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丹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第二實驗小學,遼寧 本溪 117000)
淺談在音樂課堂如何對“自閉癥兒童”因材施教
張曉丹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第二實驗小學,遼寧 本溪 117000)
利用音樂課堂上的音樂教學活動,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治療干預與康復,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從培養自閉癥兒童對音樂活動的興趣與專注力開始,在音樂活動和音樂游戲中完成對學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逐步挖掘和發現自閉癥兒童的不同潛能、改善他們在情緒行為上存在的問題,是在音樂課堂上對自閉癥兒童進行音樂干預、音樂治療的首選途徑。
自閉癥;專注力;情緒控制;音樂教學活動;互動交流
自閉癥兒童對外界事物的反應,通常表現出對身邊的事物、人和活動的興趣極為淡薄,或毫無興趣。音樂課堂上,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步驟,都能對其產生反方向的作用。想要培養自閉癥兒童對音樂活動的專注力,音樂教學環節就要不斷變化,對不同癥狀表現的孩子,給予不一樣的音樂感覺。如:對聲音不敏感的利用打擊樂給予相應的刺激、對音響無反應,但是對歌聲有反饋,就給予歌曲方面的提示。而肢體語言比較發達的,就給予舞蹈動作表現的機會。一種方式方法,也許不能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能有效地帶動孩子,在課堂上不自主的找到適合自己,或者屬于自己的表現方式,隨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內容就不是難題。
自閉癥兒童的課堂興趣,可能來自于陌生事物,也可能是熟悉的、接觸過的事物。如果在音樂課堂發現他(她)們,對音樂課堂內容之外的聲音有反應的時候,不要制止或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完全可以加以“利用”,使這種自閉癥兒童的“反方向反應”,為課堂內容服務。因材施教的針對這些“特殊孩子”的喜好,關注他(她)們已經熟悉且能夠表現出自己喜怒的東西。恰如其分的利用這一特性,才有機會看到他(她)們對音樂的興趣、表現和參與。他(她)們對音樂課堂內容的密切注意,教師可以有選擇性的開展。這對培養其專注力會有很大幫助。
肢體語言在音樂課堂上的運用,可以使孩子們在音樂節奏中抵御害怕、抵抗等不良情緒。自閉癥兒童的許多不良情緒都需要有個“發泄口”,音樂課堂的音樂游戲環節,充分利用利用拍手、點頭、跺腳、晃動身體等行為肢體語言,能夠使孩子們找到這個“情緒發泄通道”。隨著音樂干預時間的不斷增加,音樂記憶得到發展,自閉癥兒童主動活動的時間也相應增加。在舒緩不良情緒的同時,肌肉運動能力得到提高、動作協調性有人有所改善。
自閉癥兒童缺乏想象性思維,喜歡機械性的音樂游戲活動。即便這樣,他(她)們在音樂課堂也是經常處于“音樂臨界期”內的。對音樂的反應能力很強,當琴聲、樂曲聲、歌聲響起時,他(她)們會表現出比平時更加集中精力,雖然不一定有節奏感,不一定唱的完整,但是晃動的身體、伸展的手臂、腳下的踩踏聲,都是對音樂的最好詮釋、理解和表現。在音樂教學環境下,自閉癥兒童多呈現愉快或穩定情緒。音樂治療前后負面情緒發生的頻次,自傷行為頻次,都呈現下降趨勢?!皠悠饋怼钡慕虒W活動,對自閉癥兒童的感覺靈敏障礙有著積極、持續性的改善作用。
自閉癥兒童經常固執于特定的事物或偏執于某一環節,對許多事物的順序、排列等習慣于重復、不能更改。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固執在哪個教學環節,找到他們的“固執點”,利用其重復性的特質,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記憶力。
在音樂課堂,把重復性動作與音樂律動、舞蹈游戲相結合,通過培養和發展聽覺節奏感和感受力,補償他們的認知缺陷。在加強他(她)們對聲音形象的記憶力方面,也可以適當加入模仿訓練,模仿自然界的人聲、動物叫聲、樂器聲等,以及所有孩子們能觀察體會到的聲音,來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模仿力,并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些都是利用自閉癥兒童固執、偏執的特性,來為音樂課堂行為服務的。
自閉癥兒童對于親人或親人以外的陌生人交流幾乎為零。對語言的指示、刺激不能理解或無視,或重復同一言語。音樂治療可以通過音樂這個無障礙的交流手段,漸入孩子的心靈。
音樂體驗的具體感知可以忽視語言表述,從而滿足自閉癥兒童非言語自我表達的需要。當他(她)們逐漸跟音樂建立了關系后,就會注意與音樂相關的人得溝通體驗。音樂體驗的具體感知可以忽視語言表述,從而滿足自閉癥孩子非言語自我表達的需要。音樂環境里,反復出現的音樂素材,作用于自閉癥兒童的感官。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誘發可通過機械記憶與音樂刺激結合,在加強記憶的同時誘發言語主動性。在音樂活動中,不斷嘗試加入兩人合作表演、三人小組完成游戲、師生共同律動等教學環節,來有效地訓練孩子的交流和游戲能力。逐步培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和陪讀家長之間的溝通、互動與交流。輕松愉悅的音樂環境,能讓憤怒急噪的情緒降低并慢慢變平緩,讓平淡的情緒慢慢變得歡快和開心?;邮降囊魳方虒W活動,還可以使自閉癥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延長、意廣度增寬,目光交流增多,增加語言表達能力、減少刻板行為及調動積極情緒改善自我封閉的世界。
通過音樂教學的介入,使自閉癥兒童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師生互動方式發生變革的研究很切合實際,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對自閉癥兒童起到促進作用。讓他(她)們通過音樂課堂的有效參與,與音樂形成雙向互融的關系。最大程度地提高自閉癥兒童的參與意識,在一系列音樂教學活動中,將參與行為轉化為互動交流行為,改變不良情緒和行為習慣,從而達到一定的康復目標。
[1]舒明躍.孤獨癥診療康復與教育[M].華夏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