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辰(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電影《交響情人夢》中鋼琴音樂創作的研究
王怡辰
(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隨著我國影視行業不斷發展以及影視作品的日臻完善,而音樂也逐漸成為了影視作品中主要的藝術因素,并貫穿于影視劇之中。影視音樂中融入鋼琴元素,能夠更好地呈現出影視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塑造出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意蘊。影視音樂中加入和運用鋼琴元素成為了一部成功影視作品的關鍵。因此,本文分析了鋼琴音樂如何在電影《交響情人夢》中得運用及其影響,進而又探討了電影對鋼琴音樂的影響,進而闡明了影視作品能夠大范圍向大眾傳播鋼琴音樂,提升觀者對鋼琴音樂的審美能力。
鋼琴音樂;影視劇;鋼琴
現代影視作品中,音樂作為電影不可或缺的要素,成為了呈現影視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重要途徑。近些年來,影視劇中廣泛運用到了鋼琴音樂,它不僅給電影注入鮮活的生命力,同時也給觀者帶來聽覺和感覺的體驗。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需要“視”和“聽”兩個因素完美的結合,而雅致動人的鋼琴音樂為影視作品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帶給觀者置身于其中的意境。因此,影視作品中融入鋼琴音樂,以起獨特的藝術魅力為電影的主旨與觀者的心理搭建起一座橋梁,進而讓大眾了解鋼琴音樂的文化價值及提高大眾對鋼琴音樂的審美能力都產生了積極的意義。
影視劇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表述故事內容、傳達故事情感并感染觀者,而鋼琴音樂恰恰善于抒情,能夠恰當的表現電影和人物所蘊含的情感。因此,無論是國外電影還是國內電影,許多傳世的經典片子都采用了大量的鋼琴音樂來突顯故事情節。影視作品中恰當地運用鋼琴音樂能夠對渲染影片意境、烘托人物情感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交響情人夢》運用了鋼琴音樂來做動機和渲染情緒,其還在畫外音上運用了鋼琴音樂來配合。一般來看,在電影中運用鋼琴音樂相對謹慎,傳統觀點認為鋼琴音樂是附屬物,即使好的鋼琴音樂也不能引人注意,反而會攪亂觀眾對情節的關注。但觀眾卻因認出音樂的挪用而印象更為深刻。《交響情人夢》中挪用了大量的鋼琴音樂成為了該劇的特色,也吸引了許多鋼琴音樂愛好者觀看,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氣勢磅礴的《捷克組曲》,還可以聆聽到輕柔的《離別曲》,這一切都與劇中所要表達的內涵相互呼應。另外,這部電影中還選取了《藍色狂想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這些帶給人們希望的樂曲,和人物的情感軌跡一起奏響了青春的樂曲,表達出了劇中那種純凈,以及對藝術的敬畏之情。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不僅需要有精湛的演技、優美的畫面,音樂也為其注入了鮮活的力量。因此,影視作品中以經典的鋼琴音樂作為主調音樂,加強影片情節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意境、塑造人物的性格都具有一定的影響,進而達到引起觀者共鳴的目的。
影視劇中運用鋼琴音樂能夠使得作品極具表現力和張力,鋼琴音樂善于深刻又含蓄地表達出影片的故事情節和影片主人公的內心活動,鋼琴音樂在電影藝術中具有這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鋼琴音樂能夠使電影的畫面內容更加完整
