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24
中俄父母命令言語行為表達形式的跨文化研究*
張 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24
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中俄交流日益頻繁,言語交際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方式,要進行順利的交際不能忽視言語交際的最小單位。本文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基礎,對“命令”這一言語行為在俄漢語中表達形式的異同進行研究,希望為日后對比分析其他相似的言語行為提供思路,同時對俄漢教學及中俄跨文化交際問題的發展提供借鑒。
命令;言語行為;對比研究
命令是一種重要的指令性言語行為。命令言語行為的肇始人為說話人,完成行為對說話人有利,交際雙方的等級關系是說話人高于受話人。在俄漢交際中,往往會因為在命令言語行為表達上的失誤,影響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因此對命令言語行為在俄漢語中的對比研究具有理論及實際意義。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中俄父母命令言語行為,所以語料主要來源于家庭電視劇、教育及親子類節目。
“語用學”(pragmatics,прагматика)這一術語源自于希臘語“pragma”,是“動作”、“行為”的意思。20世紀50年代中至60年代末,語用學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英國哲學家奧斯汀(J.Austin)創立了言語行為理論(theory of speech act,теория речевых актов),并將言語行為劃分為三種①:敘事行為、行事行為、成事行為。說話人說出一個句子,同時包含著三種言語行為,具有不同的功能。賽爾(J.Searle)完善并發展了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使其進一步系統化。他根據語用功能將行事行為細分成五類:1)陳述性;2)承諾性;3)表態性:;4)宣告性;5)祈使性。
命令屬于指令性言語行為的亞類。命令由說話人主動發出,一般是單方面的,因為說話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與受話人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如領導/下屬、老師/學生、父母/子女的等級關系。“命令”言語行為中的受話人必須完成說話人的指令,所以說話人在實施命令行為時,一般不會采取禮貌原則或一些言語行為準則。與命令語義有關的言語行為類型包括領導的指示、部隊口令、哨兵的口令。(А.Дорошенко1985:20)
(一)俄羅斯父母命令言語行為的表達形式
《俄羅斯當代語義學》中將命令言語行為的表達形式主要歸為以下幾種:1)第二人稱祈使式(無動詞的或動詞性的);2)不定式句;3)施為句;4)祈使語氣詞;5)祈使感嘆詞;6)間接言語行為,主要用陳述式過去時或將來時。
1.第二人稱祈使式
一般來講,完成體祈使式經常用來表達請求、命令、勸告等言語行為。在表示命令的言語行為中,經常用完成體動詞。俄羅斯父母認為自己有權利,經常命令孩子做某事或不讓其做某事。如:
(1)Остроумники мои,уберите квартир,приготовьте ужин,иначе я вас очень сильно обижусь.(Папины дочки)我機靈的孩子們,收拾好房間,做好晚飯,否則我會很生氣。
(2)Даша,запрети говорить про свою сестру.(Папины дочки)達莎,不準這么說你姐姐。
有時,未完成體第二人稱祈使式也可以表達要求,但此時消弱了命令的語氣,口氣不如用完成體堅決。如果俄羅斯父母不想表達嚴格的命令,同時有把握孩子不會拒絕完成行為,則會選擇未完成體祈使式。如:
(3)Так,Максим заканчивай игру,начинай заниматься внеклассным чтением!Я приду через час проверю.(Родители)馬克西姆,不要玩了,開始寫課外作業,一小時后我過來檢查。
帶не的第二人稱祈使式表達禁止做某事時,一般用не+未完成體表達禁阻。例如:
(4)Не учи папу быть отцом.(Папины дочки)不用你教我怎么做爸爸。
(5)Не мешай папе думать.(Папины дочки)別妨礙爸爸思考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發現否定語氣詞нельзя也可以用來表達禁阻意義,如:
(6)Нельзя отцу.(Папины дочки)不準這么對大人說話。
無動詞指令式省略了相應的第二人稱祈使式,這類祈使表達手段的特點是言簡意賅。常用在服務行業:Мне пять билетов!(我要五張票!)。用在軍隊口令中:Смирно(立正)。用在外科手術方面:Бинт!(繃帶!)。在一定的言語情景中,父母對子女也常用無動詞指令式:Каша!,相當于(Кушай)кашу!(喝粥!)。
2.不定式句
眾所周知,動詞不定式的意義和用法非常復雜。在句子中,它既可以做主語和謂語,又可以充當拓展成分。除上述用法外,動詞不定式還可以單獨做句子的主要成分,即獨立的動詞不定式單獨成句,表達說話人指令受話人做某事的意愿。“做句子主要成分的獨立動詞不定式經常是第二人稱祈使式的代替者”。(В.С.Храковский 1990:232)例如:
(1)Начать,начать !работай работай!(Папины дочки)開始干活,開始干活!
