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德(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
淺析影響裕固族傳統民歌傳承的不利因素(一)——地方區域;地方語言因素
周鴻德
(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摘要】裕固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裕固族傳統民歌更是裕固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裕固族“象征標志”的一面旗幟。裕固族地方區域和本身的語言傳承現狀對裕固族傳統民歌影響深遠。本文就影響裕固族傳統民歌傳承的不利因素中的“地方區域”和“地方語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拋磚引玉,以求教于諸位前輩和同道,借以引起對裕固族傳統民歌傳承問題的關注。
【關鍵詞】裕固族;傳統民歌;地方區域;地方語言;傳承發展
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據考,裕固族是甘州回鶻的后裔,其族源可追溯到戰國、秦、漢時期在貝爾加湖一帶游牧的“丁零”①。由于歷史上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裕固族自公元610年至公元1698年,經過多次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最終定居在河西走廊中部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120—200公里的三塊不連片的地域內。受中原漢文化以及西部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形成了東、西兩個裕固族群,使用三種語言。逐步形成了裕固族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裕固族文字早已失傳,裕固族民間口承文化十分發達,特別是民歌。
下面,筆者就影響裕固族傳統民歌傳承的不利因素進行分析,闡述己見,希望對更多的裕固族音樂文化研究者有所幫助,從而對裕固族傳統民歌的傳承發展起到一些作用。
裕固族聚居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位于東經97°20'--102°13',北緯37°28'--39°49'的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區域地形較為狹窄,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120—200公里。由三塊不連片的區域組成。縣城所在地紅灣寺鎮,距省會蘭州市直距480公里,公路線607公里;距張掖市直距71公里,公路線97公里。因而,肅南固族自治縣地域環境復雜,交通閉塞。
肅南固族自治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勢高亢而復雜的地貌,構成了其局部復雜的大氣運動及水熱變化的特征。其氣候具有以風沙、塵暴天氣為主要標志的極端大陸性氣候特點,氣候環境惡劣。
由于肅南固族自治縣復雜的地域環境、惡劣的氣候條件和交通閉塞,加之裕固族民間歌手大多居住在偏遠的牧區,且彼此距離較遠。所有這些都對傳統民歌的積極傳播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很多傳統民歌在這種特殊的狀況下“自生自滅”。一些裕固族音樂研究者面對陡峭的山路望而卻步,很多古老的民歌就在一次一次的“望而卻步”中逐漸失傳。
裕固族特殊的歷史和族源構成,造成了裕固族語的復雜性。又因為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特殊的地理區域,地處中西交流的交通要地,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民族遷徙頻繁,造成了裕固族語使用上的多樣性。裕固族語靠口耳相傳,形成了各具風格的兩種語族。一種是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又稱堯乎爾語);一種是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又稱恩格爾語)②。裕固族的語言的使用情況比較復雜,東西部裕固語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就是在同一語族中也存在著差別。沒有了文字,語言就變成了傳統民歌傳承的最主要的工具。語言的差別性會造成裕固族民歌發展的不平衡性,也形成了裕固族傳統民歌在本土原居民之間的傳播障礙。
近年來,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被現代生活方式所取代,現代生活方式下的裕固族人與外界交流日益加強。裕固語在裕固族本土原居民中使用率逐漸下降,造成裕固語的詞匯量在逐代人中減少。特別是年輕人,而且年齡越小,使用裕固語的情況越差。許多懂得裕固族民族語言且熟悉裕固族傳統民歌的老人年歲已高,有些已故,以裕固語為獨特民族象征的裕固族傳統民歌也隨著裕固語的逐漸退化而面臨失傳。
一個人類群體,只有在比較相近文字、語言等條件下才能使思想、文化、社會得到好的溝通、交流。裕固族文字失傳,母語也將瀕臨失傳,傳統民歌的兩種主要傳播方式的境況使裕固族傳統民歌的傳播陷入尷尬。語言傳承的危機直接威脅到傳統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西北欠發達地區的特殊地域環境和復雜的語言環境均是裕固族傳統民歌傳承發展的不利因素。裕固族傳統民歌的挖據整理、傳唱普及、發展交流等均受到地方區域和地方語言的限制,但也就是這些不利的條件和復雜的內容,使裕固族傳統民歌更顯其珍貴,也更更值得我們花大力氣去深入的研究。
注釋:
①詳見《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志》,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第78頁。
②筆者參加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項目“肅南縣裕固族等少數民族民間歌舞搜集整理、研究傳承”田野調查分析結果。
參考文獻
[1]肅南裕縣編委會.《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志》[M].甘肅: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
[2]鄭筱筠,高自厚.《甘肅肅南縣大草灘村調查》[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
[3]杜亞雄.《裕固族民歌的音樂特點》[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1(4).
作者簡介:周鴻德(1974—),男,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碩士,講師,專業:音樂學,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藝術、教學與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裕固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現狀調查與研究” (項目批準號:14YJA760014)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