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覽

開幕時間:2016年10月26日
展覽地點:琉璃廠清秘閣
主辦單位:北京易加拍賣有限公司
本次展覽共展出由48位當代書畫名家以蘇東坡《賞心十六樂事》為主題創作的48件書畫印作品。這些作品均反映了當代書畫名家們對蘇東坡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的認同,體現了他們高潔的藝術追求和深厚的人文修養。作品既有恬靜古樸的藝術氣質,又有清新雅致的文人氣息,風格迥異,形式多樣。

開幕時間:2016年10月27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本次展覽分寫生、主題畫、重彩、水墨四大部分,展出了楊曉陽絲綢之路題材的作品350件,包括速寫寫生260件、主題創作20件、重彩畫30件、水墨畫40件,多角度闡釋了絲綢之路的文化意涵,展現了他嚴肅、認真的探索精神,堅實全面的繪畫功力。絲綢之路是兩千年以來貫穿中國與西方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交流的“神秘之路”,在中國歷史上,對于和西方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楊曉陽在1985年曾從西安出發,沿絲綢之路到達新疆,歷時4個月,做了大量的考察和寫生工作。之后,他多年對絲綢之路中國到羅馬其間的多國進行實地考察,創作了大量的表現絲綢之路風情、歷史和人文內容的作品。他的繪畫技法從對中國傳統的繼承到中西結合,從寫實到寫意,做了大量探索。

開幕時間:2016年11月2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主辦單位:北京畫院、山西博物院
本次展覽分為“學問之妙莫過深”“心懶手閑治迂事”“一丘一壑畫家禪”“從來老筆不降錢”四個板塊,不僅選取了傅山具有代表性、體現交往應酬的連綿大草書法作品,還特別關注其精到細致、體現治學成就的正楷書法作品,以及其奇趣盎然的繪畫作品,旨在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傅山的詩文書畫修養,透過眼前的傅山詩文書畫作品,體味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此次展覽得到了多家文博單位的協助,將傅山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書畫代表作匯聚一堂,如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戶外一峰圖》《霜紅余韻》冊頁,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汴堤春色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奉祝碩公曹先生六十歲序》十二條屏,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傅山、傅眉《山水合冊》,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草書《李商隱贈庾十二朱版詩》等作品,皆是首都觀眾難得一見的傅山精品之作。

開幕時間:2016年11月8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海淀區九悟堂藝術館
主辦單位:九悟堂藝術館
展覽展出了丁密金、陳風新、李項鴻、閆禹銘、張立奎、曾迎春、李曉柱、魏廣君、沈一丹、盧冰、李連志、喬宜男、張立年、郭子良、王一帆、范治斌、董雷、張禾這十八位中國畫名家的近作五十余件,涵蓋花鳥、人物、山水等畫科,集中展示了當代畫家在不同畫科和藝術風格方面的探索,引起了相關專家的關注和好評。九悟堂藝術館就坐落在陽臺山麓的一處清幽之地,館長張立奎多年致力于水墨寫意人物畫的探索,同時,他注重學術的研討與交流、思想的碰撞與融合,此次雅集,便體現了他強調學院、傳統相結合的藝術理念。

開幕時間:2016年11月10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在陳半丁誕辰14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與相關機構合作舉辦展覽,以200件左右陳半丁書、畫、印作品,呈現陳半丁精彩的藝術世界。作為京津畫派代表人物之一,陳半丁的藝術既有海派之淵源,又有明清諸家的藝術潤澤,具有扎實的傳統基礎。他的創作花鳥、山水兼善,能作人物、翎毛,尤以大寫意花卉最為著名,又擅鐵筆與八法,可謂藝術全才。作為20世紀北京畫壇領軍人物,陳半丁以突出的藝術擔當,為中國繪畫傳統的延繼大聲急呼,為中國畫組織機構建設上下奔走,在北京乃至全國畫壇都享有威望。

開幕時間:2016年11月11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在陳師曾誕辰14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會同北京多家文博機構,聚集其各類陳師曾作品兩百余件,呈現其于書法、印章、詩詞以及漫畫、畫銅、箋畫等多方面的綜合藝術成就,并以“沙龍雅集”方式鉤沉其生平、交友、著述,力圖部分還原陳師曾與民國初年文藝界往來的藝術交往圈。在全面研究展示陳師曾的畫學思想和藝術實踐的同時,中國美術館也希望借此揭示其對于20世紀中國畫走向現代的開拓價值和文化啟示,并窺得海上巨擘吳昌碩在其去世后所題“不朽”的深意所在。陳師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師曾,號朽者、朽道人。出身晚清江西名門,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六弟陳寅恪,當今文史學界習稱“陳門四杰”。陳師曾早年留學日本,與魯迅、李叔同等交往很深。回國后,先后任教于南通與長沙,并全心致力于詩書畫印的深研,求教于海上巨擘吳昌碩。1913年底,赴北京任教育部編審,居京十年間,在多所高校任教,參與多個畫會活動,發現并推廣白石老人,勤于創作、著述與講演,留下數千件藝術作品和數十篇畫學精義。他逝后被吳昌碩題為“朽者不朽”、被梁啟超評為“現代美術界,可稱第一人”。

