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
(鄭州測繪學校,河南 鄭州 400015)
社會體育是廣大群眾根據業余、自愿、靈活、多樣的原則所開展的體育活動,是體育社會化、大眾化的產物,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和需求。在我國體育事業中,社會體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關系到民族繁榮昌盛,關系億萬人民體質強弱的大事。提高和保護國民體質與健康水平是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廣泛深人地開展社會體育工作,對于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人類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對社會體育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和探討,不僅僅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現實意義,甚至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建設也起著指導作用。
社會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人民體質的增強、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是現代社會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的重要標志之一。社區是社會轉型期的產物,社會體育是在社區發展的前提下出現的,倍受人們關注的一個領域。由于當前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尚屬初級階段,社會體育缺社會體育指導員、缺經濟支持、社區居民缺乏對體育價值的認識。首先,社會體育指導人員不足。當前社會體育需求與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要求差距較大,及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存在學歷、指導經歷和技術等級結構偏低的問題。其次,社區居民對體育價值認識不夠。社會體育具有較強的個人余暇性和自由性,決定了對社會體育的發動、組織和管理不能做硬性干預,而主要應從刺激體育需求,調動其參與積極性著手。當前,我國城市社區居民中休閑之風漸成氣候,但還較少選擇體育活動。再次,缺乏經濟支持,社區體育發展必需的資源匱乏。社會體育,首先是體育,而體育這種文化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其動作過程具有空間占有性,因此場地條件便成為開展社會體育的重要前提,有研究者更將場地設施匱乏、經費短缺視為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場地設施地興建、添置、維修、需要經費的投入,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而且活動本身開展也需一定的經費,公共體育設施較少,體育人口分布不平衡,體育活動和比賽較少,體育場地、體育設施少,質量差,無法滿足體育活動和鍛煉的需要。最后,社會體育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教育化特征不明顯。社會體育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效能低下,缺少全局性和系統性。與學校體育的發展需要不協調,導致社會體育對學校體育的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一)人口因素。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口發展既受社會發展的制約,反映社會發展狀況,又有自己內在的發展規律。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社會體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發展與人口息息相關。人口總量膨脹與經濟水平間的制約關系,在下世紀初對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從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來看,2000年左右已進入老年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一方面使社會經濟負擔加重,社會適齡勞動力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必然引起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從而對社會體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人口的老齡化一方面使社會經濟負重,社會適齡勞動力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必然引起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從而對社會體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二)經濟因素。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無論其發展規模還是發展模式,都要受到經濟的制約。當前制約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經費缺乏。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不夠高,特別是包括家庭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不發達。在我國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情況下,經濟狀況與個體的體育行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作為最重要的經濟指標,它不僅反映綜合國力的經濟總量,而且反映了按人口平均物質的非物質生產部門在某一時期新創造的價值。
(三)價值觀因素。首先,國家宏觀調控會對于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社會事業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扶持,政治支持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一旦政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被刻意放大,那么就容易產生消極的體育意識,如急功近利,這樣就導致在體育事業的管理方面出現混亂的狀態;其次,改革開放之后,社會經濟發展迅猛,拜金主義盛行,這種不良價值觀念無論是對于競技體育還是社會體育的發展都是有害無益的,不利于社會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最后,相當一部分社會群眾認為體育事業是體育生還有國家運動員的事情,同自己無關緊要,因此沒有必要進行體育活動,這種狹隘的思想致使其疏于體育活動,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深受影響。
(四)人才因素。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與配合,我國的社會體育事業要想得到更快速、更穩健的發展必然要培育更多的專業體育人才作為指導,這些人才要具備一定的體育素養、體育技能,綜合素質相對較高,如體育院校的兼職體育教師、場館教練等,由這些專業人才擔任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位對于社會體育事業朝著科學、有序的方向發展必定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眼下我國的體育專業人才大都集中分布于高等體育院校中,社會中的體育專業人才還是相對比較匱乏,難以滿足社會體育的基本需求,從而制約了社會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五)學校因素。學校體育對于社會體育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一方面,由于校園體育帶有強制性的執行,致使一部分疏于運動的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產生一種厭倦的感覺,在離開校園之后,不受校園規章紀律的束縛,因此不再有規律地進行體育活動;另一方面,社會體育事業的進步發展深受學校體育事業的制約,由校園進入社會的群體無論其體育素養高低,社會體育都沒有拒絕接收的權力,因此,校園體育的教育水平直接對于社會體育的整體水平產生著影響。
(一)進一步更新體育觀念,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通過多種途徑促成各級政府足夠地重視社會體育,以期加強各級政府執行有關社會體育的法規、文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政府向體育行政部門提出發展當地社會體育任務的同時,為各地體育行政部門提供更好的發展社會體育的條件。強化他們對社會體育的公益性、福利性特征的深刻理解,強化體育行政部門在發展社會體育上的不可推卸的義務感和責任心,提高他們發展社會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利用各種傳媒加大體育的宣傳力度。傳播現代體育項目和理念,要將相關政策細化、量化到體育事業管理的各項環節之中,使政策保障和管理約束機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使社會體育的發展真正體現國家興辦體育事業的理念,充分發揮社會體育在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人們健身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把確立終身體育觀念并以此作為社會體育發展的動力機制。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應強調體育訓練的過程需要貫穿生命始終的思想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終身體育進一步加以規定,必須由一項全球性的民主化終身教育制度來保證體育活動與運動實踐得以貫穿每個人的一生。
[1]董新光.論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影響因素[J]體育文化導刊 2013.8
[2]戴志鵬.我國全民體育健身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 2015-11
[3]宮明亮.論影響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因素及發展建議[J].體育學刊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