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雅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
罪犯勞動報酬的制度性思考
張文雅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成都610207
摘要:罪犯勞動報酬制度是罪犯勞動改造中激勵罪犯積極參與勞動改造的重要制度。我國現已開始逐漸建立起勞動報酬制度,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要完善我國的罪犯勞動報酬制度,應當以我國的國情為基礎,最大限度發揮罪犯勞動報酬制度的作用。
關鍵詞:罪犯勞動報酬;工資激勵制;監督機制
罪犯勞動報酬是指監獄根據罪犯在勞動改造和生產中表現和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所給予的一種物質報酬。勞動報酬是國家對于積極完成勞動改造的罪犯的一種激勵,勞動報酬制度作為一種激勵制度應該如何安排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需要根據本國的國情進行探索。
一、我國罪犯勞動報酬制度的現狀
我國《監獄法》明確規定了罪犯在勞動改造中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但目前監獄法的規定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各省制定的罪犯勞動報酬制度規定中保護罪犯個人勞動權利的色彩并不明顯,而具有更強的改造色彩,而且有關罪犯勞動報酬的具體規定彼此之間差別較大。罪犯勞動報酬制度在我國仍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
(一)罪犯勞動報酬制度的法律依據規定的過于原則,缺少實施細則
除《監獄法》第72條、司法部《監獄罪犯勞動改造工作指導意見》第8款第4條、司法部《罪犯工傷補償辦法(試行)》第16條之外,關于罪犯勞動報酬的規定幾乎就沒有了。而這些規定并沒有明確罪犯勞動報酬的具體執行制度,因此給各地監獄主管部門在執行罪犯勞動報酬時提供了極大的自由裁量空間,一定程度上使罪犯的權利受到侵害。
(二)罪犯勞動報酬的模式由“假定工資制”向新的模式轉變
從1953年開始我國監獄在實踐中一直對罪犯勞動實行假定工資制度,雖然1997年《監獄財務制度》規定了罪犯勞動補償費提取制度,但只是原則性的規定,同時由于長期以來的實踐影響,許多監獄仍然實行的是假定工資制。假定工資制其實就是非貨幣形式的實物給付,其并非是以勞動為前提的,對于參加勞動和不參加勞動的罪犯基本上沒有區別,與其說是勞動報酬,不如說是罪犯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基本的人道主義的待遇。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行刑理念的轉變,罪犯勞動報酬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地區都在罪犯勞動報酬問題上開始新的嘗試。盡管如此,各地罪犯勞動報酬管理辦法還是存在諸多制度缺陷,例如考核發放條件過于原則;對罪犯勞動報酬的支出使用未予以規定或規定得非常含糊等。
(三)罪犯勞動報酬的監督機制缺失
一是罪犯勞動報酬制度建立后,勞動報酬執行情況監督主體不明確。二是缺少罪犯勞動報酬受到侵害后的救濟程序,既沒有規定申訴、控告機關也沒有程序性的規定。三是駐監檢察部門對監獄的監督不夠及時、有效,使得檢察部門監督形同虛設。
二、我國罪犯勞動報酬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法律法規,制定統一的罪犯勞動報酬管理規定
隨著監獄管理的法制化和規范化,應當盡快對《監獄法》進行修訂和完善,將制度細化,增強罪犯勞動報酬的具體指導性和操作性。在《監獄法》的修訂和完善一時難以完成時,可先由國務院結合目前各省獄勞動報酬的實施現狀,出臺《監獄法實施細則》,對目前監獄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全面細致的規定。
(二)廢除假定工資制度,實施工資激勵制,完善罪犯勞動報酬制度的具體規則
對我國的罪犯勞動報酬制度,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完善:1.罪犯勞動報酬的構成,應當包括基本生活費、勞動崗位報酬、勞動效益報酬、勞動津貼四個方面。2.罪犯勞動報酬的標準,應根據罪犯勞動的特點和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加以確定。根據我國目前現階段實際情況,全國各監獄可以比照所在地政府確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來確定本監獄罪犯勞動報酬的標準。3.在罪犯勞動報酬的計算方面,這主要是針對勞動效益報酬而言,可根據情況采用計時勞動報酬和計件勞動報酬兩種形式。4.在罪犯勞動報酬的支付方面,首先是要明確規定罪犯勞動報酬的具體發放條件。包括勞動報酬的正常發放標準、可減少、可取消當月勞動報酬的情形以及嚴格的審批程序。5.在罪犯勞動報酬的使用方面,采用勞動報酬支配干預原則,對支出項目和數額加以必要的限制。主要可以分為受害人的賠償費用、家庭補助費用和刑滿儲備金以及在監獄內的合理支配使用。
(三)完善罪犯勞動報酬制度的監督
罪犯勞動報酬監督應分別從內部和外部來進行。內部監督主要由各監獄紀檢監察部門實行,定期組織對全監罪犯勞動報酬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受理和處理罪犯關于勞動報酬的投訴。外部監督應由檢察機關駐監獄檢察機構進行,同時應當在立法上賦予其一定的處置權,明確規定駐監獄檢察部門向監獄有關部門提出糾正意見后,監獄有關部門應當在一定期限內糾正其行為,并向其呈報糾正情況的書面報告;對于拒不糾正的,駐監獄檢察部門有權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負責的負責人員予以行政處分等建議,有關單位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檢察機關。
[參考文獻]
[1]周雨臣.罪犯勞動專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王戍生.罪犯勞動概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李百超.罪犯勞動報酬問題探析[J].中國監獄學刊,2004(5).
[4]唐永莉.關于服刑人員勞動報酬權的思考[J].中州學刊,2011(1).
中圖分類號:D9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196-01
作者簡介:張文雅(1991-),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