開幕時間:2016年11月20日
展覽地點:中央財經大學
主辦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宜興美術館
展覽展出了當代中國畫壇頗具實力的寫意人物畫家范揚、李學明、江云祥、何士揚、林海鐘、劉明波六位藝術家的三十余件作品,是近來難得一見的高水平的寫意人物畫展。參加此次展覽的六位畫家,皆為筆性燦然的藝術家。不論從筆墨的寫意性,還是從人物的風骨,他們的藝術作品皆表現出當代中國畫壇極高的筆墨品質。范揚紅衣羅漢沉著雄逸,有悲天憫人之大氣象;李學明筆下高士熟稔著歲月的清歡,營造出溫暖的詩意;江云祥行筆越發灑落奔放,創造出一片新的審美生機;何士揚人物開始怪偉、奇骨以“氣”為勝,但依然幽靜、清逸,不乏文人的手眼與情致;林海鐘勾勒人物渾拙沖逸,行筆精細古雅,而神采煥發;劉明波線條虛靈簡淡,卻是一派縱逸的抒發,墨線交融,尤見真性。他們筆下的道釋人物抑或高士,或漸修頓悟,或相忘以生,或往來林下,或放懷山野,都是繪者通過筆墨表達著此刻的心境,表現了他們“明心見性”的內心修持。

開幕時間:2016年11月20日
展覽地點:《中國書畫》雜志社美術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美術館
主辦單位:《中國書畫》雜志社
展覽邀請了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書家、學者如沈鵬、武春河、胡抗美、王家新先生等擔任學術顧問,同時邀請了全國各地的書法家一百六十余人,他們或在全國書壇賽事中屢屢折桂,或在某些探索上獨步當代,或學術創作齊頭并進,集中展示了當代書壇在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正如我社社長康守永先生在致歡迎辭時所說:“這次以學術性與包容性為特點的書法大展,兼顧字體的均衡、書風的差異、地域的特色以及書家年齡段分布的平衡,對當下書壇老中青三代人中佼佼者進行集中展示,呼應了《中國書畫》的包容、超脫、公允、求真的辦刊思想。”中國書協顧問謝云,中國書法家協會原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主席武春河,中編辦原副主任王瀾明,中國書法家協會原理事、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培訓部主任袁學軍,國資委精神文明辦公室副主任、中央國家機關書協副主席張鐵甲,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培訓中心教授張世剛等文化藝術界的領導嘉賓以及來自臺灣文化藝術界的中華兩岸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莊漢生、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維德、臺北海洋技術學院教務長陳合成、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系主任白宗仁等十位藝術家參加了開幕式。
2016年10月25日,《沈鵬草書張九齡感遇詩四首》新書發布會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舉行,中國書協名譽主席沈鵬,長春出版社主要領導,書法家、沈先生的學生以及在京的幾十家媒體共一百多人參加了新聞發布會。沈鵬雖然病愈后身體虛弱,但是不忘初心,還在不斷攀登新的高峰,新書《沈鵬草書張九齡感遇詩四首》長卷的出版問世,代表了沈鵬目前勇于探索的高度,也代表了當代草書領域推陳出新的高度,現場觀眾無不被沈鵬這種不服老、在藝術創作中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態度而折服。張九齡為唐朝有名的賢相,后為李林甫所譖罷相,寫有著名的《感遇》詩十二首,此詩讓作為詩人、書家的沈鵬“心生敬意”,便書寫了其中四首。他即興以草書揮寫,寄情于七米長卷的揮灑之中,縱觀他的草書長卷,洋洋灑灑又不離法度,且能依草書之理隨勢知變,耐人品讀。與張九齡的《感遇》詩一樣,有意無意之中,詩情的迸發,技藝的高超,使他的草書長卷同樣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2016年10月27日,中國畫學會第二屆理事代表大會在汕頭召開,15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畫學會理事、嘉賓參加了會議。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畫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我社書畫院名譽院長龍瑞當選為中國畫學會第二屆會長,新疆美術家協會原主席鄧維東當選為中國畫學會第二屆秘書長。與會理事對新當選的學會負責人報以熱烈掌聲。會議通過郭怡擔任中國畫學會名譽會長,孫克擔任常務副會長。█
責任編輯: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