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
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心理現狀分析以及策略
張鵬*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當前高校中的貧困生仍然占據著很大比例,他們在就業時的心理狀態與其就業率息息相關,在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普遍存在的現狀下,改善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心理狀態,及時給予其正確的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成為改變貧困生個人和乃至其家庭命運的關鍵。本文對當前我國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心理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導致當前貧困生就業難心理現狀的原因,并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貧困生;就業難;心理現狀;對策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中,貧困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嚴峻,貧困畢業生在龐大的就業隊伍中處于弱勢地位,他們在就業時無法依賴社會關系,更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只能依靠自身努力來爭取一份工作[1]。在現實中,就業成本的增加使他們感到乏力,在擇業就業中出現了各種矛盾心理。所以,對當前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心理現狀進行分析并給予正確指導,對提升高校就業率、促進高校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缺乏自信,就業心態不積極
通過筆者對當前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心態積極性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的就業心態普遍不如非貧困生積極。他們無論是在自信心還是競爭心態上都有所缺失,并且普遍表現出焦慮的心態。因此,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相比,在就業中更容易缺乏自信,而且沒有主見,表現出怯場等行為,他們在擇業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消極應對,因而經常會錯過良好的就業機會。
(二)擇業時普遍務實,沒有創業熱情
貧困生在職業選擇問題上,與非貧困生的差距也非常明顯,他們一般會更多地考慮個人發展和薪酬待遇問題,對社會需要和創業考慮較少。貧困生在職業選擇中,對于某項工作的性質、專業匹配度、單位規模等因素考慮較少,代表著他們擇業靈活性相對較高,也就是態度上的務實;但是在對于自主創業的看法上,貧困生的熱情并不高,影響貧困生創業熱情的因素很多,但是貧困生的經濟條件和創業風險可謂最為突出的影響因素[2]。
(三)貧困生的就業壓力更大
貧困生由于家庭比較貧困,他們往往希望通過畢業后獲取一份較好的工作來改變自身甚至是家庭的貧困現狀,因此,他們對于好工作的期望更為迫切,他們面臨的就業壓力比普通學生更大。導致貧困生出現這一壓力的來源很多,如臨近畢業、父母的期望、與同學對比等,都是造成壓力的來源。
(四)高校貧困生對就業指導的期望值更高
在高校畢業生中,由于就業經驗的缺乏,他們如果能夠獲得學校的就業指導,就可以在就業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3]。通過筆者的調查可以發現,貧困生比普通學生對于就業指導的期望更為迫切,他們更加希望獲得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造成這種心理現狀的原因在于,貧困生大多來自于農村或者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弱勢的家庭背景注定不能在就業中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因此,貧困生在就業時必須自己拿主意,但是他們并沒有經歷過社會中的磨礪,對于一些決策存在迷茫。所以學校的就業指導成為他們必須要依賴的途徑。
(五)貧困生的就業準備不充分
大部分的貧困生在就業時對自身的就業方向沒有明確的目標,更不知道怎么有針對性地準備就業,對于用人單位的錄用標準也不了解,而且他們大部分認為是自身家庭原因導致了他們的就業困境。誠然,家庭經濟的窘迫和社會資源的匱乏是導致他們就業準備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出現這種現象與貧困生的人格特征、自卑心理等密不可分,這使得他們由于缺乏交流而獲取的外界信息不足,沒有更多的就業信息來源。
(六)貧困生就業觀念端正
通過對影響就業因素的調查可以發現,貧困生和普通學生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一致認為個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經驗等因素都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對貧困生而言,他們把影響就業的因素更多的歸因于自身,認為個人能力和努力程度在就業中更加重要,這也是貧困生就業觀念中比較積極的一方面。但是,在一些其他的觀念中,貧困生與普通學生還是存在差別,例如在面對自己不滿意的工作中,貧困生比普通畢業生的比例更高。
(一)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
隨著物價上漲以及大學擴招等,高校學費和生活費用等普遍提升。貧困生收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如果來自家庭的經濟支持不足,那么他們將無法順利完成學業,這就導致了貧困生從入學開始就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4]。此外,這些學生的父母往往傾其所有為其教育投資,目的是希望子女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完成學業,進而獲取一份薪酬較高的工作,改變子女的命運,因此大部分的貧困生在入學之時便非常刻苦,并給自己制定了非常高的目標,然而現實的殘酷使他們一次次地碰壁,無形中使他們的心理壓力更加沉重,很多心理問題也就產生了。
2.經濟因素
貧困生之所以貧困,歸根到底是其家庭的經濟支持不夠導致的,因此很多貧困生在校期間不得不處處留意生活開支,并想方設法參加一些兼職活動,有時甚至不惜犧牲學習的時間去完成勤工儉學的工作,增加一點經濟收入,從而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3.群體因素
高校一般都是面向全國招生,因此,高校學生往往來自全國各地,對于貧困生而言,他們對各種事情非常敏感,尤其是注重周圍同學和老師的看法。如果與同學或者師生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合理,他們更容易受到他人的諷刺,導致了貧困生比普通學生要承擔更沉重的心理壓力。尤其是高校中的學生往往是來自各地的優秀學生,同學們的各項表現都很優秀,很多無形的競爭就存在于同學之間,貧困生與其他學生在心理上會存在更大的落差,他們也就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4.社會因素
由于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各大企業、事業單位紛紛裁員、精簡機構,這對于廣大高校畢業生來講,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以往大學畢業生備受企業追捧的日子已經成為歷史,在各企業為求生存而采取精簡機構的背景下,普通高校畢業生壓力尚且增加,貧困生的就業壓力更大,導致他們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主觀因素
1.擇業觀念
