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慧雪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
人格權法獨立成編問題研究綜述
宮慧雪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我國民法典的編纂工作已經在進行中,但是法學家們就民法典體系的構建與確立問題產生了一些沖突與分歧。其中,關于人格權法是否獨立成編這一問題的探討尤為激烈。本文圍繞人格權法獨立成編與否這一問題,通過分析國內外的人格權立法保護模式同時結合國內法學家們支持與反對的意見,對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相關現實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立法保護模式;現實思考
一、國內外人格權立法保護模式
(一)國外立法保護模式
1.德國的立法保護模式
《德國民法典》對人格權給予了很高的重視同時也有過對人格權立法的嘗試,但是由于政治因素而以失敗告終,因此它對人格權沒有進行詳細的規定,只是在第一編中規定了“姓名權及其請求權”。
2.法國的立法保護模式
《法國民法典》非常重視人的地位和保護,其中16條便規定了:“法律確保人的首要地位,禁止任何侵犯人之尊嚴的行為,并保證每一個人自生命一開始即受到尊重。”
3.瑞士的立法保護模式
《瑞士民法典》開創了人格權保護的新范式,它在總則當中規定了單獨的“人格”一節,同時還規定了一般人格權與特殊人格權以及人格權的救濟。
(二)國內立法保護模式
《民法通則》是一個總括式的民法,其中第五章規定的內容就是民法分則的縮略版本,我們將人格權的規定放于《民法通則》第五章的做法是其他國家民法典中從未出現過的。這種立法模式給予人格權獨特的法律地位,表明了我國保護人格權的決心,同時確立了人格權與物權、債權等權利的平等地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格權立法模式。
二、反對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理論依據
當前我國法學界反對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聲音廣泛存在,主要以梁慧星教授為代表,他們認為人格權法不能獨立成編的理由如下:
(一)民法典的編纂是以民事法律關系為劃分標準的,即以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劃分標準;
(二)人格權與人格是不可分離的,將人格權列于主體資格中會更好的管理人格權;
(三)人格權法獨立成編在全世界的范圍內是沒有先例的,將其獨立成編之后產生的社會影響無法預見;
(四)關于人格權的權能更多的體現在消極權能上,主要是排除他人對人格權的侵害,條文數目較少,內容單薄,不足以獨立成編。
三、支持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理論依據
針對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反對之聲,以王利明教授為代表的法學家們作出了相應的闡釋,他們認為人格權法獨立成編是必要的,理由如下:
1.繼承《民法通則》的優良創新傳統要求人格權法獨立成編;2.人格權與主體制度存在明顯的區別;3.人格權規定的具體性與總則規定的抽象性不相容;4.人格權的發展趨勢是民法總則無法涵蓋的;5.《侵權責任法》無法代替獨立成編的人格權法;6.將人格權作為主體資格的應有之意是不明智的。
在支持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理由中,我對為繼承《民法通則》中人格權保護模式的優良創新傳統而要求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觀點存有疑問。我國人格權法的“中國模式”在國際上確實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而且我也不否認法律中創新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為在確定一部法典權利的編排順序問題上用立法邏輯來解釋似乎更有說服力,站在這個角度考慮的話這個理由的說服力略顯單薄。
四、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現實思考
通過對比分析支持派學者和反對派學者的觀點,我認為支持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學者們更多的站在立法質量的角度上,充分重視人格權的發展問題并且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將人格權列入主體資格中的弊端,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格權法在我國民法典中獨立成編是利大于弊的。
當然以上所有的分析都幾乎停留在理論層面,我們在考慮人格權法獨立成編與否這個問題時還應考慮現實問題。我認為在大趨勢都朝著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方向發展的今天,反對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學者們提出的相關質疑依然值得被大家重視。雖然在理論上人格權法獨立成編的優勢更加明顯,但是對于建立一個世界上首次出現的人格權立法保護模式我們還要考慮更多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周云濤.德國人格權發展階段的歷史考察[J].社會科學,2010,11:87-94.
[2]顧乾坤.歷史維度下之法國、德國人格權民法保護模式探析[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02:56-58.
[3]楊立新,孫博.國外人格權的歷史發展[J].河北法學,1995,04:1-4.
[4]貝蒂娜·許莉蔓-高樸,狄安娜·奧斯瓦爾德,金可可.瑞士民法上的人格權保護[J].東方法學,2013,03:119-136.
[5]徐國棟.<魁北克民法典>的世界[J].中外法學,2005,03:257-283.
[6]羅懷成.人格權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D].西南政法大學,2007.
[7]張新寶.我國人格權立法:體系、邊界和保護[J].法商研究,2012,01:3-7.
[8]梁慧星.民法典不應單獨設立人格權編[N].法制日報,2002-08-04.
[9]采訪者:張偉杰,被訪者:梁慧星教授.人格權:與生俱來的權利[N].工人日報,2003-02-08.
[10]尹田.論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理論漏洞[J].法學雜志,2007,05:7-11.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06-01
作者簡介:宮慧雪(1994-),女,漢族,山東威海人,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