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嫻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從傣族舞蹈和朝鮮族舞的異同看中華民族文化的共性
熊 嫻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居住著兩個古老的民族,傣族和朝鮮族。這兩個民族雖然居住的地方相距遙遠,但在舞蹈文化上卻有著許多相同之處。這不僅說明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融合性,更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
傣族;朝鮮族;水文化;圖騰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在數千年的民族融合中,各民族和睦相處,求同存異,在差異化中共同發展。我們從傣族舞蹈和朝鮮族舞蹈中,來了解各民族文化的異同,剖析各民族和睦相處的文化根源。
(一)傣族舞和朝鮮族舞都保留著樂舞遺風
傣族和朝鮮族都是擅長歌舞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一直到現在古老的樂舞之風都保留較好。在節日,祭祀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音樂和舞蹈作為重要的娛樂活動。都熱愛即興的隨性的的表演性強的舞蹈。傣族稱它為“依拉賀”、“嘎光”指許多人在一起跳舞男女都能參與,邊唱邊跳。朝鮮族稱“瑪克村”指即興舞蹈是傳統表達農耕生活特點的舞蹈。兩個民族在民間都有許多舞蹈方面的人才,表演性民間舞蹈之所以到現在都有著它的藝術特點離不開民間藝人們的努力傳承。許多民間舞蹈形式都是經過藝人們的研究加工后才搬上舞臺,其舞蹈表演以鼓作為主要的樂器,舞者根據鼓聲節奏來改變動作變化,將動作與音樂緊密配合。例如:傣族的象腳鼓和朝鮮族的杖鼓都是將舞姿和鼓的節奏以及鼓尾飾物擺動結合起來,讓舞蹈和鼓結達到人鼓合一。因為兩個民族都具有相同的舞蹈遺風,所以在他們的舞蹈風格中都具有細膩、祥和等相同的特點。
從地理上看傣族和朝鮮族分別位于在中國南北兩端兩地相隔甚遠,但是其在生活和經濟方面有著不少的相似之處。兩民族都是以農耕文化為主導同時也喜水愛干凈的民族,兩個民族的舞蹈中也都有表現水文化的形式。兩者在觀念上都較多的保留了非常原始的自然崇拜認為萬物有靈同時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兩個民族的人民對大自然都充滿了敬畏。同時在儒家、佛教、道教的影響和原有的傳統觀念下,使得兩個民族都有著溫柔、善良的個性。這種個性決定了兩個民族的舞蹈風格。所以在他們的民族舞蹈中都有恬靜、和諧、安詳的特點以及優美的舞姿和意境并以含蓄的心態來體現他們民族的內涵。
(二)相近圖騰崇拜的民族
兩個民族都以美麗,吉祥的鳥為圖騰。傣族喜歡孔雀,并將孔雀作為神鳥,傣族人認為孔雀美麗、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對孔雀懷有崇敬的感情,并將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孔雀形象就代表著祥瑞吉祥,因此孔雀形象被廣泛的運用于傣族舞蹈中,我們可以看見傣族舞蹈中很多舞步造型都是建立在孔雀形象的基礎上的,通過舞步展現出孔雀的溫馴、善良以及華麗,借以表達舞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朝鮮族喜歡鶴,朝鮮族人們認為鶴形象象征著善良、純潔、長壽由于長期對鶴的崇拜,所以朝鮮族心目中純潔、善良、長壽就成了舞蹈的固有形態。民間舞蹈中不乏鶴的優美形象。其中“柳手鶴步”是朝鮮族舞蹈的特點。而仙鶴典雅、飄逸、和瀟灑的風韻在朝鮮族舞蹈中顯現出來。從而形成了朝鮮民族舞蹈的動律與優美的形象。
(一)水文化舞蹈表現形式意境的不同
傣族和朝鮮族都是喜歡大自然的民族,對于水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其舞蹈中對于水的表現是重要的舞蹈元素。但是由于地理環境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兩民族對水的認識和理解也有說不同其舞蹈中所表達的水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在水的表現方面兩個民族的舞蹈都有“一順邊”和“三道彎”的基本形象。傣族更多是側向的,橫線式的動態造型。它特有的膝蓋屈伸動律,手、腿、身體的“三道彎”的造型特點,剛柔并濟,動靜結合的表演都體現了水文化的柔和溫情。而朝鮮族舞蹈還有更多的是朝著前方或者斜方向的動態造型。而在意境上,傣族舞蹈膝部的屈伸,顫動所形成的舒緩的動律,舞姿的柔美端莊都體現了水的綿延,水的漣漪波動。朝鮮族舞蹈則更強調體現水的清澈和涌動。
(二)舞蹈風格的不同
傣族生活地區溫暖,人民性格溫柔,不喜歡激烈的運動。舞蹈風格比較柔美。舞蹈動作大多婀娜多姿,有棱有角。節奏多是2/4拍連綿不斷的節奏型。主要動作是兩腕由外向內畫圈旋繞或半蹲,或緩步前進,燭光隨著舞姿的變化搖曳顯現了小乘佛教的文化。朝鮮族歷來受漢族儒家“中庸”思想嚴重使其舞蹈具有風韻典雅,含蓄的特色。舞蹈動作都以圓形為主,手臂,身體,運動路線都是圓形運動。不管是靜態造型還是動態運動軌跡都是“對稱”的方式。朝鮮族舞蹈節奏多以6/8拍為主,節奏豐富多變,還有跳動感。不同的節拍節奏型被人們稱為“長短”將它特有的呼吸、節奏、動作相融合形成了朝鮮族民間舞蹈內韌外柔的風格特點。
地處南北兩極的兩個古老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極少交集,卻存在著很多的相同,即使在差異中也能感受到相同的呼吸,這不能不說中華民族的同根同源。雖然地大物博,但相似的哲學觀,相近的信仰,造就了大中華民族的善良,勤勞,中庸,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民族性格。56個民族,56種舞蹈,流淌著共通的血脈,各種不同的舞蹈節拍傳遞出共通的信仰,從傣族,和朝鮮族兩種舞蹈的中,既能感受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1] 王金子.淺析傣族舞蹈中表現的宗教信仰與圖騰崇拜[J].文學界,2012,05.
[2] 譚俊峰.淺析朝鮮族舞蹈風格特點的形成[J].濰坊學院學報,2011,01.
[3] 韓龍吉.中國朝鮮族舞蹈的傳統性及其特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