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薇(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新媒體時代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探索
閆 薇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的音樂教育作為一項能夠陶冶情操、提升學生個人素養的教育課程,在新媒體時代下,要積極整合自身的教育模式。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的特征,并進一步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音樂教育的優化策略。
高校;音樂教育;新媒體時代;環境;優化策略
(一)師生互動更頻繁
在高校的音樂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一個是引導者一個是學習主題,兩者的交流與溝通提升高校音樂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音樂自身具備的獨特性,使得教師和學生會在互動中產生一種能動效應,這種效應對于音樂教學起到了重要影響。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工具還是具體的方法,均有一定的時代性與傳媒特色。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在新媒體的引導下,通過各種渠道可以接受到各式各樣的信息。新聞傳媒的互動性可以有效地實現音樂教育的深層次互動,無論是交流互動還是資源互動,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傳播平臺得以良好的實現,實現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溝通與鑒賞。
(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高校音樂教學可以向學生傳播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作為時代的產物,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音樂有著高雅性與傳統性。在當下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很多牽扯到音樂具體內容與理論,有著較大的難度性。在新媒體時代,音樂的表現形式得以擴張,一改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音樂教育不僅涉及到國內教育,同時也涉及到了西方教育,學生在理解上會有許多問題。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音樂的表現會與大眾傳媒互動越來越密切,通過這種媒介傳播,各種平臺之間的資源更新,教學內容會得到進一步的豐富,文字、音樂、視頻的有效結合,更是提升了音樂的感染性,在傳播方面作用明顯加強。
不僅如此,新媒體的出現也拓寬了音樂的教育途徑,讓師生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音樂學習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音樂教育的質量,提升音樂教育的時代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享受更豪華的視聽盛宴。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需要利用新媒體的力量加以完善。首先,教育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育模式,積極將新媒體融入其中,實現音樂教育的現代化和媒體化。其次,要實現教育理念與媒體的有效融合,提升新媒體教育理念的作用,進一步創新高校的音樂教育目標。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人格魅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打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這樣學生就會更加理解和尊重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促進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助式教學模式展開,這是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方法。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緊扣當下的生活問題,與學生展開交流,和學生建立起相應的對話,然后進行交流,盡可能對某個音樂技巧進行討論,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共鳴,以此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感悟等等。
(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作為音樂教育中的核心主導人物,音樂教師的作用很重要。在新媒體時代,教師要及時用知識武裝自己,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加強對新媒體的利用。例如,教師在觀看《中國好聲音》時,可以對當下的流行音樂態勢進行解剖,對其中的音樂內容和樂器演奏進行分析。以此來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為音樂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教育的出發點,靈活地采用多用教育手段與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要定期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同樣也是實現資源流動的一種方式,在彼此交流之間讓學生和教師都共同進步。
(三)加大音樂教學資金投入
音樂教室作為一個對教學質量具有較大影響的場所,在科研研究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這是一個反映學校教育、音樂水平的重要體現。在硬件設施方面,學校不給予充分的重視,影響課程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在軟件設施方面,學校不能充分地重視,不及時更新,會延緩課堂的進度。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領導人員要有統一的認識,在建設特色大學的同時,要認清楚音樂教學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在學校建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提升音樂教學的檔次,通過校園廣播、校園音樂社團等形式來提升校園音樂教學的影響力。不僅如此,要加大資金投入,在硬件設施上,保證每個教師都配備完善的新媒體教學工具,在音樂教師上安裝具有新媒體特色的硬件設施,從網絡、音響和投影入手,實現音樂硬件的升級,進一步購買國內外的先進音樂教學軟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音樂樂器上實現升級,利用最先進的設備教學,重新燃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欲望。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要積極整頓自己的音樂教育方式,走創新化道路,走現代化道路,借助新媒體的條件,實現教育模式的整合。一改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將新媒體融入其中,實現音樂教育的專業化、現代化。教育理念要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在兩者有效的結合之中,進一步增強音樂教育的時代特色和傳媒特征。
[1]顧耀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才智,2013,05:57+59.
[2]郭臻琦,王欣.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價值和基本策略[J].邢臺學院學報,2013,01:182-184.
[3]張冬梅.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