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莎莎
欽州學院,廣西 欽州 535000
?
數字傳播條件下出版質量管理面臨的挑戰及應用措施
范莎莎*
欽州學院,廣西欽州535000
在新媒體時代下,出版又有了新的傳播形式和模式,例如網絡出版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出版現象,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與傳統圖書出版競爭激烈。但是數字傳播條件下的出版依舊暴露出很多問題,例如格式,質量,版權等等方面,因此本文探討一下數字傳播條件下出版質量管理,它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筆者的應對措施。
新媒體;數字傳播;出版質量;挑戰;措施
數字傳播為傳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同時于出版也是一個機遇。相對于傳統出版,數字出版有很多優勢,節約資源,互動性和時效性強,不用庫存以及傳播手段多樣,成本低,能按需印刷等等。但是其中也涉及到了很多問題,例如出版質量管理方面的,格式和引文規范,內容質量等問題,不得不去面對和解決。網絡出版從20世紀70年代到如今,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網絡出版上都有建樹,90年代傳入我國,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我國也對其有了一定的重視和規劃[1]。在圖書出版的質量管理方面有《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對圖書的內容質量、編校質量、裝幀設計、印裝質量等方面做了明確具體的標準。但在網絡出版方面,只有《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其中對出版物中不得出現內容規定了9條,只能簡單規避一些黃色和政策方面的出版物的出版[2]。并且現如今的傳統圖書出版,數字化科技手段的應用,在很多圖書出版方面,過多依賴工具,而使得“三審三校”制度被越來越簡化,甚至變成“一審一校”。因此完全依賴數字傳播的出版更令人堪憂,審讀和校對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我們不能不去面對的問題。
數字傳播是基于web2.0的強大功能,用戶可以享受各種平臺來進行信息的傳播和閱讀。并且互聯網的強大交互性使得用戶本身就可以是信息的傳者和受者的統一。用戶基于web2.0,可以直接實現發布和訂閱信息,如此,用戶與用戶之間可以直接實現對話與分享。
網絡的多維交互性使得信息的傳播錯綜復雜,用戶如今已經成為了作者、編輯和讀者的結合體。微博、博客等信息傳播方式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在這樣的平臺里,模糊了作者與讀者,信息大量涌向用戶,基本上都沒有經過專業編輯加工。信息傳播更及時和自由。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例如信息的隨意性和攻擊性,真實性等等。李俊就此提出了網絡媒體存在的七個問題,同質化嚴重,虛假新聞多,低俗現象嚴重,抄襲現象、侵犯著作權現象多,保密意識淡薄,違反國家規定的語言文字法,違反國家規定和宣傳紀律[3]。目前的數字傳播下的出版主要包括三種形式,一種是傳統紙質媒介內容的電子出版,另一種是數據庫出版,最后一種就是基于web2.0概念下的內容開發出版,包括博客、播客、圖片、視頻等等[4]。其中網絡出版目前存在兩種形式,一種就是傳統圖書的網絡出版,另一種就是作者原創作品的直接性的網絡發表。例如晉江,紅袖添香等網絡小說網站,都為網絡小說提供了生存空間。并且一般作品繼發表一部分之后,以后的更新很少受到編輯的審讀,只有讀者對某些內容提出控告,才會引起讀者和編輯的重視,至于錯字語法等問題則是淡然處之,得過且過。但是一個很矛盾的情況就是凡是簡單編輯的電子書反而受到了用戶的喜愛,加工粗糙,內容虛幻粗俗,封面設計露骨,標題大膽。例如在小說一類就有《出軌女人的自白》、《山野情債》、《丁二狗的獵艷人生》、《人面獸醫》等等。網絡文學表現出來的良莠不齊,內容雜亂,語言不節制,網絡文學的水準目前還是較低,有的出版社和網站對于網絡文學把關不嚴,缺乏審讀,使得很多低水準的網絡作品發表出版,書名過多媚俗有臟話,內容也有對宗教人物的戲謔,過多性描寫[5]。長此以往,網絡文學會成為“低水準,三俗”作品的代言人。
基于數字傳播時代的網絡出版在速度和利益的驅逐下,往往陷入“速成漩渦”,編校質量參差不齊,文中經常出現錯字,標點有誤,奇怪符號,前后文重復,尤其是連載網絡作品,作者只有每天更新,才能給網站和自己獲得比較穩定的閱讀率和收入。因此很多作品存在缺乏審讀和編校,只要能帶來利益,就大開綠燈。其實這樣是很不對的,因為這種奇怪的網絡表達很大一定程度上會誤導讀者,使他們也跟風模仿,用錯別字,奇怪符號等來表達自己的個性,并且現如今的情況的確如此,如果傳統圖書和網絡出版都如此,那么校對編輯基本上沒有存在的必要,只要導向內容沒有大礙,就能大行其道,這樣會出現多少糟書,法國出版家阿爾班·米歇爾說過:“一方面,評論家也在一直抱怨說書太多,甚至沒時間翻一翻寄給他們的書,從這個角度看,平庸的書甚至會影響好書[6]。”如此,出版作為時代的精神食糧,不僅不能補充人們的精神需求,反而是對知識文化的侵蝕,阻礙文化進步。