(2)Стоять !Ты куда пошёл?(Родители)站住,你去哪兒啊?
動詞不定式начать相當于第二人稱祈使式начините,стоять相當于стой.同時,我們發現動詞不定式句比第二人稱祈使式具有更強的表現力。
3.施為句
表示命令的施為動詞有запрещать,приказывать,требовать等,其中приказывать是表達書面命令的典型標志,在口語中一般不用。如果說話人命令受話人不做某事,表示禁止意義,施為動詞后一般用未完成體不定式。如:
(1)Маша,я запрещаю тебе с ним общаться,от таких людей нужно держаться как можно дальше.(Папины дочки)瑪莎,我不允許你和他交往,趁早離這樣的人遠一點。
4.祈使語氣詞
在現代俄語中,語氣詞же,ну,а ну,ну-ка,-ка等可以用在指令句中表示命令的含義。Ну屬于前附祈使語氣詞,表達命令意義時,可以加強命令的決斷性。例如當孩子們提議吃披薩時,爸爸說:
(1)Ну,уж нет,я как доктор против.(Папины дочки)不,不可以,作為醫生我反對。
5.祈使感嘆詞
А.А.Шахматов指出,俄語祈使感嘆詞Но!Тпру! Брысьте!Споп !Марш!表達說話人的祈使意愿。(А.А.Шахматов 1941:483)如:
(1)Стоп,хватит.(Папины дочки)停止,夠了。
一些無動詞的祈使感嘆詞常用在職業用語中,如軍隊口令、服務行業等。марш除了表示軍隊口令外,在日常口語中用作命令,表示“去”、“走”的意思。如:
(2)Да хватит,ты что ещё такое !Значит Маша,марш !Отсюда мыть(посуду)на кухню.Галя,с Пуговкой за уборку.Женя,в магазин за продуктами.(Папины дочки)行了,你夠了!瑪莎,趕緊去廚房給我洗碗。加利婭和小扣子,去打掃衛生。熱尼婭,去商店買食品。
從祈使感嘆詞的構成來看,除固有的感嘆詞外,還有一些來自實詞:如動詞(давай(те),брось(те)…)、名詞(огонь,подъём…)、副詞(вперёд,назад…)等,對它們的詞類屬性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把它們歸入到祈使感嘆詞來分析。俄羅斯父母經常用感嘆詞давай(те)來表達命令言語行為,如:
(3)Давай,давай,кто хорошо учится,то потом будет хорошо зарабатывать.(Родители)快點,快點(寫作業),學習好的人將來掙錢會更多。
(4)Давай,давай быстрее!У меня времени не хватает.(Родители)快點,快點,我時間不多了。
6.間接言語行為,包括陳述式過去時和將來時
陳述式完成體過去時可以表達斷然的命令,例如:
(1)Начали!Начали!Уберите комнату.(Папины дочки)(開始了!開始了!收拾房間。)
在俄羅斯父母對子女的命令中,常用陳述式將來時,既用動詞完成體的變位形式,也用быть+動詞未完成體的形式。例如:
(2)Никуда ты с этими ненормальными не поедешь.(Папины дочки)你和這些不正常的家伙哪兒也別想去。
(3)Маша,я решил ты самый старший в семье,ты будешь отвечать за Пугавку.(Папины дочки)瑪莎,我決定了你是老大,你負責看好小扣子。
如上所述,俄語中表達命令言語行為的表達手段主要有六種。其中,俄羅斯父母用第二人稱祈使式表達命令時,經常用完成體動詞,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權利命令孩子做或者不做某事。如果俄羅斯父母不想表達嚴格的命令,同時也有把握孩子不會拒絕完成行為,則會選擇未完成體第二人稱祈使式。用帶否定語氣詞не的第二人稱祈使式表達禁止做某事時,俄羅斯父母一般多用не+未完成體表達禁阻,有時也會用нельзя代替。同時,不定式句經常是第二人稱祈使式的替代者。
相比而言,俄羅斯父母較少用施為句、祈使感嘆詞來表達命令,用祈使語氣詞表達命令言語行為時,用давай(те)的頻率較高。間接言語行為句中,俄羅斯父母常用陳述式將來時來表達命令,包括быть+動詞未完成體和動詞完成體的變位兩種形式。
(二)中國父母命令言語行為的表達形式
本文將漢語命令言語行為的表達方式歸為以下幾種:1)施為動詞與施為句;2)祈使句;3)情態動詞;4)帶有特殊標記的句子;5)“把”字結構。
