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孌倩
(荊楚理工學院,湖北 荊門 448000)
淺談音樂欣賞及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方孌倩
(荊楚理工學院,湖北 荊門 448000)
人的審美能力可以通過審美實踐培養,音樂欣賞作為一種最直接、最具體的審美實踐,對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美感,提升審美的心理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音樂的美好情愫。本文對音樂欣賞中的審美意識,音樂欣賞對大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音樂欣賞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做出簡要分析。
大學生;審美能力;音樂欣賞
音樂是能夠反映人類生活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審美意識存在于音樂中,欣賞者在體會音樂韻律的流動與語言美的同時,能提升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音樂欣賞應當充分利用音樂本身的美,激發學生對審美的認知,培養學生熱愛、體驗和鑒賞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音樂教育視野,使音樂欣賞成為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審美意識指的是廣義的美感,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通過感知、感受等意識對審美對象的能動反映,審美意識可以通過藝術來研究。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藝術和美是分不開的,審美活動的本質特征是以感性體驗為核心,感受和欣賞美,因此音樂中存在審美意識。
音樂不同于畫作、雕塑等藝術作品,沒有直觀的視覺形象,主要靠聽覺感知,獲得情感體驗,激發想象,引起聽眾共鳴。因此音樂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感受與視覺藝術是不同的,它通過聽覺來感受音樂中的情感變化,再把這種感受傳遞給大腦,通過大腦想象和加工,體會音樂表達的含義,因此音樂欣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是感受純聽覺的美。
由于音樂作品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且音樂依靠聲音來傳遞,憑借聽覺來鑒賞,所以不同的聽眾對音樂的欣賞角度不同,不同的人在聽到同一首樂曲時在理解、認識、思路、審美上會產生差異,最終造成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同,而且每個人在欣賞音樂時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種自身的特質也決定了人們對音樂作品理解的差異,因此在音樂欣賞中應該提升審美的判斷與想象力,提高審美意識。
音樂教育在培養大學生審美能力上有著其他學科不能取代的的功能,而音樂欣賞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讓學生提升對音樂作品的認知,開拓音樂作品的欣賞視野,還能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音樂欣賞能增強學生聽覺感受,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同時也是一門情感藝術,音樂欣賞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覺感受能力,通過聽覺來感受音樂中微妙多變的情緒變化,因此音樂欣賞直接促進了學生聽覺感受能力的增強,學生通過耳朵傳遞到大腦的聲音激發想象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
音樂能夠描繪出讓人沉浸其中的意境和讓人心動的情感,音樂比其他藝術更能夠表達情感,因此音樂欣賞是一種情感體驗,音樂能夠深入聽眾的心靈,潛移默化的影響聽者的感情,陶冶人們的情操。音樂欣賞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并塑造了學生美好的心靈。
(二)音樂欣賞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體驗“美”的能力
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動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音樂不具有直觀的視覺形象,而是通過聽覺來感知,不同文化底蘊的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同,對音樂的感知和欣賞角度也不同,音樂欣賞通過聽覺產生共鳴,刺激大腦激發想象,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產生聯想和想象,并且激發創造性思維。因此音樂欣賞能夠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驗音樂的“美”,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律動中翱翔。
(三)音樂欣賞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感受美、體驗美最終都是為了創造美。創造從本意上解釋就是把之前沒有的東西或者事物產生或建造出來,創造是一種有意識的、自主的對世界進行探索的行為。創造美的能力需要培養,只有具備感受美和體驗美的能力,才能有創造美的條件。音樂欣賞通過培養大學生的美感體驗,增強學生感受美和體驗美的能力,提升對美的鑒賞能力,為創造“美”奠定基礎。
音樂欣賞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通過音樂欣賞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一)讓學生明白音樂欣賞的目的性及對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明確目的,才能有效的開展活動,開展音樂欣賞之前應該讓學生明確音樂欣賞的目的和意義,以及對提升審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音樂欣賞能夠陶冶人的心靈,具有極高的審美教育價值,它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作品為審美對象,通過鑒賞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音樂欣賞的作用,讓音樂欣賞成為大學生提升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面向大學生開設音樂欣賞課,學習樂理和音樂背景知識
想要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學習和了解一些音樂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欣賞如交響曲、歌劇等結構復雜的大型音樂作品時,更有必要掌握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因此面向大學生開設音樂欣賞課,學習一些基礎的樂理知識和音樂背景知識,了解音樂的理論知識、產生的背景、創作意圖及風格流派,讓學生更全面的理解和領會音樂作品的精髓。
(三)鼓勵學生組建各類大學生音樂社團
大學生音樂社團是開展音樂實踐的最有效途徑,通過各類社團活動,為學生創造了表演機會,增加了學生在音樂藝術上的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生音樂創作的積極性,有效地提升了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引導學生正面、積極的利用網絡資源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拉近了世界的距離,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和知識廣度,打破了傳統的知識壟斷,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音樂作品;科技的進步加速了音樂的發展、流行和消退,這就要求大學生對音樂資訊具備一定的掌控能力,雖然網絡的為獲取音樂資源提供了便捷,促進了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但是網絡也促使一些傳統的珍貴的音樂資源的流失和消退。因此應該引導大學生正面、積極的利用網絡資源,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增強對音樂資訊的搜集、理解和掌握能力。
音樂欣賞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充分發揮音樂欣賞的作用,可以讓大學生融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中,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讓大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1]劉鳳華.淺談音樂欣賞課審美能力的培養,2014(05).
[2]范中洲.淺談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2009(03).
[3]中音在線.淺談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的培養,2014(04).
[4]文浩.論音樂欣賞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2011(11).
[5]林華.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