反觀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待產品質量真的是精益求精,對員工進行質量管理培訓,就拿日本的動漫出版來看,不僅數量多,而且精品也多。漫畫更新也是一般會在一周左右,沒有急促的僅僅去追求利益。“日本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著稱于世,是得益于他們在本世紀50年代從美國引進的質量的新概念、新管理方法以及邀請美國質量專家到日本講學、培養和提高日本員工的質量意識[7]。”其實質量意識歸根究底是一種責任意識,在出版質量管理當中出現如此多的問題,尤其是在數字傳播時代,網絡虛擬空間的隱蔽性和匿名性,使很多網絡倫理問題出現在出版方面。但是無論是什么樣的問題,都不能泯滅了出版作為精神文化的傳承手段,始終社會效益是第一的,因此出版質量管理不可懈怠。
(一)出版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質量管理是出版活動的基礎,通過質量管理,出版機構才能建立起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才能確保出版內容的高質量和高標準。而相對于網絡表現出來的信息容量大、即時性強、互動性和廣泛性等特點使得數字出版的質量保證活動變得更加復雜和加大難度系數,為此構建出版質量保證體系就成為十分迫切的問題。
(二)出版質量管理保證體建構的模型設想
在第二部分我們充分認識到數字出版存在著嚴重的質量保證問題,為了改善這種不利的出版狀況,筆者提出了應對措施就是建立數字出版質量管理保證體系,即建立質量標準化機制——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定期考核制——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和評價系統。
1.建立質量標準化機制,質量標準是衡量某一產品性能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建立質量標準就意味著數字出版活動可以有據可循,有形可塑。而建立數字出版質量標準的重任又將落在何人肩上呢?不外乎,應當由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同出版行業共同合作建立的,質量標準的內容要涵蓋到出版活動的有關細節當中。比如出版機構設立需要具備的條件、出版內容不能涉及的因素和出版工作人員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等。當然,這些標準設立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遏制數字出版的發展,而是為數字出版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實行工作責任制,責任制有利于造就責任人的工作責任感和成就感,把每一項工作任務分擔到各個人手中,有助于激發人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加強企業的競爭活力,發揮每個人的才能。特別是注重編輯的責任心,數字出版的最有一個門檻就是編輯,一旦疏忽就將導致低質量的出版物流向讀者,極大影響出版機構的信譽。再者就是數字出版的技術人員,他們肩負著不斷地創新網絡信息技術,把最新的知識內容轉換成更加方便閱讀的格式,以傳達給受眾。
3.實行定期考核制,網絡出版同為文化產業,肩負著傳承文明的重任,出版的質量問題的意義就異常深遠。作為數字出版的工作人員,都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如何檢查他們的這些能力呢?實行定期考核就是一個最好的辦法,考核并不一定都是一些死記硬背的理論知識,同樣還會涉及平時的業務問題。而且出版機構更應把這種考核機制看成是搞活企業內部文化,團結企業內部力量的一種長效機制。在這樣的機制下,需要鼓勵和鞭策每一位員工,培養他們熱愛工作,竭力奉獻的精神。
4.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人是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和踐行者,任何出版活動都離不開人的能動作用。如何把這些擁有各方面能力的人才綜合調配,使他們各盡所能呢?這就需要出版機構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團隊,更需要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具體講就是以ISO9000族標準的四個質量管理規范來指導出版活動。即“①機構:標準明確規定了為保證產品質量而必須建立的管理機構及職責權限。②程序:組織的產品生產必須制定規章制度、技術標準、質量手冊、質量體系操作檢查程序,并使之文件化。③過程:質量控制是對生產的全部過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不是點的控制。從根據市場調研確定產品、設計產品、采購原材料,到生產、檢驗、包裝和儲運等,其全過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質量。并要求過程具有標識性、監督性、可追溯性。④總結:不斷地總結、評價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地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使質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8]
