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宇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3
?
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思想及其現實詮釋
吳昊宇*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403
需要;物質需要;精神需要,現實詮釋
人的需要問題既是一個哲學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人的需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維系人類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物質生產資料的需要,另一類是人們對認知道德審美情感信仰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前者不僅包括了人與動物相同的自然需要、本能需要,而且囊括了人之為人的社會性需要;后者是人類所特有的精神需要。當今的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的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認識人的本質、滿足人的需要、促進人的發展,應該成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簡述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思想: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現實性,物質需要是人類社會歷史發生的原始動因。《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文本中馬克思確立了以“現實的人”為歷史唯物主義體系的出發點。“現實的人”意味著有血有肉、感受著外部世界、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生存的人。馬克思看到,對歷史進程起到實際作用的是人類滿足自身需要的方式:現實的物質生產活動既使人獲得滿足生存需要的物質,也使人改造外部世界和改造自身的水平不斷提高。這過程中需要的內容從物質對象上升到交往關系,從生存層面擴大到發展層面,需要是人類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
其次,人的需要具有歷史性,它與生產方式相聯結并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無論是人的需要的內容還是其滿足方式,都不會永恒不變。需要與生產方式聯結,一方面,兩者的互動使社會生活橫向拓展,社會關系愈發復雜。人們之間由需要和生產方式決定的物質聯系,不斷采取新的形式,進而表現為“歷史”。另一方面,需要與生產方式都處于歷史變化中。從原始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人的需要從簡單到多樣。當既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需要時,需要的匱乏便會激發人的主體性,改變已有的社會生產方式。
充分關注民生問題,滿足人的現實需要。概括來講,就是要以改善民生為社會建設的重點,要抓牢維護社會公平的關鍵,讓人民共享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下良好的競爭環境和改革成果。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大潮中,產業工人的生存狀態需要得到社會充分關注。眾所周知,這個群體曾經是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而現在他們普遍存在著工資低、住房困難或住房條件簡陋、勞保福利低等諸多現實需要問題。以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為例,盡管近幾年來各地普遍提高了企業職工的最低工資標準,但同企業高層收入、勞動生產率以及利潤率相比,利益所得依舊很低,何況各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政策是近幾年來通貨膨脹的集中反映,產業工人的現實需要和利益并未得到充分滿足。產業工人實際工資水平的提高、現實需要的滿足不僅能改善職工的生存現狀,并且在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保證了高效生產。
要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身的關系,滿足人的發展需要。首先,人的物質需要的滿足,必須以人與自然的關系協調為基礎,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今天的人類已經不用看大自然的“臉色”行事,但我們更應該拋棄“人類中心主義”,謀求“天人合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國有企業,尤其是煉鋼煉油這類的大型國企,不僅應該從根本上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想法,更應該在實際行動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保護自然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榮共存的境界。其次,就滿足產業工人的發展需要,提出三點建議:1.加強產業工人之間的自學互助。一線產業工人普遍“依賴經驗、缺乏創新”,要學習新知識并不斷思考,積極營造“不學習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淘汰”的氛圍。2.變更企業用人思維。人人都是研發者,人人都是生產者,不刻意區分研發人員和生產人員,在生產中研發創新,鼓勵產業工人的小發明、小創造。3.建構社會培訓體制。加強產學研聯盟,邀請社會機構、知名專家進行講座,滿足產業工人的發展需要,提高產業工人的整體素質。
建立完善的并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社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體制保障,“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印證了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理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指導作用。下面以企業勞保福利制度為例,來探討新形勢下企業和社會如何實現人的利益滿足與發展需要。首先在改革企業勞保福利制度前,應明確兩點原則:其一,保證企業勞保福利資金來源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其二,企業勞保福利開支的合理性。1.勞保福利工作的范圍應拓展,之前的勞保福利工作基本上局限于給予產業工人物質利益的享受,今后應把開發智力、企業培訓、活躍工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滿足產業工人發展需要也相繼納入勞保福利工作領域。2.勞保福利工作應逐步走出家庭和企業,進入社會。勞保福利工作的社會化程度越高,它能統籌到的資金就越多,調動資金的能力就越大。由于實行勞保福利工作的社會化管理,管理者工作性質相對單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3.勞保福利工作的醫療制度方面,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為真正需要看病的職工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和報銷體制。另一方面,杜絕“無病求醫”、“一人公費,全家吃藥”的亂象,可嘗試采取醫療費部分包干到單位或個人的辦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罰老、罰病、罰弱”,使全體產業工人的利益得到保障、現實需要得到滿足。4.應社會發展、時代進步需要,每當物價調整和工資改革時,福利基金和退休基金不僅要專款專用,還要使退休產業工人和在職工人一樣,隨著生產水平、物價水平的提高相應地得到提高。
[1]張奎良.馬克思人的本質思想的全景展示[J].天津社會科學,2014(01).
[2]劉海亮.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思想及其當代意義[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11).
[3]張悅.馬克思人的本質思想對“灌輸”理論的重新解讀[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06).
吳昊宇(1988-),男,湖南岳陽人,研究生,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
A811
A
1006-0049-(2016)17-0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