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銘
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學,湖北 利川 445418
?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研究
黃恩銘
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學,湖北利川445418
針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現狀,立足課堂教學實踐,從設計教學立意;反思課堂教學,完善教學立意三個環節,對教學立意的相關研究進行豐富和發展,并提出一些關于教學立意方面的新措施。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對策
目前,教學立意日益成為歷史課堂關注的焦點,被認為是衡量一堂歷史好課的標準。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立意,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選擇有著統帥作用,對歷史教學有著宏觀導向作用,而且承載著歷史教育的價值和理念。
《辭海》中對“立意”的解釋有三種:一是“用意,持念”;二是“打定主意,決心”;三是“命意,主張”[1]。對教學立意的概念,聶幼犁、於以傳認為教學立意是:“預設的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獲得的核心概念[2]。綜合學者們的觀點,筆者認為:教學立意應該是:課堂教學中的核心思想、理念或觀點。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教科書的推行,對歷史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歷史教學立意的提出,適應了新課程改革和歷史教科書的變化。
(一)高中課程改革的需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自主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多種輔助性學習資源、材料和參考資料,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啟發學生通過不同層面和視角思考、分析問題,使學生擁有探究、想象的思維空間。通過教學立意的引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而不必擔心學生過多的自主探究會偏離教學內容。
(二)歷史教科書變化的需要
高中歷史教科書打破了之前歷史教科書按章節編排內容的體系,根據“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原則,重新整合了歷史知識體系,將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新體系以專題的形式重新構建。同一模塊之中,雖然每個專題都有一定的獨立性,但相同模塊的不同專題是依據歷史發展的時序來編排的,在目標上,有著相近的教育價值。可見,教學立意為人文素養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通過有效的教學立意,可以使學生獲得人文素養的教育和熏陶。
課堂教學立意貫穿始終,對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有著宏觀指導作用。在歷史課堂引入教學立意,不僅要符合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還要結合歷史學科的學科特點。
(一)設計教學立意
教學立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傳達給學生的核心思想、理念或觀點,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要習得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確立教學立意,在教學立意的統攝下設計教學。
1、研讀課文標題。課文標題往往是一課內容的核心,是教材編寫者依據課文內容提煉出來的,一般能簡潔、準確地反映出本課內容的核心和主旨。“研讀課文標題”確立教學立意簡潔、方便,可操作性強。但課文標題立意絕非萬能,教師需要有所判斷和甄別,根據課文標題的特點分析是否可以作為教學立意。
2、探索單元主題。高三歷史復習一般是按照模塊加專題的形式構成,每個模塊都有若干個專題,每個專題都有一定主題。首先要把握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后通過理清本課在單元專題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前后課節之間的關系,以及本節課的子目內容與單元專題之間的關系,從而理順思路,確定教學立意。因此,教師可以在探索單元主題的同時要結合模塊導讀,把握政治文明歷程的核心思想,以免出現與核心思想偏差的教學立意。
(二)反思課堂教學
確立教學立意,并圍繞教學立意展開課堂教學后,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根據反饋的情況對教學立意進行調整和完善。教學反思是“對教學設計及其教學實踐進行思考,以求達到完善的重要環節[3]。
1、學生知識的掌握度。在教學立意統領性下,課堂上所有歷史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體系性,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應該較好。因此,通過反思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反思出教學立意的確立是否真正符合本班級學生的歷史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從而對立意進行完善和調整。
2、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在教學立意的統領下,歷史課堂教學將緊緊圍繞著教學立意展開,增強了課堂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避免了教學環節的松散無章。同時將僵化、繁雜的歷史知識,轉化為明了、靈動的歷史課堂和歷史情境,激發學生好奇之心,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興趣,激發主動思考和積極回答的欲望。因此,通過反思課堂教學是否觸動學生的歷史思維,學生是否積極主動融入和參與歷史課,緊跟課堂節奏,主動探究,回答問題等,可以反思出教學立意的確立是否合理、恰當,從而做出調整和完善。
(三)完善教學立意
教學立意并不是唯一的,一成不變的。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依據不同的立意途徑,會確立出不同的教學立意。教學立意沒有高下之分,只要是教師依據學情和自身經驗確立的,符合課程要求的都是好的教學立意。因此,在課堂中要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運用。
1、注重價值引領。教學立意是一堂課的核心和靈魂,統帥整個課堂教學,因此教學立意的基調便奠定了整個課堂的基調。歷史是人文學科,承載著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積極的教學立意會使課堂充滿積極的正能量,反之,則更多的是消極的負能量。而積極的情緒對高中生會有積極的影響,反之亦然。
2、注意統率課堂。在教學立意的統領下,教師授課、學生活動、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情感教育等環節將會圍繞教學立意聯系成一個整體,將分散零散的歷史知識統合為整體的歷史敘事,巧妙、自然的將貌似雜亂無章、孤立、零散的歷史加以擴展、聯系和貫通,將歷史知識銜接起來,從而使課堂呈現明晰的條理性和縝密的邏輯性。
3、體現時代特征。教學立意要選擇適應時代需要,符合社會進步和世界潮流的立意取向,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具有一定時代價值、現實意義的內容作為教學立意,避免將與社會發展、時代精神相背離的思想、理念和觀點作為教學立意,從而通過課堂教學立意的時代性,在歷史和現實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
[1]夏征農,陳至立.辭海(第六版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128.
[2]聶幼犁,於以傳.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育人價值的理解與評價——立意、目標、邏輯、方法和策略[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1(7):11.
[3]袁從秀.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90.
G633.51
A
1006-0049-(2016)19-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