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臉譜:中國傳統發展脈絡
我們在喜愛京劇名家時,也常常會被京劇臉譜所吸引。其實,臉譜的發展,不僅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也暗合了中國傳統發展的脈絡,它的造型圖式符合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命的張力和美感。
根據史料記載,臉譜由唐代樂舞中所載面具和參軍戲的涂面逐漸演變而來。
臉譜的發展跟中國戲曲的發展是不可分隔的。起源于歷史上的“代面”。據《舊唐書》記載,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代面”即“假面歌舞”的出現,這應是臉譜的鼻祖。貴州的“儺戲”面具就是臉譜的活化石。隨著戲曲的發展,戴面具演出時不利于演員面部表演,藝人們直接用顏料在面部勾畫、化妝,就逐漸形成臉譜。這樣隨著歷史的演變,經過歷代戲曲演員的長期實踐,戲曲表演藝術家逐步將各種人物所畫花臉的圖案加以完善,歸納分類行成譜式,畫出五顏六色的圖案,每人一譜。雖然“花”但是有“譜”,這就是戲曲臉譜的形成。
京劇臉譜是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形成后,逐漸形成的。京劇臉譜在形成過程中吸取了很多地方戲曲劇種的臉譜。借鑒了徽、漢、昆、秦、各劇種經驗。京劇臉譜也是至今戲曲舞臺上臉譜最多、最完整的臉譜體系。
京劇興起后,臉譜造型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劇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紋理,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劇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來為整個戲劇的情節服務,可是發展到后來,臉譜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表及里、由淺到深,日臻完善本身就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為表現手段的圖案藝術了,臉譜也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在構圖上奠定了基本譜式,各類角色的臉譜進一步精致化、多樣化,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為圖案勾眉眼面頰,結合夸張的鼻窩、嘴窩來刻畫面部的表情。
開朗樂觀的臉譜總是舒眉展眼,悲傷或暴戾的臉譜多是曲眉合目。勾畫時以“魚尾紋”的高低曲直來反映年齡,用“法令紋”的上下開合來表現氣質,用“印堂紋”的不同圖案象征人物性格。通常將其分為凈角與丑角臉譜兩大類,其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
“整臉”——在整個面部涂一種主色,不勾花紋,而是在主色上畫出眉、眼、口、鼻的紋理,這種譜式稱之為“整臉”。
“三塊瓦臉”——在整臉的基礎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顏色上突出出來,使前額、左右面頰呈現出三塊明顯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塊瓦,稱之為“三塊瓦臉”或“三塊瓦窩”。
“十字門臉”——由腦門頂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顏色的立柱紋與眼窩大體呈“十字”形,額頭涂白,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種譜式稱之為“十字門臉”。
“碎花臉”——與整臉相反,臉譜色彩、構圖最復雜的稱之為“碎花臉”。
“歪臉”———色彩、構圖小對稱,表現人物形象反常、衛陋的臉譜譜式,稱之為“歪臉”。
丑角譜式較少,有“豆腐塊臉”、“腰子臉”、“棗核臉”幾種譜式。由此可見,京劇臉譜是一門寫意和夸張的藝術。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如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好喝酒。聞仲,楊戩畫有三眼,來源于古典傳說。趙匡胤的龍眉表示為真龍天子。雷公臉譜中有一雷電紋。姜維額頭畫有陰陽圖,表示神機妙算。夏侯敦眼眶受過箭傷,故畫上紅點表示。竇爾墩,典威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王延章頭畫蛤蟆,表示是水獸轉世。趙公明面畫金錢,表示自己是財神爺。北斗星君畫七星圖于額上,彩繪描金,十分精美。
京劇臉譜是一種寫意和夸張的藝術。京劇臉譜的演變和發展,不是某個人憑空臆造的產物,而是戲曲藝術家們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體驗、綜合,以及對劇中角色的不斷分析、判斷,作出評價,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手法。是一種能表達出不同的感情,將曲直矛盾色彩和諧對比的不同形式相結合的富有裝飾性的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京劇臉譜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舞臺實用臉譜,這類臉譜是根據劇情和劇中人物的需要,演員用夸張的手法在臉上勾畫出不同顏色,不同圖案和紋樣的臉譜,它是一種舞臺藝術;無論是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還是下里巴人的通俗藝術最終都要走向應用,京劇臉譜也不例外,由此在生活中不斷廣泛應用的工藝美術性臉譜逐漸受到大眾的喜愛,這類臉譜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想象,在石膏材質的臉形上,用繪畫,編織,刺繡等手法制作出形態各異,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制品,這類臉譜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是一種生活藝術。
