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瑞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
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分析
——以合同與知識產權風險為視角
丁瑞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畢生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就成為當下關注的焦點。據相關部門統計,2015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749萬人,比2014年增加22萬人,人數的增加以及其他因素導致就業更難。為尋找就業處路,創業成為就業新道路。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創業成功的例子很少,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大學生缺失法律風險意識。本文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通過調研,主要從運營中常常出現的合同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兩大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在各大高等學院校招生規模擴大以及我國近期的經濟下滑、社會改革、產業轉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面臨著重重困難,一大部分畢業生面臨著“畢業等于失業”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不斷提高大學畢業生創業積極性;國務院、教育部以及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相繼頒布了各項政策法規支持、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但創業之路何其艱辛、何其困難,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成功率不容樂觀。其中較為重要的理由在于“初生牛犢不怕虎”,大部分畢業生踏入社會,滿懷激情,過于自信,難免疏忽企業運營中的法律風險,使得大學生創業不成功。
一、法律風險成為創業成功的障礙
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將面臨許多壁壘,例如:資金短缺、管理經驗不足、市場變幻莫測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在日常經營中可以憑借一定的方法和技術予以防范、控制與化解。然而,企業自身的法律風險與其他壁壘相比,則彰顯出其“與眾不同”之處。企業在自身運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主要有合同風險、知識產權風險、用工風險、稅收風險等。上述風險通常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之規定、監管要求;二是基于合同約定,由于企業內部、外部產生部分變化,導致企業及合作方的違約;三是來自外部惡意侵犯者,例如他人搶先注冊企業、產品商標等。
建國初期我國立法不完善,但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體制、社會體制不斷轉型,這給我國法治進程帶了較大影響,促使我國的立法模式經歷了從“變法性立法”到“自發性立法”的轉變,實現了依法治國。近年來,我國的法治體系不斷完善、法治環境逐步成熟,這本是利民惠民之事。但法律并不能顧及現實生活中每一個角落,并不能夠化解好每一個糾紛;甚至對于大學生創業者而言卻是一把“雙刃劍”,因為法律體系的逐漸完善、成熟,意味著企業如果忽視法律,將可能面臨的更大、更多的法律風險;但是對尚未意識到這一形勢的大學生創業者們,他們的努力,最終可能面臨著:“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二、企業運營階段的法律風險及其原因
(一)企業運營階段的法律風險
1.合同法律風險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辦的公司越辦越多。同時,我們也無法回避一個事實,那就是公司在經濟活動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問題,尤其是合同風險。市場主體在經營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簽訂合同這一事宜,因為合同是其重要的紐帶。
企業在日常經營中簽訂合同是一件避免不了的事宜,但許多創業者只會審查與業務相關的具體事項。由于,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同時,除了業務本身的風險外,企業還會面臨法律風險:諸如對方主體不適格、違約金與定金的適用、風險承擔、訴訟管轄地等一系列問題。大學生創業者初入社會,缺少商業實戰經驗,在與客戶合作是,往往盲目追求業績,急于拿下訂單,對于客戶提供的合同文本不進行仔細審和推敲就簽字、蓋章,由此可能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
大學生創業者,經營商業活動時,如果不能注意防范上述風險,則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其一,在與對方簽訂合同時,若不嚴格審查對方主體資格,一旦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發生爭議,會造成其合同效力處于效力待定狀態或者對方根本就沒有履行能力。
其二,“定金”與“訂金”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效果卻存在天壤之別。如大學生創業者是給付貨幣的一方,若合同中約定的為“定金”,對方一旦違約,對方則應向大學生創業者支付該“定金”雙倍的違約金;若合同中約定的為“訂金”,對方一旦違約,對方則只需向大學生創業者退還該“訂金”。
其三,關于訴訟管轄地的約定。本來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推定或在爭議解決方式這一條款中約定在大學生企業注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樣有助于節約一定訴訟成本;但是,由于對方在在擬定合同時,故意給大學生設置陷阱,結果導致管轄法院為對方所在地法院,從而增加大學生創業者訴訟成本。
其四,合同簽訂后,不注重保存相關證據。若企業不注意做好合同管理、保管工作。比如:往來信件、合同談判紀要、合同文本、票據等沒有妥善留檔保存;若日后發生糾紛時難以舉證,從而導致敗訴。
