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中
(銅仁學院藝術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分析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主體性
王 中
(銅仁學院藝術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對精神世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加注重對民族音樂進行保護和傳承。中國民族音樂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中國民族音樂進行保護、傳承、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針對并且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和建議,從而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民族音樂;民族文化;主體性有效策略
現階段,作曲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在整個音樂創作中發揮了十分重要和關鍵的作用,通過不同的音樂創作能夠突破單純的音樂音律,使音樂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證明,任何一種音樂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創新,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更新,任何一種音樂文化都會走向衰敗甚至滅亡。因此我國民族音樂的藝術審美發展更是離不開創新,與此同時在創新的基礎上還需要保持原有民族音樂的特色,做到優勢互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從而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藝術審美發展和繁榮。我國民族音樂的藝術審美取向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反作用于生活,這啟示我們在未來我國民族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既要保護本民族的內涵和特色,又要融合先進的民族特性,無論是傳承民族音樂演奏方法,還是發展民族音樂教育都需要創新。由此可見,我國民族音樂的藝術審美未來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和繼承,我們應該做到在創新的基礎上繼承,在基礎的基礎上創新,共同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1]。
我國傳統民族音樂藝術審美取向主要是與個人演唱風格息息相關的,因此本文從民族音樂唱法的音域、音色以及音質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對其藝術審美取向進行研究。
(一)民族音樂音域藝術審美
所謂音域就是指一個人所能發出的聲音范圍,從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也分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幾種類型,我國民族聲樂音域主要是集中于中低音,在高音區的演唱較少,通常情況下只有少數的作品結尾會使用到高音演唱,即使應用了高音演唱音域也不是很高,因此我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取向其音域都是相對于狹窄的。例如:在陜北地區傳唱的信天游,其演唱形式是采用真聲演唱,因此對于音域的要求并不高,這也是信天游能在陜北地區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民族音樂音色藝術審美
聲音的頻譜決定了整個民族聲樂音色,音色主要是由高音、中音、低音以及男聲和女聲組成的,尤其是在傳統的唱法中,無論是男聲還是女聲都喜歡音色的亮麗,但是這種唱法的缺陷就在于過于的追求明亮,就其本質而言,每個民族聲樂音色與其所在的地域性有很強的關系。例如:山區的愛情民歌以及草原的愛情對唱,都源于其明亮的音色和極具感染力的演唱[2]。
(三)民族音樂音質藝術審美
音質顧名思義就是音樂的質地,傳統的民族聲樂音質生硬,其柔韌性較低,但是主要表達的是地域性的民族特色和風情,民族聲樂的作品題材多為愛情、生活、節日慶祝等內容,因此對于整個音質的要求較低。但是隨著我國音樂事業逐步發展,為了能夠滿足更多人的藝術審美,傳統民族聲樂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風格。
(一)以情感人
情感是民族音樂中最為重要的,也是其靈魂和精髓,它是一種融合了詞情、聲情、以及曲情為一體的復雜感情。所謂“詞情”主要是指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歌詞從而傳達出較為深厚的情感,是一種新的情感體驗,通過對節奏和歌詞進行一個簡單的傳達,就能夠使整個歌曲更富有感染力。所謂“聲情”主要是指通過歌唱者來傳達情感,歌手通過把握作品的整體情感和意境以演唱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心聲,這樣才能夠實現以情感人。所謂“曲情”主要是指作曲家通過曲調傳達出來的一系列情感,并且融合了旋律、節拍、復調等內容和元素,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通過樂譜表現出來。
(二)以言感人
我國民族音樂具有重要標志就是清晰、準確,這同時也是聲樂的藝術審美標準之一,無論是清晰的歌詞還是豐富的內容,都有利于廣大關注進行理解和學習,因此利用音樂的語言能夠起到感染人的效果。音樂語言主要是包括陽平、陰平、上聲以及去聲幾種特點,由此可見,通過語言的藝術能夠提高我國民族聲樂的藝術審美水平和質量。
(三)以腔為美
在我國民族音樂藝術中,潤腔是一種美化唱腔的方式和技巧,是以情感為中心和體驗,將歌曲當做是依據,綜合運用了波音、贈音等方法給歌曲進行潤色,從而提升了整個歌曲的感染力。
(一)深入增強對民族作曲的研究
現階段,對于民族音樂作曲都不能夠簡單的采用過去曾經使用過的簡單研究方法,更加需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多個領域全面的對傳統作曲和電子音樂作曲進行分析和研究,這樣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從而將二者有機結合。
(二)提升相關文學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相關文學工作人員的的自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是影響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提高相關文學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才能優化中國作曲效果。相關文學工作人員的自身要樹立新的思想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想觀念,養成能吃苦、勤學的學習觀念,通過不斷的訓練提高古作曲表現能力,要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從而提高相關文學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和素質。與此同時相關文學工作人員的管理人員可以組織對表演人員進行再培訓,聘請國內外有名的大師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提高相關文學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目前,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中國民族音樂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音樂是沒有國界之分的,要想讓中國民族音樂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進行創新,尤其是藝術審美取向方面,只有不斷融合國內外優秀唱法才能夠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審美取向。總之,要想創新我國民族音樂的藝術審美取向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在尊重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實現中國民族音樂藝術審美事業的發展!
[1]廖薇薇.分析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主體性[J].音樂時空,2011,(7).
[2]趙增芳.分析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主體性[J].音樂時空,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