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妍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創新高師舞蹈專業教學與考核方式
——試將學生互評、學生自評融入到舞蹈教學中的探索
劉 妍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高師的舞蹈教育教學沿用傳統的舞蹈專業課考核方式,教學考核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評定,學生以匯報考試的形式,在學期末向老師展示一學期的學習成果。主課教師通常是根據平時成績40%、期末考試60%的評分比例,對學生所學專業課程進行綜合性的評定,并給出相對合理的分數,以反應教與學的真實效果。舞蹈教師的權威、核心地位,決定著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數的評定是否能真實、準確、直接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同時也能夠來檢驗和反映教師教的成果是舞蹈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試圖創新舞蹈專業教學與考核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將教師評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納入到學生考核評定中,以體現分數的合理性、客觀性和真實性。
學生互評;自評;考核;學生主體
高師的舞蹈專業技能課考核主要依賴于主課教師的評定,學生以匯報考試的形式在期末向老師展示一學期的學習成果。通常專業技能課考試全程會拍攝錄像。舞蹈技能課的考試重視結果,學生對于期末考試的重視程度高,考試課上的表現直接與學生的能力、分數掛鉤,而分數則是最直接的表現學生學習成效的方式。與理論筆試考試的區別在于,技能課的考試教師不需要出考題,學生一一作答,而是將長期反復練習、積累的技術經驗進行再次呈現。教師在考核時注重學生對動作的把握能力、對技術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身體的感知能力和表現力等等方面。
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了反思。除了傳統的考核方式以外,是否還能有其他的方式來考核?誰來考核?考核什么?等等問題的出現都集中反映了一個核心問題,即教師希望學生從舞蹈的學習過程中收獲什么?那么教師又將需要如何來教的實際問題。
以結果性導向的期末考試能直接反映教師教學的質量,借用考試來促教學改革、促教學研究和教學總結,對于學科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筆者認為考試課具備著導向性、成果性和總結性的意義。首先,它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學熱情、教學反思、教學改進、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及職業快樂等方面。其次,分數對于學生來說,直接影響著他們對所學專業知識的認知和把握、對自身潛能的認可和自我成長的認識,也影響著他們在未來是否能繼續保持對舞蹈藝術的熱愛。
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舞蹈專業課的考核方式能夠直接反映教學質量,是合理也是成功的。但筆者仍然認為考核的方式過于單一,教師過于權威化。分數的評定能否真實、準確、直接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又能檢驗和反映教師的教學成果是舞蹈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國的教育教學對于學生評價已經發生了幾個方面的重要變化。其中就有重視過程評價甚于結果評價、強調多元評價、鼓勵評價中的合作行為。現代教育的核心理論認為,考試是檢驗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考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識。在高等教育中,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1]扈中平在《現代教育學》書中介紹,新型的評價方式主張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鼓勵教師、家長、學生在評價中的全員參與和相互合作。學生即使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的自評和相互之間的他評也是學生評價的一個信息源。從教育評價的角度看,有效的學生評價具有診斷、導向、規訓、激勵、發展等多種功能。[2]
(一)分數評定標準的建議
筆者認為舞蹈專業考核應具有創新性,既要傳承優秀的傳統,又應有所創新,使學生的成績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出教與學的成效。筆者認為舞蹈專業課的考核成績可以借鑒現代教育理念,鼓勵評價多元化、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本文著重介紹互評教學與考核方式的實踐,在分數評定的方式上有以下建議,專業考試成績可以結合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分。
1.教師評分
包括學生的平時成績40%(學習筆記、課后自學、觀摩與本專業相關的演出、大師課等)期末考試60%。教師評分占總成績的60%。
2.互評分
學生期末考試前觀摩考試模擬考試互評分數占總成績的20%。
3.自評分
學生自評占總成績的20%。希望以這樣的評分組合更準確、更客觀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將學生互評、學生自評融入到舞蹈教學中
