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彬彬
(四川南充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新課程背景下鋼琴伴奏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汪彬彬
(四川南充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鋼琴伴奏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教師必須具備的音樂技能,也是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的重要教學手段。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取得了重要進展。在新課程背景下鋼琴伴奏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中小學生審美心理的發展,有助于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歌唱教學的完整性,發揮創造性,這些都符合音樂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新課程;鋼琴伴奏;音樂教育;作用
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鋼琴伴奏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音樂新課程的不斷深化下,鋼琴伴奏的作用也日益凸顯。義務教育階段是審美心理阿湛的重要時期,鋼琴伴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和心智健康。
(一)音樂新課程
2001年我國正式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簡稱為“新課程”。[1]新課程最為核心的目標和基本理念是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在新課程理念下對音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的基本理念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2]
(二)音樂教育與鋼琴伴奏
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學校的音樂課程,通過各種音樂載體給中小學生傳遞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和音樂素養的教育實踐活動。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門學科,主要價值在于以審美為核心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開發音樂潛能,繼而使學生得到美的體驗,影響其情緒、情感、性格以及人格,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鋼琴伴奏是一種音樂藝術,也是一門表演藝術,也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表演形式,在傳達音樂作品的情感與內涵中有著重要作用。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鋼琴伴奏是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對中小學生的審美、心理及其他方面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各種音樂作品中,鋼琴伴奏可以配合演唱者以及其他表演者很好地演繹作品,也可以豐富歌曲的內涵,渲染氛圍,進行情感傳遞。中小學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鋼琴伴奏對培養中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審美感知能力等審美心理有重要影響,也能夠在歌唱教學、音樂欣賞、舞蹈教學、情景表演等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鋼琴伴奏有助于中小學生審美心理的發展
音樂審美是中小學生的音樂教育的核心,也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中小學生處于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的積極快速發展期。鋼琴伴奏是促進中小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音樂教育措施。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感知能力,也是中小學生重點培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呈現不同的發展特征,從音樂調性感的出現到欣賞、認知與感情感應能力的提高再到審美能力的提高。音樂課堂中的鋼琴伴奏以呈現高低、長短、強弱的音使音樂形象更加立體,增強音樂的情感表達,使學生形成感知。鋼琴伴奏使音樂課堂更加豐富起來,柔和明亮的鋼琴曲風變化多樣,可以彈奏出符合中小學生各個階段身心特點的音樂作品,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和感受音樂作品。而鋼琴伴奏的音樂情感是豐富多樣的,具有音樂美感可以使人得到音樂享受,所以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引導鋼琴伴奏發揮其審美價值,使學生能學習音樂知識,進行音樂欣賞,形成積極的審美評價標準和正確對待音樂的態度。
(二)鋼琴伴奏有助于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義務教育階段是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愿望的重要時期。中小學的音樂教學多以歌唱教學為主,歌唱曲目較為簡單,風格較為單一,情感起伏和音域跨度不大。在一般情況下,音樂教師不需要鋼琴伴奏就能很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主要注重學生音樂歌曲的學習,雖然大部分音樂教師也顧及到了學生的情感和興趣,沒有鋼琴伴奏的烘托,也無法真正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是一堂生動音樂課的評價標準之一,而一節成功的音樂課,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彩引導,也必須活躍課堂氣氛,增強音樂的感染力。這就需要發揮鋼琴伴奏的作用,為學生的歌唱學習服務,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引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引發學生的興趣。鋼琴伴奏不僅能激發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習其他科目的興趣。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和藝術是相通的,對音樂產生學習興趣會減少對學習知識的抵觸心理,用一種熱愛的眼光、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一切。鋼琴伴奏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將人的情感與大自然、與社會聯系在一起,還能讓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培養生活情趣。
(三)鋼琴伴奏可以促進歌唱教學的完整性
歌唱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歡快、抒情和進行曲三中歌曲風格。鋼琴伴奏可以分為鋼琴正譜伴奏和鋼琴即興伴奏。不同風格的歌曲需要不同的伴奏風格。鋼琴伴奏一方面能更準確地表達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思想感情,在音樂教師的歌唱教學中幫助其校對音準,更準確、更規范、更完整地把握歌曲的節奏。另一方面鋼琴伴奏可以對音樂作品起著襯托的作用,把中小學生的情緒情感帶入到演唱中去。此外鋼琴伴奏還可以很好地推動師生的互動合作。合作是鋼琴伴奏的核心,是新課程中音樂教學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的要求之一,能夠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雙向交流,增強集體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鋼琴伴奏的這三個作用有助于歌唱教學的完整性,使二者渾然一體。
(四)鋼琴伴奏有助于發揮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創造性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發揮音樂創造,培養中小學生的創造能力。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課堂不僅要歌曲演唱課,也有音樂欣賞課。音樂欣賞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鋼琴的音域非常廣,演奏技巧多樣,是音樂欣賞的重要教學手段。因其鋼琴具有的這些優點可以模仿其他樂器的演奏,模仿琵琶、古箏、花盤鼓等樂器的音色。鋼琴伴奏尤其是鋼琴即興伴奏很好地將創造性思維融入其中,將其與教學需要進行富有創意的音樂創新。具有創造性的鋼琴伴奏能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啟發學生的發散想象。《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鋼琴伴奏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學生的不同起點,使學生能夠創造性思維,發揮音樂教育的創造性。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類型具有多種形式,鋼琴伴奏不僅能在以上幾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欣賞、舞蹈教學、情景劇表演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鋼琴伴奏重要性雖然非常凸顯,但是鋼琴伴奏要符合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符合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1]龍亞君.音樂新課程教學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程煜著.音樂課程與教學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楊文興.實施音樂新課程標準教學指導[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
[5]尹愛青.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6]陳世軍.鋼琴即興伴奏在中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J].藝術教育,2010,(10).
[7]呂曉燕.鋼琴伴奏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3,(05).
[8]蘭新.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鋼琴伴奏[J].北方音樂,2015,(22).
[9]秦明哲.鋼琴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5,(01).
[8]湯盧,陳林.優秀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鋼琴伴奏能力[J].藝術教育,2015,(12).
[10]唐仲蓮.鋼琴即興伴奏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7).
[12]滕明薇.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與中小學音樂教學[J].大家,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