京劇臉譜作為一種舞臺藝術,功能有:首先,表現角色的品貌、身份、性格等。戲曲臉譜可以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效,如曹操為白臉,可以看出角色的奸詐、多疑的特點。其次,暗示角色的命運、性情。臉譜的作用,除表示性格外,還可暗示角色的各種情況,比如項羽的雙眼畫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劇性結局,包公皺眉暗示他苦思操心,孫悟空猴形臉暗示他本是猴子。
第三,舞臺距離化。拉開戲劇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臉上的圖畫使觀眾分辨不清演員的本來面目,并且與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相貌很不一樣,像帶著假面具。這使得觀眾不容易“入戲”,避免產生幻覺,而是專心于審美和欣賞。
另外,臉譜的濃重、鮮明的油彩和多樣的圖案,再配上凈行“吼叫式”的粗獷聲腔,形成強烈藝術刺激,對觀眾起到興奮、宣泄和震動作用。
京劇臉譜作為一種生活藝術,從舞臺走向實用,豐富著我們的文化裝飾著我們的生活。比如,壁掛類、錦盒類、鏡框類、泥塑類、字畫類等京劇臉譜,它們作為一種藝術品裝飾著生活,將傳統文化的展現的淋漓盡致,在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帶給了大眾美的享受!
京劇臉譜的演變過程是按照中國戲曲審美要求和某一特別設定的“意象”展開的,它不斷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經過保留和演義最后又使之升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臉譜文化。
京劇臉譜最直接反映的是京劇臉譜文化;其次折射出京劇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層次的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京劇臉譜是民族傳承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是一種象征,是一種積淀,是一種延續百年的瑰寶;傳統是一條流淌的河,京劇是國粹,臉譜是一個窗口;通過京劇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京劇臉譜的符號即京劇臉譜本身,是“觀念的符號”和“表情的符號”;其能指即京劇臉譜的表示者,即京劇臉譜的譜式和色彩;其所指即京劇臉譜的被代表者,它是多維度的,折射出的是多維度的映像和思考:美與丑的統一,角色性格,京劇舞臺藝術,民族傳統文化等。所指是人根據對社會和文化的思考賦予其的內涵,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因人而異,并且是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所以不能用停滯或靜止的眼光認識京劇臉譜,而應該以發展的、動態的、靈活的方式,從不同的文化的、藝術的或哲學的角度思考,以賦予它更豐富的內涵。
首先,京劇臉譜是為了表現出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品道德,這種表現實際上是將角色人物做為載體,通過固化而一目了然的視覺符號向觀眾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善惡觀和價值觀。
第二,京劇臉譜基本定格于譜式和色彩,久而久之,這種模式固定下來,形成一定的價值取向,好人必定儀表堂堂、壞人會都一臉賊相,所謂“相由心生”即是這種人格判斷標準的“經典”理論。這種相由心生,表里一致的人格判斷在京劇角色人物的臉譜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據專家介紹:京劇臉譜的基本顏色為紅、紫、黑、白、藍、綠、黃、粉、灰及金銀色。最早的時候,顏色只是用來渲染和強調人物的本來膚色,后來才被賦予各種象征意義。紅色代表忠誠和勇氣;黑色代表忠誠和美德;白色代表殘暴、忘恩負義、野心勃勃和飛揚跋扈。除了顏色之外,京劇臉譜藝術還使用臉形、五官形狀等其他表面特征表現戲劇人物的本性和內心世界。比如,《水滸》里惡貫滿盈的太監高俅是個大白臉,象征奸詐、惡貫滿盈;包拯的大黑臉象征為官清廉、剛正不阿。
第三,京劇臉譜通過規范而統一的視覺符號,向觀眾傳遞出戲曲人物的性格、年齡和忠、奸、善、惡等直觀的信息;暗示角色或忠誠或奸詐或魯莽的性格特征;一方面是一種京劇舞臺藝術,同時又折射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京劇臉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對其研究的角度是多學科多方位的,從視覺文化的角度對其進行解讀有助于我們更深入的剖析京劇臉譜,有助于人們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和認識。京劇臉譜文化史中國戲曲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相信從視覺文化角度對京劇臉譜的解讀,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京劇,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凈角主要有以下五大類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