在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中,普遍存在著對就業期望過高的問題,而貧困生也不例外,由于現實的殘酷以及貧困生對未來職業過高要求之間的落差,往往容易導致學生處于原地等待狀態,認為還會有更好的工作崗位[5]。這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表現:過于高估自身能力,由于急于改變現狀而對薪酬要求過高,缺乏實踐能力等。
2.擇業技巧
在貧困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對自身能力的培養提升,但是對于處理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技巧掌握卻不足,使貧困學生無法正常展示自身的能力與素質,用人單位無法全面了解這些學生,從而也就會選擇其他看起來條件更好的一些學生,使貧困生錯失獲得心儀崗位的機會。
(一)政府完善相關政策,提供社會支持
面對目前的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心理問題,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加以制約,這其中離不開社會環境的作用。縱觀我國的就業市場,雖然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其規范程度很低,真正公平、公正、擇優錄用的就業機制并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當今社會就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加深,加之高校貧困生的社會資源匱乏,使得他們的就業機會大大減少。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相比,他們在就業時會遇到更多的生源、戶口、社會關系等問題,這些問題必定會對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心理形成不良影響,此時,政府方面應該發揮其獨有的優勢,出臺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促進就業公平,為貧困生就業提供政策支持。
(二)學校為高校貧困生提供全面的就業心理輔導
當前我國的高校針對貧困生問題,多是處于學生在讀時期的經濟援助,尚且缺乏對于貧困生的就業階段的幫助,尤其是在就業心理指導方面做的不足。我國大部分的高校都有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但是這種就業指導都是普遍性的,并沒有專門針對貧困生就業心理方面的指導。而且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也多是針對學生的感情、學習狀態等進行指導,沒有為學生就業的心理提供指導。因此,高校應該充分結合兩大部門的優勢,加強二者之間的合作,成立專門針對貧困生就業心理輔導模塊。在對貧困生的就業心理展開輔導時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幫助貧困生正視貧困、增強自信、明確擇業目標、加強就業準備、調整就業壓力等。
(三)家庭方面與子女加強溝通
我國的貧困大學生主要來自農村地區或者城市中的低收入家庭。在我國的貧困家庭中,由于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很多家長都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子女的命運,因此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很大,希望子女畢業后能夠獲取一份薪酬較高的工作,改變子女甚至是整個家庭的命運。但是,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畢業生想要一開始就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高校貧困生面臨著來自家庭的殷切期望和來自社會現實的雙重壓力,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渠道放松、宣泄,久而久之,他們往往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在貧困生的就業過程中,來自家庭的理解與支持對于調節他們的就業壓力至關重要[6]。此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爭取:一是糾正家長在子女就業問題中所持的態度。學校方面應該加強與家長們的溝通,讓家長們了解政府部門的有關政策,使家長們對當前就業形勢有正確的判斷,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改善貧困生就業中的心理問題。
(四)貧困生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提升個人競爭力
前文已經提及,導致貧困生就業難的心理問題中,其自身能力的差異是很重的一個因素,想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得從貧困生自身抓起。第一,貧困生在校學習期間,應該努力學習,熟練掌握對專業知識的運用,培養良好的實踐能力,為以后進入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提升個人競爭力;第二,貧困生應該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保持積極的心態,對未來做出規劃,明確就業目標,為以后走向就業崗位而努力奮斗;第三,貧困生應該拓展收集信息的渠道,增強自身收集信息的能力,在獲取就業信息中獲取主動權;第四,在擇業過程中,尤其是面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廣大畢業生尤其是貧困生要掌握自我調節壓力的能力,以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正確處理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
我國的貧困大學生在高校中占據相當高的比例,屬于比較弱勢的群體,他們面臨著來自經濟、學習和精神方面的幾大壓力,心理負擔巨大,不利于他們在校期間的學業,也不利于這些學生心理的健全。因此,廣大高校有責任對貧困大學生提高重視,幫助其走出心理困境,促進貧困生的健康成長。現如今我國的就業形勢嚴峻,貧困生由于成長環境和個人能力的限制,在就業過程中非常容易產生心理障礙,不利于他們的就業選擇,也不利于其個人競爭力的提升,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提高重視,呼吁各部門共同參與,從政府、學校、家庭以及貧困生個人等方面著手,切實幫助貧困生解決就業難的心理問題,提升貧困生就業時的個人競爭力。
[1]劉丹,潘蘇蘇.高校貧困生就業心理現狀及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0,04:169+171.
[2]蘇文寧,來燕.高校畢業中貧困生就業心理輔導[J].科技資訊,2011,15:207-208.
[3]桂莉娜,蔡寶鴻.心理契約視域下高校貧困生就業競爭力提升路徑探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12:34-36.
[4]喬心陽,武靈芝.心理學視角下高校貧困生就業心理素質的有效提升[J].教育與職業,2015,11:73-75.
[5]邱霽揚.貧困大學生現狀分析及救助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
[6]張二金.高校貧困生消極就業心理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J].黑河學刊,2013,11:117-119.
張鵬(1986-),男,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信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工作。
G444;G647.38
A
1006-0049-(2016)17-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