影視劇中鋼琴音樂能夠使得電影作品的內容更加連貫與完整,以及成功塑造了人物的內心和性格,其優雅婉轉的聲音比其他樂器更能深入人心。鋼琴音樂的旋律和平仄緩慢,使得導演巧妙運用它更容易突顯作品的時代特色,可以更好的詮釋出影視作品的現實意義。比如《交響情人夢》中,導演不僅僅運用了巧妙的拍攝技巧,同時也借助優美的鋼琴音樂來貫穿于劇中,起到鏡頭所不能達到的效果。《交響情人夢》中有一段阿峰補考小提琴奏鳴曲《春》的鏡頭,這需要由野田妹擔任鋼琴伴奏,但她突然生病,因此,千秋決定作阿峰的鋼琴伴奏,配合著兩個人的演奏,鋼琴音樂與《春》第一樂章同起,優美的小提琴和柔和的鋼琴聲交錯進行,配合著畫面的轉換,加強了敘事的作用,使得情節能夠更為流暢的展開,也使得畫面內容更為完整。
(二)鋼琴音樂能夠使影視劇情節意境更加清晰
影視劇中導演巧妙的運用鋼琴音樂能夠渲染影片的氛圍和營造影片的意境,我們看過很多影片中的鋼琴伴奏音樂時而舒緩、時而緊張、時而歡快、時而哀傷,這些旋律都是隨著影片的劇情的需要而展現出來得,鋼琴音樂能夠給影片營造一個很好的背景氛圍,使得影片展現在觀者面前更為立體化,將情、景、音三者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比如,《交響情人夢》中有千秋和野田妹合奏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曲,合奏之后,老師向他們介紹了這首鋼琴曲,接著響起了莫扎特的詠嘆調,這首詠嘆調從聲音的旋律、節奏、力度等表現形式與主人公所有表白的意義是完全契合的,因此,這段音樂內容上所指與這場戲所表達的意義和諧統一。
同時,鋼琴音樂能夠激起觀者聽覺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將觀者帶入到影片之中去,引發觀者對電影內在的想象,讓觀者更融于劇中,引起觀者與影視劇的情感共鳴。無論將鋼琴音樂運用于電影的主旋律之中,還是將鋼琴音樂穿插于不同的片段之中,它都時刻展現了劇中人物的特征和環境氛圍。
影視作品提供給人們一個欣賞鋼琴音樂的新途徑,觀者通過視聽結合的途徑來了解鋼琴音樂、體會影視作品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鋼琴音樂的豐富內涵。影視作品對鋼琴音樂價值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影視劇對其價值取向的影響。
(一)影視劇對鋼琴音樂具有闡釋性的影響
鋼琴音樂與其他語言有所不同,它不具有約定性的語義,不能明確的表現出其概念,但鋼琴音樂放在影視劇中有所不同了,當鋼琴音樂與畫面同步出現時,人們能夠依據畫面的影片內容情節和電影對白等途徑來感受鋼琴音樂,能夠更好的理解和體會鋼琴音樂。當鋼琴音樂被置于影片氛圍內容之中,會引導人們更好地體會鋼琴音樂的內涵。比如《交響情人夢》中,劇中某一特定的片段中都出現了不同的鋼琴音樂,這使得人們能夠清楚了解到,某一段鋼琴音樂所要對各種人物的描述,另一段鋼琴音樂又在渲染對女孩的愛慕之情……這些情節使得我們具體的感受到了鋼琴音樂所要表達的內涵和其動人之處。影視劇對鋼琴音樂本身的主題也起到了深化作用,有些膾炙人口的曲目逐漸獨立于影視作品之外,成為了經典的曲目。
(二)影視劇對鋼琴音樂具有指向性的影響
影視劇使得鋼琴音樂的理解具體化了,引導人們縮小了自由想象的空間,給人們一種指向性的導向,人們在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之中被引導入一個新的時空領域。比如《交響情夢》中,一個小的細節是第二輪預賽中,野田妹的師兄演奏結束,一個評委對打瞌睡的奧克萊爾教授說:“多熱情啊!”如果不了解演奏者的鋼琴曲,觀眾是無法理解導演的用意,這位師兄演奏的正是貝多芬的《熱情》。這也使觀者能夠更加深入去了解貝多芬《熱情》的創作背景和音樂情感,這首鋼琴曲本身就是表明了貝多芬對他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有著復雜的體會及不滿,貝多芬最終還是感覺到了人民的力量和時代的前進步伐,以無比巨大的熱情寄希望于新的未來,這一音樂情感恰恰與影片內容完全匹配,通過影視作品視聽結合的藝術形式,生動的詮釋了這首鋼琴曲,比我們單獨欣賞鋼琴音樂、了解背景知識要直觀、易于理解。
