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冬
東北的很多老年人一到冬季就要“南遷”,到海南、廣西等溫暖的省份貓冬。這種候鳥式的養老方式這些年漸成潮流,但也有很多老年人到了南方反倒生了病。對此,中國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委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王宇教授提醒說,“候鳥”式貓冬,要三思而后行。
養生最好順應自然規律
“海南的確是個好地方,最近發布的一個長壽地圖中海南位居第一,但我一直堅持的觀點是,中醫養生講究‘三因,即因時、因地、因人的養生。”王宇教授針對候鳥式養生提醒廣大讀者。她解釋說,黑龍江省是四季分明的,而海南基本是兩季,特別是三亞地區可以算一季,身體習慣了四季變化的人到一個常年溫熱的地方去養生,這種方式是否適宜其實值得推敲。
居住在東北的人,經過春、夏、秋三季,人體的陽氣已消耗很多,冬季是“儲存”陽氣、養精蓄銳、給人體休養生息的極好時機。如果每到秋冬就去海南等地,就等于讓身體一直處于生發階段,氣血缺乏有效的閉藏,即該閉藏之時卻生發出去了,明顯違背了“冬藏”的養生規律,很容易生病。五六十歲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尚可適應這種氣候變化,但對于一些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特別是身體狀況較差的老人來說,長途跋涉折騰到南方反倒增高了發病幾率。
動身之前應做一次體檢
東北冬季的冷空氣對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及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確不利,而海南等地溫暖潮濕,會減緩此類疾病的發生,但并不是說所有老年人都適合去南方養生。王宇教授說,候鳥老人由北方寒冷干燥的氣候環境突然置身于南方高溫潮濕的環境,自身的調節功能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標準,就會產生不良癥狀。因此,提醒一些患有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高齡老人,要衡量自己是否適合做“候鳥族”,如果決定去南方,最好先到醫院做一次全面體檢,請專家幫助評估身體狀況,以避免發生意外。
到南方不能照搬北方運動習慣
許多北方老人,在原居住地養成了每天鍛煉身體的習慣,但在北方時可以承受的運動量,到了海南等地卻不能承受了。特別是一些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的高齡老人,稍一活動就大汗淋漓、心跳氣短、胸悶乏力,甚至頭暈耳鳴。王宇教授建議在海南等地進行運動時要掌握好“三原則”:一是運動要適度;二是注意選擇運動的時間和地點,盡量避開高溫時段,要找避暑通風處;三是保證充足的睡眠。
特殊人群吃海鮮要慎重
王宇教授說,海南、廣東等地有豐富的海產品,但“候鳥老人”對此需慎重,因為一些過敏體質或脾胃功能較弱的人不能多食海鮮,痛風病人也不適合食用海產品。王宇教授指出,我國南北飲食結構差異較大,加之潮濕的氣候易使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若飲食不節或不潔,可造成脾胃失調,食欲降低,也可因聚濕、凝痰、郁久化熱而出現胃痛、腹痛、稀便或便秘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