素養等等。
(二)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
1.高校輔導員思想認識不到位,認為輔導員的工作與法律沒有聯系,不需要運用法律的知識,同時自身也欠缺法律知識,部分輔導員在上崗之前沒有經過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2.高校學生管理制度、規章、程序有待規范。高校的學生管理規定應該更加完善,各項規定應該依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規章制度,不能超出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尤其是在學生的處分如開除學籍、留校察看等影響學生受教育權利的時候更應該規范規定;3.高校輔導員在處理學生問題上不能夠嚴格遵守學校的規定,存在程序違反規定的情形。
(一)高校重視,開展培訓
高校應該重視輔導員的法治意識的培養,輔導員作為高校的一線隊伍,應該時刻保持與時俱進。筆者認為高校從兩方面做好,一方面是在日常對輔導員的管理中,要把法治建校園作為一個常談常新的教育內容,針對每周在社會、本校發生的事件從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以及如何在處理學生事件的過程中如何運用法律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我們的大學生這支隊伍,他們作為新媒體的引領者,對事物接收程度快,但是有的時候不能夠準確領會精神實質,如果你問他們,什么是法律,他們甚至不懂刑法和民法的區別,大部分同學的第一印象,法律就是刑、法律就是鐵,法律就指的是法律的那些條文,而條文是什么,法條是什么,不清楚,但是很好的一點,就是他們會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結構提出問題,這個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這種經驗、想法其實源于自己內心的道德價值判斷,他們大體知道判斷哪些行為合法與否,但是他們的這種判斷又是模糊的,因為這種判斷的背后是對法律的模糊,法律應該是一種道理,一種智慧,去真正理解法律背后的道理,將法律成為一種信仰,深入他們的內心。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定期開展法治培訓會,普及基礎的法律知識。還可以舉辦全校師生法律知識競賽,舉辦模擬法庭、推薦法律讀物等等。
(二)完善高校學生管理規定
高校學生管理規定是約束在校學生的一項基本規則,是評判學生行為的一項重要依據,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就是學生心目中的規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高校在制定自己的規范制度中存在不規范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內容不規范、形式不規范、管理方式不規范,學生權利不明確等現象。就目前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簡化目錄結構,豐富規定內容
目錄是書的框架的展示,通過目錄教師、學生能夠清晰的翻閱內容,雜亂無序的目錄結構從形式上來說就是不規范的,給人以凌亂感,沒有層次,沒有邏輯,當然也只有結構清晰明了,內容才可能是有章有序的,目錄應該是代表了“立法者”的思路,這也直接決定了這樣一個規定的質量。內容方面當然是越完善越好,世界是發展的,一切都在發生變化,時代變了,學生變了,那么很多經常發生的情況也變了,內容也需要不斷的完善。
2.明確學生權利義務
學校與學生的關系,不僅僅是管理與被管理,學校也是服務者,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與學習環境,學生不僅應遵守校紀校規,也應明確學生的權利。
3.規范違紀處分條例的處罰程序
處罰是直接關乎學生權利的事情,現在高校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關于違紀的處罰是比較詳盡具體的,但是在處罰程序上表達欠缺,這當然也與我們國家當前的國情、法情是相關的,重實體輕程序,程序正義在西方的法律中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沒有正當的程序怎樣去保證法律的實施,體現法律的正義。這同樣適用我們的高校管理規定上。
4.完善學生申訴機制
如果沒有權利的救濟,那么就很難保證公平公正了,規定也是不完整的,因為在規定的實施過程中也很難免發生錯誤,這個時候申訴機制就要發揮作用了。但是話說回來申訴不是擺設,就然存在就要體現它存在的價值,更不用說在這樣一個學生善于用權利說話的時代。
(三)高校輔導員依法辦事、按照嚴格的程序
1.以事實為根據,以章程為準繩
處理學生事務的工作中,不要憑空猜測、要調查清楚事實,嚴格依據學校的管理規定處理問題,要做到有理有據。
2.正確履行告知義務
告知義務是指要讓事情的主體,權利義務的承擔著知曉。尤其是義務以及不履行義務要承擔的責任必須履行告知義務。比如A將B起訴到法院,B敗訴了,然而在判決當天B并沒有到場,那么法院就有告知B的義務。無論是郵寄送達也好,公告送達也罷,總要有告知的這一程序。
3.告知權利的救濟
高校與學生的關系不能只停留在教育與受教育、管理與被管理的層面,還應該是服務與被服務的,一切要以學生為中心,當學生受了處分,學生有申訴的權利,輔導員也有義務告知申訴受理的期限、部門。
高校的學生管理規定的制定過程往往也是自上而下的,筆者認為應該完善學生參與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留給廣大師生補充建議的空間,完善民主機制對于規則的制定是大有益處的。
當聽到國歌響起,升國旗的時候,無論我在做什么,都會停下腳步,放下正在做的事情,靜靜的看完升國旗儀式,可以理解為一種潛意識,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對國家的信仰。法治一樣需要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社會的希望,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更應該依法管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1]宋爭輝.高校輔導員工作呼喚法治化[J].人文新論,2008(26).
[2]孫定建.淺議高校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素養建設[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3).
[3]肖建國.高校學生依法管理的難點和抉擇[J].教育發展研究,2006(15).
G641
A
2095-4379-(2016)22-0208-02
宋佳(1989-),女,漢族,河南范縣人,成都文理學院文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