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舒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北京 100081
?
關于醫保機構完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體系的思考
劉舒*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北京100081
我國醫保制度改革已經過近20年的發展,保障制度從無到有,覆蓋范圍從小到大,保障水平從低到高,成績有目共睹。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醫保網。當前,我國的全民醫保已基本實現,醫保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著重提升醫保管理服務質量階段。醫保的高質量與完善的管理體系是分不開的,好的管理體系不僅可以控制醫療費用的急速擴張,而且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在管理體系中參保人員接受醫療的服務、和醫保機構支付相關醫療基金和醫療機構提供醫療的服務,在這里三方的利益都融和到在定點醫療機構。通過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合理的醫療服務行為的發生,這樣一來也保證醫療服務得質量,保護參保患者進行基本的醫療服務權利。目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體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醫保機構的定位缺失和不全面的管理體系等。通過參考國外經驗等,結合我國國情,不斷的完善管理體系。
醫保機構;醫保管理;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體系
國家在《“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國發[2012]11號)中提出,要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應當充分保證基本醫保的基礎性作用,把重點轉向提升質量。醫保的服務質量和健全的管理體系是分不開的,好的管理體系不僅可以控制醫療費用的急速擴張,而且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在理論上,醫療保險覆蓋面的擴大直到實現了全民覆蓋以后,隨著人們的醫療需求不斷得到滿足,醫療保險的費用的上漲是合理的。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首先,醫療保險的費用會隨之而來不斷膨脹;其次,廣大參考保人的基本醫療需求負擔沒得到根本緩解,很多定點的醫療機構在提供相關的服務的時候出現相關的誘導、或者與參保人一起騙取醫療基金的情況。這樣一來,我們要面臨的問題是,醫療衛生費用的支出不斷上漲,而不是民眾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而是某些利益集團獲取利潤的途徑之一。
(一)醫保管理體系現狀
我國醫保制度改革經過近20年的實踐,保障制度從無到有,覆蓋范圍從小到大,保障水平從低到高,成績有目共睹。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醫保網。到2012年底,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政策制度全面建立,經辦服務及時跟進,確保政策執行到位,統籌層次不斷提升。當前,我國的全民醫保已基本實現,醫保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著重提升醫保管理服務質量階段。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大城市都對醫保管理開展了相關探索,出臺一系列文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包括機制準入規范化,還有重視過程管理,還有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核等;實施日常和年度考核;先行分級管理,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取消定點醫療機構的終身制,激活退出管理機制;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醫療服務監控,把監督對象由醫院延伸到醫務人員等等。這些規定一定程度上對提升醫保管理有推進作用,但是作用大小,筆者并未進行實地調研,不能妄下結論。但是我們從既有的法律法規文件等也可以發現一些不足之處。
(二)醫保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1.醫保機構權力有限
協議管理是對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體系當中的很重要內容。根據定點相關的協議,醫保機構是有權利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管理的。但是,其管理力度并不強,因為即使定點醫療機構出現違規行為,醫保機構也不能對定點機構進行處罰。因此,醫保機構主要作用只能是提供社會保險服務和暫停或解除服務協議,而不能對定點醫療機構作任何的行政處罰,這必將使其約束效力大打折扣。但是權力又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提高醫保機構的法律地位,那其本身的監管又稱為一個難題。
2.缺乏從全方位角度出發的管理
這一點表現在兩方面,首先當前的管理基本上都是側重于公立醫院的管理,對于非公立醫院則沒有符合其特色的管理方法。實際情況是,到2013年年底,全國共有定點醫療機構11.2萬家,22543家是非公立定點醫療機構。而今后,非公立醫療機構會更多進入到醫保的范圍。而相比之下,非公立醫療機構比公立醫療機構在醫療價格上更靈活。所以醫保機構要在對公立醫院監管的基礎上,適應非公立醫院的發展速度和服務價格特點,在管理方法上進行相應的調整。
其次,由于在醫保制度中,醫院處于優勢地位,患者處于劣勢地位,所以管理的重心集中在定點醫療機構上,片面的強調管好定點醫療機構的重要作用,而往往容易忽略其與患者管理的有效結合。有一部分患者會主動的參與到騙保的不法行為中來,這將成為管理醫療機構的一個漏洞。醫保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任何一部分的管理都不能單獨運作。
(一)完善醫保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更好的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管理,需要加快相關的立法管理工作,明確醫保機構和定點機構的相關權利和義務,加強法律法規的操作性,要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基于相關管理的規定,明確醫保機構的責任,不斷細化醫保機構的管理的職能,建立良好的、透明的運行機制。與此同時,醫保機構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也是協議的一方,有義務配合醫保機構的工作,通過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加強合作意識,建立合作共贏,為參保人員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務。
(二)定點醫療機構的全面管理
首先,應該順應我國醫療機構發展趨勢,平衡公立和非公立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要做到既保證總體管理目標一致,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的特色,制定更符合其發展的管理方法。其次,要在把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和對需方的管理有效的銜接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
[1]彭玲,王昌明等.建立醫保質量管理體系的實踐[M].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4(119):46-49.
[2]唐雯松.提升醫保管理服務質量永無止境[J].中國社會保障,2013(9):70-71.
劉舒(1990-),女,蒙古族,內蒙古烏蘭浩特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社會保障。
F842.684;R197.1
A
1006-0049-(2016)17-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