1.施為動詞與施為句
表達命令言語行為的施為動詞有“命令”、“叫”、“禁止”,如:
(1)Kimi,叫人,快點,快點。(爸爸去哪兒)
(2)天天,叫叔叔好。(爸爸去哪兒)
指令度較高的施為動詞“命令”、“禁止”對聽話人的面子威脅較大,除非特別強調,一般在家庭中父母的使用頻率不高。
2.祈使句
祈使句最常見的是用來表達命令和禁止:
(1)你給我出來,走,咱們倆必須要單獨談談了。(家有兒女)
(2)你以后少在這兒GOOD MORNING。記住了,以后當著弟弟不許老說英文,就得說純正的中文,聽見沒有。(家有兒女)
(3)別胡說,為什么不想上學。(家有兒女)
3.情態動詞
表示命令言語行為的情態動詞有:必須、得、要、應該、必得、須得、應當,禁止言語行為的情態動詞有:不可以、不應該、不能、不要、不該、不應、不應當、別。本文把禁止看做命令的亞類來分析。
(1)天天,天天,不要弄那個,不要讓我重復話,小孩子不許動這個!(爸爸去哪兒)
(2)石頭,我說你不許邁出這個門,邁出這個門,我就把門關掉,永遠不能再進來了!(爸爸去哪兒)
(3)我是說你,你不應該交男朋友!(家有兒女)
4.帶有特殊標記的句子
我們認為如果一個句子中經常出現某個詞語,那么這個句子就是帶有特殊標記的句子。通過對語料的分析,我們發現在命令言語行為中,“給我”出現的頻率特別高,我們就將句子中出現“給我”的句子認為是帶有特殊標記的命令句。例如:
(1)劉星,你給我過來!媽,您別攔著,我今天非揍死你。劉星,我告訴你,你的事我一五一十全都知道了,我今天非揍你不可。(家有兒女)
(2)你如果再要跟我這樣嘰嘰歪歪的話,你現在立馬就給我回去!(爸爸去哪兒)
5.“把”字結構
漢語學界公認“把”字句的語法意義表示“處置”,就是處理事情的權力,所以“把”字句表現了說話人的權勢意志。張恒君在《現代漢語祈使句人際功能研究》中的調查表明,“把”字句傾向于發生在上對下的人際關系中。由“把”字結構構成的祈使句,祈使意味直截了當,語氣強烈,是一種權勢話語形式,表示命令,如:
(1)去吧,把玩具都放進去!(爸爸去哪兒)
(2)你把這個給姐姐,你們一人拿一半繩子。(爸爸去哪兒)
(3)好,你坐這小板凳上,把菜洗干凈。(爸爸去哪兒)
通過對俄漢命令言語行為表達形式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俄漢語實施命令言語行為的語言手段都十分豐富,既包括詞匯的,也包括句法、語義的。我們對俄漢語命令言語行為表達形式對比后得出以下結論:1)施為句和祈使句是俄漢語中用來實施命令言語行為的一種共有句類;2)疑問句、情態動詞及一些特殊結構在俄漢語中也可以用來實施命令。同時,這兩種語言仍存在一些它們不能共有的特征。例如:1)不定式句是俄語命令言語行為中直接指令的表達手段之一,漢語中沒有不定式句這一概念,因此漢語里沒有該表達方式的對應項;2)俄語中沒有漢語里“把”字句結構的句型;3)俄語中表達命令言語行為的祈使句動詞分為未完成體和完成體,而漢語中關于究竟有沒有“體”,“體”有哪些等問題爭議較大。
[ 注 釋 ]
① 也有學者將敘事行為、行事行為、成事行為譯成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30.
[2]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言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31.
[3]陳國明.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孫淑芳.俄語祈使言語行為研究[M].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5]趙薇.指令行為與漢語祈使句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
[6]張家驊.俄羅斯當代語義學[M].商務印書館,2003.
[7]丁金國.言語行為與語用類型[J].語文研究,2004.
[8]賈玉新.文化相關論與言語行為理論[J].外語學刊,1991(5).
[9]馬清華.論漢語祈使句的特征問題[J].語言研究,1995(1).
[10]倪波.言語行為理論的幾個問題[J].中國俄語教學,1992(3).
[11]孫淑芳.俄語強迫言語行為研究初探[J].中國俄語教學,2003(2).
[12]孫淑芳.俄語語用學研究概觀[J].外語研究,2002(6).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資助。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