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科技CEO陸雨泉:
P2P平臺在公布諸如壞賬率等數據時,應坦誠相待,公布能真實反映平臺真實風險的壞賬率。事關金融風險,壞賬率不應該只是一筆糊涂賬。
美利金融CEO劉雁南:
P2P壞賬率是否能“被容忍”?這樣的說法有失偏頗。壞賬是必然存在的,應站在投資人和借款人的角度辯證地看壞賬問題。是否“被容忍”,僅僅關注壞賬率是不夠的,壞賬率是公司借款端業務水平的一個體現,是各家平臺風控能力的一個體現。但能否“被容忍”,還要看公司能否在出現損失時有能力進行償還。
愛錢進創始合伙人張輝:
在P2P行業信息標準尚未規范前,投資者可以將壞賬率作為判斷P2P平臺的輔助性指標,但僅憑壞賬率高低就判斷一個平臺是否安全,則較為偏頗。投資者還應該從平臺實力、經營合規、風控能力以及行業口碑等方面,全方位地評價一個平臺的安全性,切忌被低壞賬率甚至零壞賬率所引誘。
搜易貸CEO何捷:
目前P2P行業還不成熟,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理解。不過從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來看,壞賬的標準是很明確的。相信以后網貸的標準也會向這類標準看齊。
財路通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司天石:
P2P平臺的壞賬率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個比例應該控制在什么樣 的范圍。目前業內普遍的風險備用金征收比例為4%,即平臺上的借款 出現逾期由風險準備金進行墊付,但超過4%也不能說平臺經營上會出 現風險,還是要看資產端的產品利率情況,也 就是說平臺的賬戶管理 費是否能夠覆蓋壞賬成本,這其中還要核算上平臺的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