5.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和評價系統,就可以隨時方便出版機構、政府職能部門、出版協會等及時了解該出版系統的相關信息,也為出版企業改進其工作方式、提高其行業技術、增強不同文化機構之間的大合作提供許多便利的條件。就出版活動而言,建立的信息反饋和評價系統應當包涵這樣三個層面: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出版機構自身和讀者或受眾。
(1)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這個評價主體主要側重在網絡出版內容的合法性和相關網絡技術的推廣上。這個屬于宏觀的行政控制手段,也是網絡出版活動的一個行為準則,這個主體評價對網絡出版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維系網絡出版機構合法性的決定性因素。所以,網絡出版機構必須高度熟識該職能部門的評價體系及標準,以便制定相對應的出版活動準則。行業協會主要是確保網絡出版這行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更是實現本行業的新技術推廣,出版資源共享之目標。因此行業協會通常會制定一些準則來約束或鼓勵本行業內的出版活動。
(2)出版機構自身,這個是其他評價體系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因為出版機構要組織質量認證機構、行業協會和讀者來進行多方位的評價活動。所以出版機構本身更應當形成一個內部系統的評價標準,以實現其他評價體系全面公正的進行。
(3)讀者或受眾,可以說讀者的反饋是衡量網絡出版市場的重要要素,也是出版質量體系建構的終極目標——給讀者一個高質量的網絡出版物,豐富其精神內容。所以充分分析和利用讀者評價系統對出版機構改進其工作方式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數字出版條件下出版質量管理所面臨的出版內容質量存在“低質量、內容庸俗甚至低俗、文字使用不規范、錯、別字誤用”等特點,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出版質量管理體系的理論模型:建立質量標準化機制——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定期考核制——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和評價系統。但是,研究數字出版質量保障體系還尚處于早起階段,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的參考資源也相對貧乏,更由于筆者知識尚淺,能力有限。因此在涉足其間時常常感到孤立無援,文章的不足之處更是在所難免的。為此,筆者也更希望更多的學者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研究當中來,也把中國的數字出版質量管理研究推上更高層次。
[1]邵菊芳,沈惠云.數字傳播—以傳統出版與網絡出版的融合發展為例[J].中國出版,2009(11):98.
[2]萬子芬.質量是電子出版業發展之基—電子出版物質量亟待規范管理[J].中國電子與網絡出版,2003(11):35.
[3]李俊.破解網絡媒體出版質量管理難題[J].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4):1.
[4]陳麗菲,俞錦莉.數字傳播背景下的出版走向[J].編輯學刊,2003(3):17-18.
[5]辛雨.亟待提高的網絡出版質量[J].出版廣角,2001(10):58.
[6](法)艾曼著,胡小躍譯.阿爾班.米歇爾:一個出版人的傳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22.
[7]于國華.圖書出版流程與管理三要素[J].出版發行研究,1995(1):24-25.
[8]http://wiki.mbalib.com/wiki/.
范莎莎(1988-),女,陜西蒲城人,碩士,欽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編輯出版。
G230.7-F
A
1006-0049-(2016)17-0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