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良 肖 鵬 張 曉
使用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的臨床價值分析
薛金良 肖 鵬 張 曉
【摘要】目的 對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應用于縱隔腫瘤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2年9月~2016年2月共收治的66例縱隔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成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前者給予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后者行傳統開胸術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療效確切,并發癥少。
【關鍵詞】縱隔腫瘤;微創;胸腔鏡切除術;臨床價值
Obj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scopic surgery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umor clin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Methods 66 cases of mediastinal tumors in a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February 2016 were treat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he former give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scopic resection,which line the traditional thoracotomy treatment,clin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hospital sta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also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P<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scopic resection of mediastinal tumor and effective,with few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Mediastinal tumor,Minimally invasive,Thoracic surgery,Clinical value
縱隔腫瘤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腫瘤,過去主要采用開胸手術治療[1-2]。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醫生與專家建議使用微創手術治療,因為對患者的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低[3-4]。我院采用微創胸腔鏡手術對收治的縱隔腫瘤患者進行了治療,效果較佳,現將詳情作如下報告。
1.1 研究對象
所有觀察對象均為2012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縱隔腫瘤患者。本組66例患者中,男39例,女27例;年齡22~80歲,平均(46.3±4.7)歲;16例畸胎瘤,7例神經纖維腫瘤,33例胸腺瘤,10例支氣管囊腫。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3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值得比較。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開胸術治療:行常規全麻,單腔氣管插管,使胸腔部分充分暴露。視腫瘤位置,取胸骨正中切口,胸骨鋸縱行劈開胸骨,或兩肋間后外側取一切口進入胸內,切口長度為15~20 cm,并用肋骨牽開器將肋骨牽開。直視下,明確縱隔腫瘤位置,將粘連組仔細分離,游離縱隔腫瘤。如果患者縱隔胸膜損傷,應留置胸腔引流管。手術結束后,關閉、縫合切口,常規預防應用抗生素24 h。
實驗組行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全麻后給予氣管插管麻醉。患者取健側臥位,或是抬高患側30°臥位。結合患者的腫瘤部位,于第6~7肋間腋前線或者腋中線取第一個觀察孔,并置入胸腔鏡探查內部情況。然后,腋前線第4肋間、鎖骨中線第5肋間做二個操作孔,長度為1.5~2 cm,松解胸腔內的粘連。利用內鏡抓鉗提起縱隔腫瘤周圍的胸膜,然后取電勾或者超聲刀切開胸膜,分離、游離出縱隔腫瘤。同時,使用超聲刀燒斷細小的滋養血管或相連的淋巴管,再夾閉滋養血管。若患者合并重癥肌無力,應將整個胸腺及前縱隔脂肪組織均切除掉,留置胸腔引流管。
1.3 觀察項目
比較并記錄兩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引流管放置時間等指標,并留意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9.0軟件包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P<0.05為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手術指標比較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為(172.3±21.3)min、出血量為(112.3±11.3)ml、住院時間為(7.1±0.6)d、引流管留置時間為(2.3±1.3)d。對照組對應的指標分別為(256.3±41.3)min、(698.2±201.4)ml、(10.9±1.2)d、(4.3±1.5)d。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的并發癥情況對比
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03%(1/33),1例心律失常。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1.21%(7/33),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縱隔腫瘤,臨床以往主要給予開胸術治療,但因為創傷大、出血多、術后并發癥多等不足,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5-6]。近年來,微創胸腔鏡技術發展迅速,并因為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安全性號等優勢,在臨床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實驗組實施了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胸術治療。從結果2.1中可看出,實驗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均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微創胸腔鏡切除術的應用,所需手術時間短,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加上切口小,術后恢復較快,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從結果2.2可得知,實驗組僅1例出現并發癥,約占3.03%,遠少于對照組的21.21%。這表明,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術后引發的并發癥較少,安全性相對較高。這與相關報道[7-8]的闡述基本一致,進一步證明了微創胸腔鏡切除術在縱隔腫瘤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與安全性較高。
由上述可知,采用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滕士兵,徐凱. 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1): 4730-4731.
[2] 史長任,張海平,朱輝,等. 電視胸腔鏡手術與開胸手術在縱隔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 醫學綜述,2014,20(12): 2241-2243.
[3] 龔軍,陳云. 縱隔腫瘤的胸腔鏡下治療效果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4): 23-25.
[4] 袁前超. 胸腔鏡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縱隔腫瘤臨床療效對照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0(9): 87-88.
[5] 陳楠,張瑩,郭剛,等. 微創胸腔鏡下縱隔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的療效[J]. 河北醫學,2016,22(2): 201-204.
[6] 王超峰. 探討胸腔鏡在縱隔腫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1): 25-26.
[7] 陳智文,郎均荷,周客華. 胸腔鏡微創手術在縱隔腫瘤切除術中的臨床價值[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 255-256.
[8] 劉青鋒. 微創胸腔鏡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的臨床效果[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3): 322-324.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10-0047-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0.033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胸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
Value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Mediastinal Tumors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scopic Surgery
XUE Jinliang XIAO Peng ZHANG Xiao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Affiliated Luoyang Center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Luoyang He'nan 47100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