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睿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與策略研究
宋睿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西安710000
隨著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后的一個重要選擇。本文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現狀進行了分析,從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進行了總結。并以此分析為基礎,從個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環境五方面,研究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以及相應的對策。
大學生;創業;培養模式
根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765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6萬人,同時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形勢愈發嚴峻。人社部提出的四條促進大學生就業之一:“要發揮創業對就業的引領作用,啟動實施新一輪的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教育部長袁貴仁在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提出“要強化‘雙創’精神,激勵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由此可見,國家對創業越來越重視,而創業也成為大學生畢業后的一個重要選擇。然而,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創業談何容易,綜合能力的培養對創業是否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學校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和相關能力的教育,還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更要有來自家庭、社會大環境的協助,當然,最重要的是大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本文在分析當今大學生創業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新模式,即“個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環境循環結合模式”以及如何培養的相應對策。
以大學生為中心分析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因素和劣勢因素,這是從內因分析,是大學生創業成敗的決定因素;以大學生生存的環境對它的影響進行分析機會因素和威脅因素,是外因分析,對大學生創業成敗有促進或者阻礙作用。對于創業來講,大學生在創業活動中既存在一定的優勢和機會,也存在著劣勢和威脅,并且這些因素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
(一)優勢分析
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優勢,根據一個網站所做的調研,有36%的調查對象認為“學習能力強,有創新意識”,32%認為“充滿活力并敢于拼搏”,20%的人認為“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基礎”,12%的人認為大學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精神”。
(二)劣勢分析
首先,不成熟的心理導致大學生在創業中容易盲目跟風,出現準備不足的現象。部分大學生之所以做出創業的選擇,并不是因為自身在創業方面有較多優勢,而是在創業的熱潮中盲從熱點,選擇的創業項目缺乏市場競爭力,會很容易遇到挫折,而不成熟的心理無法適應,從而意志消沉、沮喪,導致中途退出,宣布失敗;其次,大學生創業是直接由學校進入社會,未經社會歷練,缺乏社會經驗,而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不再單純是同齡的大學生,而是商海中各種各樣的對手,社會經驗不足會讓他們避不開陷阱,不懂得合作和斗爭的技巧,最終以失敗告終;再次,大部分大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在創業的初期必然會經歷艱苦,如果缺少準備吃苦的打算,或者沒能撐過吃苦的階段,那么就很難達到成功。
(三)機會因素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很多外部機遇,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越來越大,這都為高科技類創業和咨詢服務類創業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在政策層面,各級政府也大力倡導創業,強調自主創業對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2007年8月通過的《就業促進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倡導勞動者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為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提供便利”。同時,各級政府創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各高校組織創業競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模擬演練機會并給與理論支持。
(四)威脅因素
進入社會就離不開競爭,尤其是創業。大學生創業必然會碰到其他普通創業者的競爭,而這些普通競爭者又分為兩類,每類有不同的競爭特點和不同的威脅:第一類是以下崗職工為代表的學歷層次較低的群體,這類競爭者創業的目的是為生計所需,他們在出售勞動力等技術含量低的領域有著獨特的優勢;另一類是已經在職場中奮斗多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的創業競爭者,他們經驗豐富,是大學生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另外,家庭方面的壓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中國,多數家庭都希望子女能夠在畢業后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另外一個阻礙創業的因素是大學生無法承擔創業失敗的后果。
在分析了大學生創業現狀中的優劣因素和機遇威脅之后,我們的創業能力培養目標就是為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和機遇因素創造保護傘和推動劑。在這里,就需要“個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一起努力,圍繞大學生創業,建立一個循環促進的良性生態圈。
(一)“個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五位一體循環模式
“五位一體循環模式”是一個全面、系統、動態的培養模式,即“個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五大主題通力合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其內容為:學生個人樹立良好的創業觀、家庭轉變自身傳統觀念,高校開設相關的理論指導課程,同時,政府提供政策、服務等支持,進一步由社會上的企業、社區、協會組織進行協助,營造出良好的創業氛圍,反過來促進更多的大學生創業。
(二)五位一體循環模式系統組成
五位一體循環模式需要個人不懈的努力和圍繞著這個人的社會環境給與他不間斷的幫助:
1.個人是創業能力培養的原動力
大學生是創業活動中的主體,一個人的價值觀、心理素質、創業意識、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新能力、人際交往和表達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都是決定創業成敗的因素。
2.家庭是創業能力培養的基礎
家庭成員的職業、社會經歷、對待創業的態度以及經濟情況等,都是家庭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總體來說,如果家庭成員從事較為開放的職業或者有較高的學歷,他們會鼓勵子女大膽嘗試,支持其創業的幾率會較大;反之,相對封閉及默守陳規的家庭不太會贊成子女創業。
3.高校為創業能力培養提供指導
大學畢業生在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大部分是通過在校期間接受就業創業教育所獲得的。這就要求高校要有先進的創業教育理念、高水平的創業師資隊伍、創業所需的場地和空間以及政策支持。
4.政府為創業能力培養提供方向性支持
政府可以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保護創業”的環境和條件。政府的投入、鼓勵、支持、引導和服務等一系列工作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社會為創業能力培養提供協助
社會的氛圍對大學生創業有著強大的影響,有著良好創業氛圍、廣泛的宣傳教育以及企業和社區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咨詢、幫助和支持的社會環境會對大學生創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大學生需要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
大學生自身要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平時要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實踐活動來鍛煉自己、積累經驗。可以通過擔任學生干部、校內外兼職以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鍛煉自己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
(二)家庭需要突破觀念,對創業行為給予支持
家長首先要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突破傳統觀念,認識到創業已經是當前社會的一大趨勢,要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鼓勵子女多嘗試,教育他們不要害怕失敗,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以及承受失敗的能力。
(三)高校要提高接受創業教育水平
首先,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教育學生樹立創業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其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要分層次建立,構建由淺入深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學習,真正把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到大學教學中;再次,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為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成功提供保障;最后,建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實踐基地,使理論教學和實踐結合起來。
(四)政府部門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基本保障
要解決大學生在創業中“缺資金”、“融資難”的問題,就需要政府在稅費征收、小額貸款、工商管理、經營場地等方面給予優惠的財稅政策,盡量減少創業成本并應采取多種方式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
(五)社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大環境協助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樹立創業模范,鼓勵大學生創業;其次,企業積極主動地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再次,社區完善基礎建設,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服務;最后,創業協會組織對大學生創業也應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創業可以充分帶動就業,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然而,大學生創業無疑是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同時,又存在很大的機遇,要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合理利用有利因素。相信通過社會、企業、高校以及學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合力努力,大學生創業的困難會越來越少,機會會越來越多,會有更多的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實現自身的價值,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劉巍.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及完善對策分析[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2015(11).
[2]許明,肖強,韋鴻鵬.大學生創業環境現狀與對策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3]李巖,田澤.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途徑與對策[J].職業時空,2014(13).
[4]唐根麗,王艷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1.
[5]梅偉惠,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難題與策略[J].教育研究,2009(04).
G647.38
A
1006-0049-(2016)19-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