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技術的學習和掌握,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有效的促進舞蹈教學,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在本科舞蹈教學課堂上實施學生間互評和學生自評的方法。經過兩個學期末專業期末考前的兩次模擬考試,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具體實踐措施如下:
1.互評前
(1)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前一周,現代舞訓練課程采取同年級分班進行模擬考試,觀摩互評。觀摩前學生進行抽簽決定評定對象,不留姓名。(因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為保持客觀的態度,學生以匿名方式進行評分)。
(2)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前一周,采取同樣的方式,進行模擬考試,互評分數。較之第一學期的區別在于第二學期要求學生按要求填寫互評表,其中包括評定對象姓名、評定內容、評定分數、評定人姓名,更詳細記錄所觀察和發現的問題、優缺點及個人建議,評分改為ABCD等級評定。評定結束后評定者與被評定著相互交流、溝通、探討。
(3)每學期末交一份自評分。
2.互評中
在觀摩互評的過程中,評分者對課堂所學專業技術能有一個全面的分析,觀看的同時結合自身的所學進行反思,對比,與同學交流探討,及思考如何在反饋表上給對方寫出準確的反饋。通過觀摩,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回顧和提升,鞏固技能,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被評議者也表示同學們在觀察和給予評價的過程很認真,專業,仔細的指出自己平時沒有發現的問題,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交流。這對于將來學生成為真正的教師后的教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都將起到有效的作用。
實踐表明,通過這樣的互評模擬考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重視度,在思想上提前進入考試狀態,并能持續這種學習狀態直至正式考試前;另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跟老師學的“學生的角色”向“學生教師”的角色轉變。在觀摩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都能集中精力,像老師一樣可以對所評定的對象進行仔細、客觀的評定,及給出相應的分數。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觀察分析能力、發現問題能力、表達和書寫能力上發揮了作用。再次,學生能對課堂所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加深印象,鞏固技能,也能及時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3.互評后
參與互評的學生在期末筆記中總結表示互評的方式非常好,對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觀摩能力、反思能力及在組合動作中避免和其它同學犯同樣的錯誤,提前進入期末考試的狀態。甚至在課程結束后,這一教學環節也是學生記憶深刻的。這無疑是對教學的有效性、延續性、延展性、探索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觀摩的過程中,借助集體的力量,啟動會思考的大腦來填補,教師一人面對多人無法顧及所有人、易疏漏細節等問題。互評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個體在平時課上所投入的專注力,對教師所講知識信息的捕捉、吸收程度的檢驗(如是否有注意到教師所強調舞蹈動作中的細微的節奏變化、身體的感覺、不同要求的演繹、教師用語等等方面的教學細節),教師也能更直接的獲取教與學效果的重要信息。
4.實踐總結
學生間的互評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互評的真實性,學生之間的評分是否能真實反映教學成效,檢驗教與學的質量,達到教學目的是首要需要的思考;互評的時間安排,觀摩后一周正式期末考試,對于所發現問題,需要時間提升改進,學生提議可以將互評教學環節提前至學期中進行,互評的對象,相互間的了解,情感交流、人際關系等。
創新舞蹈專業教學與考核方式是為了在舞蹈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使其成為自主學習和終身者。扈中平《現代教育學》中提到:“尤其教育要注重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自主性、參與性,并適時引導學生個體進行自主評價、自我反思。”筆者認為互評、自評同樣適用于舞蹈其他科目。在未來舞蹈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方面還需更多的舞蹈教師們一起努力,筆者相信高校舞蹈教育教學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總之,當代中國大學教育教學理念在不斷地更新,期望與國際教育理念接軌,也越來越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那么,首先要從高校的領導、行政管理部門人員、及一線的教師們開始轉變觀念,創新改革教學考核方式,為實現高水平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做出更大的努力。
[1]張禮偉.考試成績的科學分析及其意義[J].科教前沿,2009,(6).
[2]扈中平.現代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易紅武.高師舞蹈教學與評價體系[J].中國科技信息,2005,(14).
劉妍,女,碩士,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現代舞教育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