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龍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江西 贛州 341000)
談聲樂演唱審美能力的培養
何金龍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江西 贛州 341000)
演唱者的演唱水品的高低取決于其演唱審美能力的高低。演唱藝術的審美態度影響著演唱者高級精神上接受美好東西或否定丑陋東西的能力,他表現為既要鑒賞別人的演唱,又要自我評定。本文主要內容有對聲樂演唱者審美能力的培養和對欣賞者審美能力的培養。
聲樂;演唱者;欣賞者;審美能力;培養
演唱者的演唱水品的高低取決于其演唱審美能力的高低。演唱藝術的審美態度影響著演唱者高級精神上接受美好東西或否定丑陋東西的能力,他表現為既要鑒賞別人的演唱,又要自我評定。演唱者根據自己的審美意識、審美感受和審美判斷對歌曲進行處理。一個聲樂作品的成功演唱見證著演唱者的審美能力,它是經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而表現出來的。演唱者的演唱要使欣賞者得到美的享受,要打動欣賞者的心,那么,演唱者自己首先必須具有美的感受。
培養演唱者的感受能力、鑒別能力,應從音色、音量、音準、節奏、力度、速度、運氣等方面著手。對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一)感受能力、控制能力的培養
對歌聲音色的辨別能力、感受能力及聲音概念正確與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對音色感受能力的高低,影響著演唱者水平的發揮。如能根據歌曲的情感變化而運用不同的歌聲音色,那他的表現能力、感染力就更強。歌聲音量的大小,要根據聲樂作品的內容情景和感情需要來決定。音量大小的控制,要根據作曲家的意圖來作出恰當的處理。如,表現在低音區要輕聲“說”或神秘的“說”,在中音區要親切地“說”或笑著“說”,在高音區激動地“說”或驚喜的“說”。演唱者拿到一首新歌演唱前,要先認真仔細地識譜,把握音準,才不至于走調。旋律的節奏是歌曲的骨架,如不注重節奏,演唱起來就會松散無序、雜亂無章。曲作者常常是運用一定的節奏型來表現一定的情緒,使聲樂作品的風格鮮明、形象和生動。
歌聲力度是聲樂技巧中重要的學問。經常出現的問題有,一是超出自己能量負擔的有效范圍,二是演唱力度布置不妥,力度不該加大的地方能量已用盡,到了高音部位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歌曲力度安排上,應科學合理,該強就強,該弱就弱。特別是篇幅較長,音域較寬,高音較多,氣勢較大的歌曲,都要進行精心細致的力度設計。例如,《黃河頌》、《我們是黃河泰山》等,還有外國歌曲《我的太陽》、《負心人》,以及難度較大的歌劇詠嘆調等。應嚴格按照設計來安排聲音力度,否則就會導致失敗。演唱速度影響著歌曲的情緒和情感的表現,是標志著演唱藝術造詣的一個方面。例如,同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若采用較快的速度演唱,可以表現出愉快、幸福的情緒情感;若采用慢速演唱,可以表達出深層、痛苦的情緒情感。所以,演唱者要根據歌曲需要來分析和確定速度,如遇到速度變化,就要處理得恰到好處,且前后過渡自然。歌唱的技巧首先取決于氣息的運用與控制,只有掌握對氣息的調控能力,才能更好地使氣、字、音結合一體,使高、中、低音聲音統一起來,更有利于情感表達。
通過對演唱者音色感受力、音量感受力、音準控制力、節奏感受力、力度控制、速度控制及氣息控制等能力的培養,使演唱者掌握扎實的演唱能力。
(二)文化藝術修養的加強
歌唱技術的熟練與提高,離不開文化藝術修養的加強。音樂與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古今中外不少音樂佳作,都是以文學原著為基礎的。當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時,可以從中感受到文學“形象美”和韻味。它們有的取自文學情節而創作,有的借其形式而發展,有的則悟其意境而領會等。如,我國古代聲樂作品《陽關三疊》就是根據唐朝詩人王維的詩《送元二之安西》譜寫的一首情歌;舒伯特的《圣母頌》,是根據英國小說家瓦爾特司多特的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的。在聲樂表演中,我們會遇到大量的中外作品,有藝術歌曲、民歌,還有莫扎特、普契尼、羅西尼等作曲家的歌劇、詠嘆調,對于這些,演唱者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文化背景,這樣才好深入體會作品和演繹作品。同時,注重意、德、法、俄等國語言發音標準,更準確地表現作品的風格。因此,需要演唱者應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才能深刻掌握聲樂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各個時期作品風格及演唱特點,從而做到聲音和情感的協調一致。
(一)掌握必要的聲樂知識,多欣賞各種聲樂作品
提高聲樂欣賞者的審美能力,與欣賞者的音樂知識、聲樂知識、文化修養、欣賞的方法等因素有關。欣賞者有必要了解一些聲樂基本原理,正確區分聲樂各種體裁,如獨唱、二重唱、小組唱、小合唱、混聲合唱等。積累一些聲樂作品的背景知識,包括作品的歷史時代、風格特點,作曲家的生活經歷、藝術道路、創作個性及作者的創作意圖等。這些都有助于欣賞者體會歌曲的豐富內涵,從而有助于欣賞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領會聲樂作品的音樂形象。欣賞者要具有對歌曲的基本分析能力。比如,哪些是健康、高雅的歌曲,哪些是低級、庸俗的歌曲,直接取決于欣賞者的人生觀、審美觀。欣賞者才能在歌唱帶來的藝術氛圍中受益,得到美的享受,陶冶自己的情操。加強文化藝術修養,提高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這是提升欣賞者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多聽各種體裁的聲樂作品,不斷擴大自己的欣賞面,不斷地積累審美經驗。
(二)欣賞審美能力的培養
欣賞者欣賞歌曲,要用自己的聽覺器官去聆聽、去分析、去判斷。聽覺過程是把外界的歌唱聲音信號收入耳膜之后送到大腦皮層進行分析、儲存、判斷、反饋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過程。欣賞者應做到,用耳朵感受歌聲的美,傳至心理,運用心理體會歌曲情感的美。如,在聲樂教學方面,聲樂教師作為聲樂教學的主導者,應有良好的專業鑒賞審美能力,這樣才有利于他的教學水品的提高。訓練學生的耳朵,這也是聲樂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因為它關系到學生的欣賞水平。欣賞者應通過多欣賞歌唱家及大師們的精彩演唱,把握一個正確的聲音概念,得到對美的聲音的固定感知力,提高對歌聲的賞析能力,從而提高聽覺審美能力。隨著社會文化市場的繁榮,音像書店里,各種音響資料,如,磁帶、唱片、CD、DVD等資料應有盡有,但欣賞者應盡量選擇和欣賞一些世界大師和名家的唱片,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對聲音美的感受能力。
總之,不管是演唱者還是欣賞者,對歌聲的審美都是一種心理反應過程和情感體驗。這種心理過程和情感體驗,是他們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才得到的體驗結果。因此,欣賞者的生活閱歷、人生經歷、情感體驗對聲樂藝術欣賞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韓賢.審美能力的研究與探討.研究與探討,1998.8.
[2]何念忠.聲樂教學與審美能力培養.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6.
何金龍,高級講師,單位: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研究方向:音樂教學、音樂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