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遼寧歌舞團,遼寧 沈陽 110000)
舞蹈是屬于表現思想情感的藝術,其情感表達通過一定的人體形態、表情和樂曲得以實現。這一過程是經人的大腦形象思維方式并伴隨人的情感體驗完成的。
從生理上劃分,人類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分別處在人的大腦左、右區,并有著不同分工和相互聯系。左腦主要以語言、閱讀理解、計算等活動占優勢,其特點是將復雜的事物分解為要素并進行條理化,即邏輯思維能力;而右腦則以形象感知、時空概念、欣賞藝術、調動情緒情感等活動為主,其特征是從整體把握事物規律,即形象思維能力。舞蹈活動是一種形象思維,舞蹈過程刺激右腦,也能啟發右腦利用以往的知識經驗來促進左腦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舞蹈還有融詩、畫、音樂于一身的特點,人無論是欣賞或參與其中,都能憑借自身的感知覺、想象、情感及思維等,引起精神上的高度興奮,特別是右腦,各種活動的形象反映腦海之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并不斷擴大延伸。這種從點到線,線到面的想象,便是人們置身這種活動時創造性思維,這樣思維過程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促進思維的敏捷度。大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高速期,利用舞蹈教育手段會使學生的大腦得以充分開發,這對于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完善知識結構是極為有利和必要的。
舞蹈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同其他藝術一樣都具有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特征。通過舞蹈作品所歌頌的真、善、美與所揭露鞭撻的假、惡、丑,在舞蹈者與觀賞者的情感世界激起強烈共鳴,達到陶冶人們情操、凈化人們思想、提高人們審美情操和審美水平之目的。這種審美教育不是靠硬性灌輸或強迫接受來實現的,而是通過人體動態所塑造的一系列優美形象,表現生活的美的屬性及人們生活美丑屬性的審美意識,從而使觀賞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來實現的。如傳統芭蕾《天鵝湖》、《睡美人》以優美舞蹈造型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我國早期的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還以鮮明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民族風格、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旋律,深刻提示了我國人民同黑暗勢力進行英勇斗爭求得自由解放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給人以奮斗的力量和啟示。
舞蹈是形體的藝術,對于大學生形和精神氣質的塑造是其他藝術學科所不能比擬的。面對目前各大高校舞蹈素質課程發展的不均衡狀況,筆者認為,首要原因在于高校,特別是高校領導層對于舞蹈教學的認識存在偏差。一是很多學校認為高校開設舞蹈實踐課程,采用舞蹈欣賞的形式即可,這種思想削弱了舞蹈實踐課程開設的動力。二是包括高校領導者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舞蹈就是“歌伴舞”。這里就涉及到對舞蹈實踐的正確認識問題。由于受到當前一些歌伴舞藝術形式的影響,包括高校領導者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舞蹈就是“歌伴舞”,沒有音樂就沒有舞蹈,在一些藝術活動中,舞蹈也是音樂服務的,這無疑縮小了舞蹈藝術形式的范圍。三是傳統的錯誤觀念認為,凡是帶有身體律動的都是舞蹈,甚至連廣播體操等本身就是舞蹈實踐。對于舞蹈藝術的本質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普及舞蹈教學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這無疑是一種粗淺和錯誤的認識。這種在源頭上不重視,也直接影響了這所學校的舞蹈普及水平。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都沒有建立舞蹈素質課程專門化的管理機構,調查發現,舞蹈素質課程的管理機構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校團委代管。校團委作為學校的黨群機構,主要圍繞學習黨政工作大局開展工作的。雖然校團委也經常開展一些藝術活動,有些甚至涉及舞蹈實踐培訓和展演等,但是,這些都是以有效實現學校黨政管理目標為指歸的,并不是以學科建構和課程建設為目的的,舞蹈素質課是教學活動,絕不僅僅局限在具體的舞蹈娛樂活動層次。二是依附于某專業性教學院系的藝術教研室。這些教研室一般負責包含舞蹈公共實踐課程在內的全校所有藝術教育教學工作。但由于專業性院系往往只注重于專業教學,忽視舞蹈實踐教學這一大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另外,藝術教研室作為專業院系的下屬部門,其行政級別太低,不能有效地影響學校的行政決策,與其他院系在教學管理方面也不能形成平等的溝通協調機制,所動用的學校財務資源也很有限。這些都制約了舞蹈公共實踐課程的發展。
普通高校普及舞蹈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切實可行。目前在校大學生是最主要、最龐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他們正是獲得知識的最佳時期,社會活動相對較少,受教育實踐和精力相對集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大學時間,學習舞蹈素質課,來豐富學生生活,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陶冶高尚情操,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