2.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大學生創業者在經營企業過程中,不僅面臨著合同方面的風險,而且在知識產權方面同樣面臨著許多風險。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相關法律有:《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但是,將可能面臨如下兩大風險:
其一,侵犯他人知識產權。隨著互聯網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文字、圖片、技術資料均可以在一些門戶網站上下載,大學生在使用這些資料時,可能超過法律允許的范圍使用他人的知識產權,若情形嚴重,將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其二,不注重自身知識產權保護。最為典型的案例為: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自主創業,創建了我國第一家網上P2P平臺“拍拍貸”。但因為其未及時注冊“拍拍貸”商標,被他人惡意搶先注冊商標,差一點被迫更改公司名稱;慶幸的是,最終法院判決他人屬于惡意搶先注冊,“拍拍貸”網絡平臺得以合法保護。
(二)法律風險存在的原因
1.創業者自身原因
第一,較多人創業者沒有法學背景,嚴重欠缺法律專業知識;遇到簡單法律常識,自身能夠解決;較為復雜的專業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第二,在大額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大學生經不住誘惑,抑制不住對物質和名利的欲望,即使知道其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仍然無所顧忌、一意孤行、知法犯法。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國創業教育處于初步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創業培訓、教育體系,同時是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這一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我國各個層次教學來看,不難發現不論在中學、專科、本科、研究生階段,對與非法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只有在政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個別章節會涉及到有關憲法、民法、刑法等少數科目的基礎知識之外,其他并無涉及。因此,大多數創業者嚴重欠缺法律知識。
3.政府方面原因
雖然我國各級政府針對大學生創業出臺了大量各項優惠政策,但不難看出這些政策法規大部分都是關于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法規和公共服務政策法規,有關法律服務政策幾乎沒有,而法律服務費用是一筆高額費用,創業初期創業無法支付該筆費用。
三、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創業者的自身能力
從心里學的角度分析,意識是指人們對外界和自身的覺察與關注程度。正是因為大學生創業者對法律風險關注程度較低這一原因,導致創業之路曲折。針對此種情況,應該盡快強化大學生法律風險意識、提高其法律專業素養、培養法律思維。故,建議大學生創業者首先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絕不從事違法亂紀事宜;其次,通過各種途徑、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習《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物權法》、《民事訴訟法》等重要法律法規;再者,在創業之前盡量在與自身創業內容有關的企業進行一定時間的實習,總結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熟悉企業運作模式,掌握業務技能,用心體會大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總之,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之前、初期應不斷強化法律風險意識,提高自身方面能力。
(二)高校應加強創業培訓
各大高效應就企業管理和經營、業務能力、法律風險等方面邀請著名企業家、名師、法律工作者與創業者進行更好的溝通交流,在提高創業者業務技能的同時,應著重闡釋法律風險問題。在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其一,高等院校應針對大學創業法律風險防范進行課題立項,設立專項基金,編寫《大學生創業法律法規匯編》;其二,增加創業相關選修課程,為計劃創業的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其三,為了讓創業者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的結合,除了國家舉辦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和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之外,校方應組織更多類似的比賽,提供更廣泛的渠道讓學生模擬創業,邀請有經驗的企業家或者專家學者為創業者們提供專業、可靠的咨詢,使其正確認識創業法律風險。
(三)政府層面
政府不僅應盡快出臺更多的法律服務政策,例如加大財政支持,建立大學生創業法律援助中心,為大學生提供公益法律援助;更要加大對其進行法律風險問題的宣傳教育,如定期開展法治講。此外,政府還應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業制度改革,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實踐經驗,逐步健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體制,這樣更有助于提高創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N].文都在線,2014.1.
[2]孔凡校,胡迎春,袁華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體系研究與實踐[J].今日中國論壇,2013(10):204-205.
[3]胡海峰.美德兩國創業資本市場差異比較分析[J].歐洲研究,2005(2).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144-02
作者簡介:丁瑞,貴州民族大學講師,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