(三)影視劇對鋼琴音樂具有靈活性的影響
影視劇能夠使鋼琴音樂的結構更具有靈活性,影視作品中鋼琴音樂主要有兩種結構形式,其一是散狀整體結構,比如貫穿于主題音樂之中的發展式結構;其二是段落式音樂結構,同時,可以依據影片內容的需要來安排鋼琴曲目出現的位置、時間的長短以及鋼琴曲目的選擇等內容,影視作品中的鋼琴音樂不必在意其是否完整,而是主要選用其音樂的內涵和精神。比如,《交響情人夢》中所選用的大部分都是鋼琴曲片段,并沒有出現完整的鋼琴曲,但卻在情節的渲染之下,這些片段卻完全展現出了鋼琴曲的精髓部分和內在意蘊。同時,這部電影也將鋼琴音樂的演奏方式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將莫扎特的“銀色”練習曲轉換為“粉紅色”進行演奏的曲調,還有改編自巴赫賦格的音樂。這些高雅動聽的古典鋼琴曲與影視作品的巧妙結合,既能夠滿足現代喧囂的城市節奏,又能提升民眾追求風雅的水平。
影視劇給予了鋼琴音樂較大的展現空間,使得鋼琴音樂自身發生了多角度的變換,讓觀者體驗到了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和經驗。人們體驗和感受影視劇中這些鋼琴音樂時,也就逐漸將這些不一樣的感受變為大眾所認同的審美理念,這樣影視作品就直接提高和豐富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交響曲情人夢》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過程,整部電影讓觀者重新體驗到了貝多芬、莫扎特、巴赫和格里格,給人們不同與單獨欣賞鋼琴曲目時候的真實生活感受。影視劇能夠很好的將鋼琴曲目帶給人們的時空斷點排除,當人們欣賞影片之時,就會指向性的聯想到相關的鋼琴音樂內容,逐漸延伸出對鋼琴音樂的美好體會。這種視聽綜合的感受方式,使得鋼琴音樂不在如同一般音樂一樣缺少視覺效果。又如,《交響情人夢》的結尾處,配上了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慢鏡頭的畫面與速度的樂曲節奏相一致,運用格什溫的音樂注入劇中,是喜歡對古典音樂自由演繹的野田妹和阿峰之類人的隱喻,電影畫面與音樂共同塑造了一個有機的藝術體系,使得觀者的審美過程中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形象,當鋼琴音樂與畫面同時出現,視聽器官通過大腦迅速的做出反應,使得人們獲得更為復雜的藝術感受,這一個感受過程逐漸提升了觀者對鋼琴音樂的審美能力。這種視聽結合的音樂欣賞方式,已經得到了許多人們的認可和重視,而通過影視劇來提高觀者對鋼琴音樂的理解水平和審美能力,會逐漸越來越受到廣泛的應用,影視劇也積極推進了鋼琴藝術的普及。
影視劇中對鋼琴音樂的運用不僅是展現一種美學藝術,也是對展現音樂和電影的靈魂,鋼琴音樂是電影音樂藝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鋼琴音樂與影視劇完美的結合,發揮著自身獨特的魅力,與此同時,影視劇本身也提供給觀者對鋼琴音樂再認識的一個新空間。隨著影視劇不斷的發展,鋼琴音樂帶給觀者的感受已然超越了畫面和色彩的視覺盛宴,而給觀者的帶來了感染力極強的內心情感悸動。因此,鋼琴音樂與影視劇是相互作用的,鋼琴音樂烘托了影視劇的獨特魅力,影視劇推進了人們對鋼琴音樂的認知水平,兩者的完美結合帶給了觀者一場視聽雙重盛宴。
[1]袁科.論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J].時代文學,2009,03.
[2]劉琉.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和魅力[J].教育藝術,2010,02.
王怡辰(1981-),女,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聲音設計、編曲和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