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輝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以高雅藝術品位為導向,提升學生審美修養
——淺談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李曾輝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高雅藝術進校園”是這幾年來興盛的一項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了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為了讓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持續開展下去、形成良好的發展機制,需要繼續加大經費投入,提高社會公益參與度;建立健全制度,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結合本地文化,形成文化特色;廣泛發揮團組織作用,提升學生參與熱情。
高雅藝術;校園;審美;修養
由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舉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于2005在全國全面啟動開始至今已有10余年的歷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政府通過購買國家級、省級藝術團體服務,由藝術團體到大中專院校免費給大學生提供演出服務,使學生近距離先高雅藝術,提升大學生的審美品位和審美修養,滿足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思想凈化的需求;培育高雅藝術受眾群體,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此提升藝術教育環境與質量,建設“真、善、美”的校園文化。
(一)提高審美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大學生正處于審美情趣的發展確立階段,審美素養的培養對于大學生尤為重要。高雅藝術是民族精神、風俗習慣、歷史沉淀的結晶,大學生通過欣賞高雅藝術,可以充分領略到不同人文思想、藝術風格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和,提升學生認識美、發現美、欣賞美、熱愛美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思想和藝術產生碰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熱愛真善美,拒絕假丑惡,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培養高尚情操,凈化自我心靈
心理品質是一個人情操高尚的具體表現,反映一個人對世界的具體認知和自我體驗中。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形象的藝術化,是人民現實生活的反映。可以這么說,一部好的藝術劇目是集體創作的結晶,是人民文化藝術創作集體智慧的體現,一部好的藝術劇目可以弘揚時代的主旋律,激發人民內心的向上力,引起人們內心極大的共鳴,對人民有著正能量的教育作用,這充分說明了藝術對學生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高雅藝術憑借美的形象、善的情感、雅的形式,用道理提升學生的智慧,用情感來凈化學生的心靈,用美來提升學生的品味,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世界、高尚的道德情操、純凈的內心世界。
(三)擴大知識層面,提升文化素質
高雅藝術活動的舉辦,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藝術;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理解與運用創新的思維方法,這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學生通過欣賞高雅藝術,用藝術的形象思維來完善自身的邏輯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高雅藝術一般是以劇目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它包含了豐富的社會、自然與歷史文化知識,學生在高雅藝術當中不僅體會藝術美,同時也體會到社會美、自然美,收獲到的不僅美學知識,人文素養也在此得到全面提升。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自開展以來,得到各高等院校和大學生的一致好評,也使藝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明顯提升,其產生的社會效應是巨大的。但在看到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取得豐碩成績時,我們更應理性思考如何讓高雅藝術走進校園這一活動品牌經久不衰、長續持久的開展下去,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高雅藝術,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享受高雅藝術,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活動中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使高雅藝術進校園這一活動成為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品牌項目,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繼續加大經費投入,提高社會公益參與度
經費保障是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基礎保障,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近年來,財政部、各省財政廳對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財政資金投入每年呈增加狀態。但從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公立高校與民辦院校、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和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的急需與每年活動場次的增加速度相比,二者之間難以實現平衡,演出場次的增加與學生人數的增加不能得到有效平衡,所以,加大經費的投入,以此增加演出場次,提高各省市演出覆蓋面是提升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品牌影響力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建議各省市和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將“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經費納入省級財政、校級財政預算中去,不能僅僅依靠國家、政府來獲得經費的投入,這樣做也能使經費投入逐年穩步提高;各級政府和學校還可以發揮企業、社會力量,以贊助的形式吸取企業以及社會資金,提高社會參與度,盡可能建立“高雅藝術進校園公益基金”、“公益演出團隊”,吸納更多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教授、社會人士參與其中。
(二)建立健全制度,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需建立活動開展的長效機制,因為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不是幾場演出、幾場講座、幾天的事情,更不是一時的興趣。制度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高雅藝術進校園要持續發展必須建立長效機制,要以制度做保障,才能保證活動開展的長效性。例如:要將高雅藝術活動的開展納入到學校年度工作計劃以及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之中;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以及活動舉辦機構,確定活動的組織形式及活動主題,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并將活動及時向學院師生公布,對于參與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學生活動記錄納入到學生藝術廠長檔案之中。只有科學規范的建立活動開展的長效機制,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才能持續性、長久性的開展下去。
(三)結合本地文化,形成文化特色
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曾指出,“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如果讓再出貝多芬、再出幾個達芬奇那可能不是很現實。但是如果我們連達芬奇是誰、連達芬奇的作品都不會欣賞,連貝多芬是誰、貝多芬的作品怎么聽都不知道,那是時代的悲哀。所以我覺得這個主題定為走近人師,而不是創造人師,是聆聽經典而不是創造經典,非常的有現實意義”。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天才,而是培養發現美的眼睛、聆聽美的耳朵,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將傳統的戲曲、舞劇、歌劇、話劇、交響樂等高雅藝術走進校園、走進大學生群體。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高雅藝術在中國高校的發展歷程,在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中,要把“注重活動數量與活動質量”、“注重結果和注重結果與過程”、“注重內容與形式”有機地結合和統一起來。在一些地方傳統文化較為濃郁的地方,還要從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藝術等方面考慮,將高雅藝術與地方傳統藝術相結合,打造藝術形式的多元化。例如,湖南有湘劇、祁劇、花鼓戲、皮影、木偶戲等一大批豐厚的地方傳統藝術,在湖南省高校中就可以將這些地方傳統藝術以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名義走進高校,讓學生近距離的欣賞地方傳統藝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花鼓戲”、“湘劇”、“湘繡”等地方傳統藝術納入到選修課體系當中,使湖南地方傳統藝術在高校中得以進一步繼承和弘揚。在浙江高校,可以舉辦越劇、婺劇、昆曲、紹劇等藝術活動;在四川高校,可以舉辦川劇、川北燈戲、川北大木偶戲等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在云南高校中,可以舉辦云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川劇、滇劇等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在少數民族地區,要大力弘揚民族藝術,將民族藝術的普及統一納入到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之中,實行雅俗共賞,讓民族藝術在活動中得以進一步弘揚、傳承,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族藝術,熱愛民族藝術,從而使民族藝術在大學院校園中扎根、結果,得以傳承和保護。
(四)廣泛發揮共青團組織作用,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組織保障力度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從高等院校情況來看,活動的組織保障一般是以共青團組織為主,共青團組織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同時也應承擔高校學生藝術品位提升的推動者。各院校共青團組織應充分宣傳好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主旨,把提升大學生藝術素養納入到自身工作體系中來,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在舉辦活動、開展活動的先天優勢,將高雅藝術活動組織好、舉辦好。
[1]張發欽.科學發展觀視野下文化軟實力建設[J].湖南社會科學,2010(4).
[2]成文光.藝術教育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科教文匯,2009(8).
[3]潘世墨.高雅藝術走進校園的思考[J].中國教育報,2007-09-24.
[4]靳超英.高雅藝術進校園的誤區辨析與對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4(1).
[5]梁斐.新時期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3(9).
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從分科走向綜合——高職生態式、模塊化綜合藝術課程構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K012CZJ040)。
李曾輝(1979-),男,湖南隆回人,碩士,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副教授,藝術教學團隊教學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藝術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